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

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

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由于淤泥质粉质粘土的 查表7.10得 ,故:
=78+1.0×18.05×(8.7-0.5)=226.01
=78+1.0×18.09×(8.9-0.5)=229.96KPa由 ,以及C:
B: 查表7.14得地基压力扩散角 。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验算: 满足。
满足。
6.4.3.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6.4.4.沉降差验算 《建筑地基规范》规定中低压缩性土变形允许值为0.002L=0.002×6500=13mm,所以,本地基的沉降符合要求。
7.基础配筋计算
图2.基础剖面及平面图
7.1.计算基底净反力
偏心距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
7.2.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7.2.1.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2.计算柱下独立基础,并按容许变形值调整基底尺寸;
3.绘制施工图(基础局部平面图,基础详图)及编写施工说明。
图1.厂房局部平面图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柱下独立基础)
1.确定基础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置深度1.1基础的最小埋深 令 则
因哈尔滨地区的标准冻深 , ,又由建筑场地地质情况查表7.6表7.7得: 取
,满足。
偏心距
所以,基底最大压力
满足。
满足。
基底最小压力
满足。
最后,确定C柱基础底面长度 B柱基础底面长度
5.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验算
因为作为持力层的粉的 大于淤泥质粉质粘土的 所以,存在软弱下卧层。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 17.8×1.6+18.9×6.8=157
20×0.2+17.8×1.6+18.9×6.8=161
准永久组合
基本组合
A柱
N(KN)
2050
1845
2768
M(KN.m)
305
275
412
B柱
N(KN)
2400
2280
3240
M(KN.m)
210
200
284
C

N(KN)
1800
1620
2430
M(KN.m)
250
238
338
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
2、无深基施工机具。
表1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层底深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柱下独立基础)
设计名称:哈尔滨***报社印刷车间
设计内容: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位于松花江浸滩与一级阶地的过度地带。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由杂填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及细粉砂组成(表1)
车间由三排柱组成(图1)。柱截面尺寸为 。作用于基础顶面荷载为:

标准组合
C:
B:
初步选择基础高度 ,基础从下到上分两个台阶为500mm,ho=950mm(有垫层)。
(b=3.0m)

因为是偏心受压, 取 。
冲切力:
=558.07KN
=764.26KN
抗冲切力:
C:
B: ,可以。
7.2.2.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C:

B:

冲切力:
=415.64KN
=432.26KN
抗冲切力:
C:
B:
可以。
7.2.3.配筋计算
基础选用HPB235钢筋, 。
7.2.3.1.基础长边方向
截面(柱边)
柱边净反力
C:
B: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C:
B:
C弯矩
KNm
B弯矩
=1084.21KNm
C配筋面积
B配筋面积
截面(变阶处)
C:
B:
C:
B:
=337.88KNm
C:
B:
比较 和 应按 配筋,C实际配筋 即16 @140
B实际配筋 即24 @100
7.2.3.2.基础短边方向
因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平均分布计算,取
C:
B:
截面(柱边)的计算
C:弯矩
B:弯矩
C配筋面积
B配筋面积
截面(变阶处)计算
C:
B:
C:
B:
比较 与 ,应按 在短边方向配筋。C实际配筋 即20 @170
B实际配筋 即23 @110
由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面积A的计算公式 得: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 增加,
所以,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 4×2.8=11.2 且
4.5×3=13.5㎡且 不需再对 进行修正。
4.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 20×2.4×11.2=537.6
20×2.5×13.5=675
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满足。
2610
2610
0.0208
54.29
2
6.7
4.8
4×0.1091=0.4364
2923.88
313.88
0.0624
19.59
3
16.2
11.6
4×0.0518=0.2072
3356.64
432.76
0.0156
6.75
4
16.8
12
4×0.0502=0.2008
3373.44
16.8
0.0156
543.25
0.016
8.69
4
16.8
11.2
4×0.0549=0.2196
3689.28
15.12
0.016
0.24
94.16
0.003
根据规范规定,先由表4.6确定 ,计算出 0.003<0.025,表明所取的 符合要求。
6.4.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6.4.1.计算 值
6.4.2. 值的确定
假设 ,按表4.5插值取得 =0.72
6.地基变形验算
6.1.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因为基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则基底附加压力
6.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但取 按该深度沉降量计算至粉、细砂层底面。
6.3.沉降计算见下表
表3
C、B柱点号
(mm)
(mm)
(mm)
(mm)
0
0
1.4
0
4×0.2500=1.000
0
1
4.5
3.2
4×0.1450=0.5800
(m)
γ
KN/m3
ω
(%)
e
冻胀
等级
I
人工填土
1.5
18
冻胀
II
亚粘土
6.5
19
32.3
0.95
0.65
5200
28
15
150
弱冻胀
III
淤泥质亚粘土
12.1
18
36.0
1.10
1.0
1400
24
12
100
弱冻胀
IV
粉、
细砂
19.1
19.0
10000
160
弱冻胀
注:地下水位于粉、细砂层底
设计要求: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0.26
80.88
0.003
0
0
1.5
0
4×0.2500=1.000
0
1
4.5
3
4×0.1533=0.6132
2759.4
2759.4
0.022
60.71
2
6.7
4.5
4×0.1168=0.4673
3130.91
371.51
0.066
24.52
3
16.2
10.8
4×0.0567=0.2268
3674.16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粉土 查表7.10得: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地基宽度进行修正):
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所以, 167+3.0×18.13×(2.3-0.5)=264.9KPa
167+3.0×18.28×(2.5-0.5)=276.68KPa
3.初步确定基底的尺寸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 时的基础埋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