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拔正确答案序号填在下列表格的相应位置,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A .B .C .D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张课桌高约为1.5mB .物理课本长约为26cmC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生用“B 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耳熟能详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 .在城市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4.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 .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D .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荷花在水中的倒影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D.屏幕上的手影6.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7.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8.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A.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C.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不变9.用两种材料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小球,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右盘上放两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A.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1.5倍B.乙球的密度是甲球的1.5倍C.甲、乙两球的密度相等D.每个甲球的质量是每个乙球的1.5球10.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会()A.小于4倍焦距 B.小于2倍焦距 C.小于焦距 D.大于焦距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别的.12.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是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1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该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填“倒立放大”或“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实像.现在我校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图.16.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将质量是1k的铝块截去,剩余部分的密度是g/cm3.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4分,其中17题6分,18题8分,19题10分)17.(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①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②经平面镜放入反射光线18.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荼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荼的熔点为℃.19.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cm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他应先,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g.(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2分,其中20题10分,21题12分)20.家住某小区的贾先生每天要到东湖公园散步,他先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用了10min,这段路程大约有900米,然后他围绕东湖公园又走了一圈,路程约为2.1km,用了30min,求;(1)贾先生从家走到东湖公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2)上述全过程中贾先生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21.一体积为0.01m3的铁球,质量为39.5kg,已知铁的密度ρ铁=7.9×103kg/m3,水银的密度为ρ水银=13.6×103kg/m3,求:(1)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球地实心还是空心?(2)若铁球是空心的,则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总质量是多大?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拔正确答案序号填在下列表格的相应位置,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逐渐变大,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解答】解:A、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逐渐增大,则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减小,则说明小球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张课桌高约为1.5m B.物理课本长约为26cmC.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物体质量和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从所学的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中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即可.【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于20cm,在26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一个篮球的质量在50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耳熟能详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在城市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③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④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此选项正确;B、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选项错误;C、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所以耳熟能详说明每个人说话的音色是相对固定的.此选项错误;D、在城市两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比较简单.4.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采取措施.【解答】解:A、酒精灯盖上帽可以减少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不符合题意;B、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体的蒸发,不符合题意;C、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即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蒸发加快,符合题意;D、把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降低了温度,所以会使蒸发减慢,利于保鲜,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要会从分析中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荷花在水中的倒影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D.屏幕上的手影【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的实例有:平面镜成像、凸面镜等;涉及光的折射的实例有:池水变浅、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了等现象;涉及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解答】解:A、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由水中传向空气中时,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汽车上的“后视镜”是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D、屏幕上的“手影”是不透明的手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手后面的屏幕上光照不到的暗区就是手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直线传播,都是基本的光学知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6.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考点】平面镜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也远离平面镜,但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故选A.【点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7.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8.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 )A .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B .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C .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D .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不变【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质量定义分析,封闭的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被压缩之后,体积减小;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气体密度的变化.【解答】解: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ρ=得,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气体的密度增大.故选A .【点评】类似的有两个题目容易混淆,注意区分:(1)氧气瓶内有一定质量的封闭氧气被压缩,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不变;变小;变大)(2)氧气瓶内有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不变;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9.用两种材料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小球,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右盘上放两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 )A .甲球的密度是乙球的1.5倍B .乙球的密度是甲球的1.5倍C .甲、乙两球的密度相等D .每个甲球的质量是每个乙球的1.5球【考点】天平的使用;密度的计算.【专题】信息给予题;比例法.【分析】天平恰好平衡说明左右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列出甲、乙两球质量的比例式;再由两球体积相同,根据密度的定义式可以列出两种材料的密度比例式.【解答】解:由题知:3m 甲=2m 乙,所以:;因为两球体积相同,由得:;故选B .【点评】灵活使用天平,能根据条件获得质量与密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当物质的密度相同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体积相同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10.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会()A.小于4倍焦距 B.小于2倍焦距 C.小于焦距 D.大于焦距【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情况:①U>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②U=f时,凸透镜不成像;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焦距,因此物距不会小于焦距.故选C.【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所有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别的.【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僧人撞击大钟时大钟会振动发出声音,因为大钟发声材料与其它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故答案为:音色.【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色的特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一些问题.12.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是运动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质量及其特性.【专题】质量及其测量;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解答】解: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的位置相对于月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把一个质量为140kg的物体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是位置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答案为:运动;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和质量的概念,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相应的含义即可解答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烧杯上加盖.【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知道“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的;(2)掌握减小加热时间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解答】解:(1)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2)为了减少加热所用时间,除了适当减少水量,还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提高水温.故答案为:液化;烧杯上加盖.【点评】本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液化现象和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是一道基础性题目.1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该反射遵循(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漫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在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漫反射;遵循.【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漫反射,需要明白光在物体表面上之所以发生了漫反射,是因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其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5.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填“倒立放大”或“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实像.现在我校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乙图.【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如图乙;甲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故答案为:倒立缩小;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16.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体积是1m3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将质量是1k的铝块截去,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2.7g/cm3.【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对于物体密度的物理意义,可结合密度的定义来解释,即物体单位体积时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当物体质量变化后,其密度仍不变,但要注意题目提供的密度单位,单位间的关系是1g/cm 3=103kg/m3,要进行换算后方可解答.【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的定义是物体单位体积时的质量,由此可得铝的密度的物理意义就是:体积是1m3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当铝块截去1/3后,其质量和体积均减小,其比值不变,故剩余部分的密度仍为2.7×103 kg/m3,即2.7g/cm3.故答案为:体积是1m3的铝的质量是2.7×103kg;2.7.【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密度概念和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以及状态有关,与物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4分,其中17题6分,18题8分,19题10分)17.(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9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①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②经平面镜放入反射光线【考点】透镜的光路图;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此题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且分度值为1℃,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2)作出入射光线要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来作;作出反射光线要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作;根据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标出反射角,根据图示求出反射角.【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0+1=91℃;(2)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求出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角为60°,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下图:故答案为:(1)91;(2)见解答图.【点评】(1)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2)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会作图.18.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荼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