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上主要股指介绍

国际上主要股指介绍

国际上主要股指介绍一、股票指数的概述1 、股票指数的概念股票指数是用来度量股票市场行情的一种指标,一般由证券交易所或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

不同股票市场有不同的股票指数,同一股票市场也可以有多个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的作用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衡量股市价值变化的参照系。

借助股票指数,投资者可以观察和分析股市的发展动态,研究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拟定投资策略。

股票指数是一种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其涨跌反映了以样本股为代表的相关市场的波动趋势,有助于投资者形成对市场的综合判断,为中长期投资提供指导和借鉴。

2 、股票指数的编制在编制股票指数时,首先需要从所有上市股票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股票。

样本的股票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行业代表性、市值规模、流动性、波动性等。

其次需要选择计算方法。

通常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早期的指数编制多用简单算术平均法,目前新开发的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总股本等。

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

以基期成交股数 ( 或总股本 ) 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加权股价指数 = * 基点以报告期成交股数 ( 或总股本 ) 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加权股价指数 = * 基点其中——基期股价——基期成交股数(或总股本)——报告期股价——报告期成交股数(或总股本)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 ( 或总股本 ) ,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 ( 或总股本 ) 。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10 个指数,比如上证综合指数、上证 180 、 A 、 B 股指数、沪深 300 指数等用的都是用派许指数来计算的,当然深圳交易所的股票指数计算用的也是这个方法。

目前来看,世界上只有法兰克福交易所的股价指数为拉斯拜尔指数。

3 、影响股票指数波动的主要因素影响股票指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因素:1 、宏观经济及企业运行状况。

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条件下,股票价格指数会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在宏观经济运行恶化的背景下,股票价格指数往往呈现出下滑的态势。

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服票价格指数也密切相关,当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时,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反之,则会导致股票价格指数的下跌。

2 、利率水平的高低。

通常来讲,利率水平越高,股票价格指数会越低。

其原因是,在利率高企的条件下,投资者投资于存款、债券等更有利可图,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需求减少,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反之,利率水平越低。

股票价格指数就会越高,因为利率太低使存款和购买债券无利可图,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而投向股票市场,从而拉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

3 、资金供求状况。

当一定时期市场资金比较充裕时,股票市场的购买力比较旺盛,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否则,会促使股票价格指数的下跌。

4 、编制方法。

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虽然与宏观经济的变动紧密相关,但也与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的联系,特别是成份指数的变动与所选择的样本公司关系十分密切。

5 、突发事件。

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许多突发事件,诸如战争、政变、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等的影响。

与其他因素相比,突发事件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有两个特点:一是偶然性。

即突发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因此相当多的突发事件是无法预料的。

二是非连续性。

即突发事件不是每时每刻发生的,它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不像其他因素那样连续和频繁。

影响股票指数走势的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指标升降股票指数解释国内贸易收支↑↑由于贸易收支上升,表示本国经济竞争力相对为强,同时货币供给量增加。

国内政局的稳定性↑↑国家政局稳定使人民对国内经济发展有信心 , 并使国家国际形象提升 , 国家公债发售性信用佳。

国内货币供给↑↑国内货币供给增加 , 将使国内资金充裕 , 但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政府支出↑↑由于政府支出增加 , 将使国内资金充裕 , 但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 , 进而采取紧缩政策。

油价↑↓由于石油为目前工业界最主要的能源 , 因此油价上升及反映工业界成本提高 , 获利率降低。

金价↑↓一般来说股市下挫,金价上升。

如投资者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火暴,金价则下降。

实际可支配收入↑↑实际可支配收入为经济成长指标 , 国内需求将随实际国民收入上升而增加 ; 只要没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 既是经济利多。

通货膨胀率↑↓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 , 提高利率可能增加股票卖压。

经济领先指标↑↑经济成长 , 民间对投资及消费性抵押财务需求上升。

存贷率↑↓存贷率增加表示企业销售不佳 , 进而减少投资。

就业人口非农业↑↑表示就业人口大都从事工业产业或服务业 , 象征经济景气活络。

零售销售额↑↑经济景气活络 , 但将来政府可能采取紧缩政策。

失业率↑↓代表经济成长缓慢或走下坡路 , 但政府将来可能采取宽松政策。

二、国际上主要股票指数历史走势及成因分析1 、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道·琼斯指数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范围最广的股票指数,从开始编制至今 100 多年来从无间断。

1884 年 6 月 3 日,道·琼斯公司创始人查尔斯·道开始编制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并刊登在《每日通讯》上。

今天的道·琼斯指数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共分四个分类指数:工业股票价格指数、运输业股票价格指数、公用事业股票价格指数和综合股票价格指数。

其中,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应用范围最广。

在这四类指数下又有若干的细分指数,总量达到300 多种。

道·琼斯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股票指数都是平均系列指数,综合指数是由以上三个指数的 65 只成份股组成的平均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的价格总体走势。

道·琼斯平均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遇到拆股、换牌等非交易情况时用除数修正法予以调整。

美国道琼斯指数历史走势道琼斯 30 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于 1896 年 5 月 26 日问世,百年来趋势分析如下:1 、 1920 年一战后,商品泡沫破灭,通货紧缩开始,迎来了股市大牛市场。

到 1929 年 9 月 3 日 , 道·琼斯股票指数达到 20 年代的高峰。

1929 年 9 月至 1932 年 6 月 , 美国经济危机,道·琼斯指数下跌了 89% ,1929 年 10 月 28 日,美国股灾,日跌幅达 13% 。

美国 1929-1932 年经济危机的起因是房地产泡沫,按揭庞大,无力偿还,发生了银行金融危机。

2 、 1932 年 7 月至 1937 年 2 月,道·琼斯指数回升,整个这一时期的升幅为 337% 。

当时,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1949 年 6 月至 1966 年 1 月,该指数在二战后上升了 487% 。

二战后商品及通胀泡沫破灭, 1950 年,制止通货膨胀跟至,艾森豪威尔股市牛市开始。

3 、从 1966 年至 1974 年 8 年的时间里,美国股市出现了连创新低的调整,从 1974 年至 1982 年的 8 年间,是美国经济的恢复期,股市出现了恢复性的上涨,但仍然处于 1966 年以来的大箱体之中。

1987 年10 月19 日,美国股灾,暴跌508 点,日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2.6% ,该日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一”。

1987 年,格林斯潘刚接任美国联储局局长一职后,美国逐渐结束低利率时代,开始步入加息周期。

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美国股市便因银行收紧信贷情形,于 1987 年 10 月 19 日出现大跌。

经过 10 月 19 日、 20 日暴跌后,全球股市危机并没有结束。

10 月 23 日,心慌意乱的投资者又开始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硬通货,造成美元大幅贬值。

10 月 26 日,受美元贬值和周边市场股市暴跌不止的影响,道·琼斯指数再次暴跌 156 . 63 点,跌幅为 8 . 03 %1997 年10 月27 日,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狂泻 554.26 点,日跌幅达7.2%, 日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并且,首次启用股市停盘的规定,由于跌幅过大,当天两度停盘并提前收市。

4 、 2000-2003 年,高科技股泡沫破灭,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幅1.61% ,这是该指数自 2003 年5 月 19 日以来的最大跌幅。

当时,原油价格收于每桶 51 美元之上,且美元走软,加之公布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显示核心批发价格明显上升,所有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心。

5 、受到国际油价回跌以及通用汽车股价上涨的激励,美股持续走高,道琼斯指数 2006 年 1 月 9 日收盘突破 11000 点大关,为四年多来首次逾越该点位。

2 、香港恒生指数恒生指数是由香港恒生银行于 1969 年 11 月 24 日开始编制的用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一种股票指数。

该指数的成份股由在香港上市的较有代表性的 33 家公司的股票构成,其中金融业 4 种、公用事业 6 种、地产业 9 种、其他行业 14 种。

恒生指数最初以 1964 年 7 月 31 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 100 ,以成份股的发行股数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后由于技术原因改为以1984 年 1 月 13 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 975.47 。

恒生指数现已成为反映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主要风向标。

恒生指数历史走势图从历史走势看,恒生指数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 1973-1974 年,恒生指数发生了第一次股灾,当时发升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开始衰退。

而从恒生指数本身看,在 1973 年 3 月,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到达了 88 倍,大跌无法避免。

1974-1981 年,恒生指数回升。

在 81-82 年,受地产市场下调影响,恒生指数开始回落。

当时,香港政府排除有关利益集团的干扰,推行市场改革,包括将四大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联交所、推出股指期货、加强监管等措施,经过十二年努力,投资者信心恢复,恒生指数到 1986 年恢复到 1973 年初的水平(期间香港经济以每年 GDP10 %以上的速度增长)。

2 、 1987 年全球股市大跌,恒生指数从 9 月 30 日的 3943.64 点急挫至同年 12 月 7 日的 1894.94 点。

当时,香港政府大力抽紧银根及大幅加息,市场却谣传华资地产联手收购结果消息无法证实而引发股市大跌。

1988-1997 是香港股市的繁荣阶段,恒生指数从 2000 多点涨到 16000 多点。

但在 97 回归前,红筹股和香港楼价炒到了疯狂水平,同年爆发金融危机,而后地产价格的下调和 1961 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引发了股市大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