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不朽的青春》窗外,雨来。

耳畔,风过。

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那早点睡吧,装鬼在这儿站了半夜,郁闷啊。

都是你出的鬼主意闹的”建强说完一头扎到床上睡了。

我记得看过您的一张照片:一袭旗袍,头发高高绾起,显得格外青春。

而如今,您已离我两年,这两年,您还好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格外喜爱宋词。

每每听您念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我总会看到您的眼睛在发亮,耳鬓的白发在您充满感情的吟诵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饱含深情,青春焕发,活力逼人。

您告诉我,因为这份对宋词的执著热爱,你的青春长在。

也许是某个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际划过一颗流星;也许是某个风轻霜微的凌晨,草叶上一颗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许是某个彩霞映染的黄昏,山坡上飞过的一只孤雁:您,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愿意安装空调,于是您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说这样才是生活。

起初我并不懂您,却在某次失意独坐院中看蜂飞蝶舞时读懂了您的趣味。

越是贴近自然,越能获得心灵的平和。

在当今欲望滋生、物欲横流的社会,外婆,您是我的榜样。

临终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

顺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缓缓地打着旋儿飞下,似一个小精灵在风中嬉戏。

您说:“我也要归根喽。

”从您的话中,我嗅不到一丝感伤,只有“释然”和“放开”在流转。

我手中紧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气,我望着您,您神态安详,不见丝毫痛苦。

把您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我知道,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成长。

我也会在某一天与您相遇,像以往一样,奔向您,向您撒娇。

外婆啊,现在的我即将揭开人生日历上新的一页。

当我也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或许记不清您的模样,我的记忆也会随春风吹入柳梢头,融入黄昏后。

那时,我只希望与外婆饮一盅酒,赏一簇花,叙一段情。

窗外,雨停。

耳畔,风息。

我正青春,但我会像您一样用热爱,用简单的心,去面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搁笔。

窗外,阳光凝聚在叶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假如石头会说话》石头无声,静默有言。

夕阳穿过群山,涂抹在石路旁的青松上,拉出瘦长的背影。

一块块磨滑的方石填满坑洼不平的道路,通向前方不知名的深处。

石缝间冒出稀疏的青草,那穿越千年的泥土滋养着它们,微风穿过耳畔无声,唯石头与青草的对白若隐若现。

明孝陵的石路旁总会有许多倾颓的残垣,灰黑色的石块上布满青苔,它们躲在密林之中,逃避游人,沉默不语却又幽幽哭泣。

它在哭泣什么?是感叹身世冷落的哀愁还是追忆恢弘不再的无奈?山丘那头,中山陵里的石狮似有所答。

青瓦白石,背倚钟山,巍然矗立的祭堂下两座石狮长久地立着。

它们怒目前视,鬃毛飞舞用无声的语言告诫来者,用高亢的吼声传唱历史。

犹记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下,那武昌江畔的一声枪响撕开民族觉醒的序幕,南京在此刻挑起大任,成为华夏大地第一片吹满博爱与自由的角落。

那铭刻着博爱二字的牌坊,那通往紫金山机耕的石阶,那明孝陵里荒芜的石台,那秦淮河边曲折的石巷,以及万里长江两岸星罗棋布的雨花石,在这片民族觉醒的风中焕发出崭新的纹路,书写时代的文字。

石头不会说话,南京的石头亦是如此,可在历史的滔滔流水中,石头本身便被冲刷、洗涤,成为一种亘古不变的语言,它们千年来屹立不倒,时刻在诉说历史。

可曾记舞榭歌台金陵风华?可曾记南朝百寺建康烟雨?可曾记南宫北楼应天宏景?石头静默,它只记录历史,诉说历史,而我们怎能忘记满清庸臣卖权下关?怎能忘记三十万人抛尸野外?怎能忘记雨花台前英烈血染山石?怎能忘记——石头犹记,历史难忘。

再回明孝陵,夕阳早已沉下远山。

半明半昏中,石路上的青草依旧葱茏,远处的拱门依旧深沉。

青松翠柏掩映处,寂寞石台仍在,只是,再也听不到哀怨的叹息,再也听不见无奈的感叹——因为,有人读懂了它。

假如石头会说话,它所诉说的,绝不是自怨自艾,悲愁往事;石头本就是历史的语言——坚忍,不屈,奋斗,去留肝胆,栉风沐雨,逆流而上,永不言败,这才是石头的语言,是深藏石头心底的真谛!日落西山,天地宁静。

明天又是崭新的开始。

松柏丛中,暮色背后,石头不语,静默有言。

隔座细语春酒香》克劳德·德彪西曾说:“音乐在于音符和音符之间。

”正如故纸堆中发黄的烟尘,需要语言的承载,历史的圣诗与悲歌,需继承下来,以口诵,以言传。

如木心所言,大动乱的时代后,颓壁断垣间仍有桃花盛开。

语言在浩劫中次次遭受冲击,却仍如桃花般在碎裂中绽开。

葛康俞先生的遗著,《据几曾看》中,评价郭熙的《早春图》曰:“动静一源,往复无际。

”八字道破了那个空阔的年代,个人的动静之辩于其中,则如飞鸟击空,断水无痕。

那个时代的文人,皆在时光的罅隙中,认清自己,钟鼓馔玉只不过是暂得于己的一己之乐,兼济天下才是人间的处处芳华。

于是沉心著书,笔喻几载,尘埃落定,这便是大家,语言文字之中,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

语言,在才子笔下,是一场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

读黑塞的《提契诺之歌》,似心中荡过一池春水。

一个反战的德国人,远离喧哗燥热的名利纷争,杜绝交际,隐居山林记录下的语言。

记下紫色的雾霭,金绿的桑树,日落时蝴蝶般斑斓的山谷,沽蓝色的澄净湖泊,和旭日初暖的森林里缓缓的散步。

黑塞的语言,记录下的树林与湖泊,映照着时光流淌的喜悦和生死更迭的哀愁。

而我们似乎已经忘却语言文字带来的久远记忆了。

马尔克斯写过一个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5年换了七届政府,年迈的上校依旧在等待。

这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写过的最不魔幻的故事,如今少有人等一封信,看一封信,人们用语言承载感情的方式日渐生疏,成为当代最为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

语言的凋敝,必将加速精神的早夭和情感的泯亡,对物质的渴求促成了效率的保证。

水墨画的留白,再也不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物与物之间的空隙已成为浪费,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精神变得匮乏,而我们本应靠其茁壮成长。

不妨于冬日,醅一壶香茗,任膝上小书的语言词句从壶口飘荡出来,那是泡茶人酝酿了一冬的独白,文火一烧,就烧出了下一个春天。

荆韵湘语诗经是典型的北方语言:黄土上的事,黄土一样的情感,他是中华平淡的多数,宽厚、坚忍。

然而我们最华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辞。

它的语言是晦涩的,是文人才能跨过的门槛。

在语言愈加简洁随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独守着语言最典雅烂漫的用法。

她是幽而独芳的兰芷,用语言的艰深把自己提升到庸众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堕落为俚俗。

当今很多学生在作文里引用诗经,因为诗经是属于大众的,但匪彼君子,断不敢用楚辞作为藻饰。

她的语言传递出曲折的情感。

如果说诗经中的爱慕、悲苦把中国人从野兽中提拔出来,那么楚辞便把文人从庸众中提拔出来。

没有宇宙心的人,断问不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没有自尊的人,定吟不出“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诗人,和读者,把自己提升到宇宙、泰初的视角,岂群小所能为?这是荆勋所传袭的高节:屈宋贾王,甚至是乌江自刎的项羽,孰非自重自爱?荆韵定是超远的《承云》,亢介的《激楚》。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过晦涩曲折,看到其中的简明与丰富,在语言有时虚伪的时代,有种可贵的诚实。

湘水之畔的人们不善于隐藏情感。

屈原问詹尹“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还含蓄,不多久就压抑不住,大呼“谁知吾之廉贞?”听者并不用揣度,就了然了。

人与人之间真诚,自然生发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而渔夫则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言语直白,很轻意到了“不可说”的境界。

诗人用诗语和自然交流: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一语道尽自己的感受。

而人对自然之语的解读也不迟滞:贫士失职志不平。

诗人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与自然对话的,这是可以体会物哀的语言。

就是湘水之畔的神明也诚实得可爱,湘君一句“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把他思念爱人,又略带猜忌的内心表露地毫无保留,单纯而可爱。

这是恋人不加掩饰的语言。

丰富的是语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又把自己降到万物的地位上,去体察物情,诗人的内心敏感而细致。

湘语定是诗人站在万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诗。

人皆仰视的荆韵,和众生同具的湘语,奇异地结合而光辉耀眼。

语言几场大雪,几次降温后,立春近在眼前,年味越来越浓。

我的君子兰终于蓓蕾初放,这是兰的语言,好应景。

古人有菊之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莲之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喜爱君子兰的人亦不少,美句不甚列举。

谦谦君子,幽幽如兰!《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君子如兰,君子之交浅如水。

人们将真挚纯洁的友谊,称为“兰谊”,故有“金兰结拜”之称;君子嫉恶如仇,则有“兰艾同焚”、“兰摧玉折”之用;君子性情高雅,恩蕙长留,也才有“兰质熏心”,“兰薰桂馥”之赞。

人们常说,君子志趣高雅如兰,生于幽崖绝壑,不求闻达,抱芳守节,馨香环绕。

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将兰作为佩饰之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

“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胸怀,表现了一个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与胸襟坦荡。

作为一个做学问的君子,也得像兰花一样耐得住寂寞,自尊自爱,超越尘世烦恼。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正合乎君子宁静致远,孤独清高,不落俗不拘囿的性格。

孔子喜兰,认为“兰为百香之王”。

兰自洁而洁人,人因兰静心静气而尊贵。

客厅里的那一盆兰花,开得很热闹,一定是忘了还爱着某,或者忘了上一秒还凉着眸。

一朵一朵细致地开,兰花的一种,叹息的一种。

一心一意孤单地爱,痴情是言,枯萎是语。

君子之交清如茶。

茶如人,有一个蓄势的早年,有一个沸腾而尊的青春,有一个淡定的人生。

饮茶不一定非得要名茶,相反许多好茶都来自山间隐士、来自高人亲手炮制。

人到中年,偷得浮生半日闲,用一壶茶让时间静下来,让生活的千般滋味在这一刻回归到茶的淳朴里,在一壶茶的清逸中,感受光阴深处的岁月,人到中年,生活不止该有的平淡、忙碌和烦恼,还要有诗意和远方。

茶的生活与兰的生长有太多人之生命的历程。

茶的妙就妙在淡中有香、淡中有味,这是茶的语言。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怎么不是呢?仔细想来,其实人生亦如茶,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

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

人生,如果不能茶一生,何妨兰一程?约好友,品香茗,难得半日清闲。

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

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

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