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H技术规范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H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协议技术规范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2003.2目次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定义 (1)4.缩略语 (2)5.连接模型 (4)5.1 终结点 (4)5.2 关联 (7)5.3 包(Package) (7)6.命令 (8)6.1 描述符 (9)6.2 命令 (20)6.3 命令错误码 (30)7.事务交互(Transaction) (32)7.1事物交互参数 (33)7.2 事物交互编程接口 (33)7.3 消息 (35)8.协议传送 (35)8.1 命令执行的顺序 (36)8.2 预防重启动崩溃 (36)9.安全 (37)9.1 保护协议连接 (37)9.2过渡性AH 方案 (37)9.3保护媒体连接 (38)10. MG和MGC的控制接口 (38)10.1 逻辑MG (38)10.2 冷启动 (39)10.3 协议版本协商 (39)10.4 MG故障 (39)10.5 MGC故障 (40)11.包定义 (40)11.1包的定义 (41)11.2 特性、统计和事件和信号参数的定义 (43)11.3 列表类型(List) (43)11.4 标识符的命名 (43)11.5包的注册 (43)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SN.1语言描述 (44)附录B(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BNF语言描述 (70)附录C(标准性附录)媒体流特性标签 (85)附录D(标准的附录)在IP上的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02)附录E(标准的附录)H.248协议包 (107)附录F (标准的附录) 在SCTP上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29)前言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是下一代分组网中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控制设备与受控制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

本标准是以国际电联、计算机标准化组织、软交换论坛制定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网络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国内标准制定的。

它是软交换、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主要依据。

由于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本规范重点规定了它的基本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逐步完善规范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之间, 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进行通信时的协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和软交换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引进。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YD/T 1044-200X 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YD/T 1046-2000 IP电话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YD/T 1142-2001 IP电话网守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ITU-T H.323(99)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ITU-T H.225.0(99) 用于不保证质量的业务本地网上的可视电话系统的媒体流的打包与同步ITU-T H.245(98) 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ITU-T I.363(1997)B-ISDN ATM适配层规范ITU-T H.248v2(2001)H.248协议RFC 2805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结构和要求RFC 1819 RTP协议RFC 2327 SDP协议RFC 2960(2000) SCTP协议RFC 2401 IP协议安全机制RFC 2402 AH协议RFC 2406 ESP协议RFC 2234 ABNF语法定义规则ITU-T X.680(1997)抽象语法符号定义规则(ASN.1)ITU-T X.690(1994)ASN.1编码规则3.定义媒体网关(MG):MG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

例如:MG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

MG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三者任意组合的能力。

MG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转换。

MG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它IVR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

媒体网关控制器(MGC):MGC对MG中的与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进行控制。

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设备,也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中继媒体网关(Trunk Gateway):位于电路交换网和分组网络之间的媒体网关设备,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

驻地网关(Residental Gateway):位于用户侧将模拟电话终端连接到分组网络的媒体网关,通常一个驻地网关包括一个或多个模拟电话终端。

终结点(Termination): 终结点是MG上的逻辑实体,它发起和/或接收媒体和/或控制流。

终结点可用特性来进行描述,如媒体流、modem和承载能力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组成了一系列描述符。

关联(Context): 表明一些终结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空关联是一种特殊的关联,它包含所有那些与其它终结点没有联系的终结点。

描述符(Descriptor):协议中的一种语法元素,用来描述一组相互联系的特性。

例如:通过在一个命令中包含适当的描述符,控制器能够设置MG中的媒体流特性。

事物交互(Transaction):MG 与MGC之间的一组命令构成事物交互。

一个事物交互可以有一组或多组动作(Action)组成,每组动作又由一个或多个命令组成。

流(Stream):在一个呼叫或者会议中,由一个MG接收或发送的双向媒体流或者控制流。

包(Package):终结点具有可选的特性(Property)、事件(Event)、信号(Signal)和统计(Statistic),这些可选项组合成包,包的定义包括特性、事件、信号、统计和程序五个部分。

根终结点(Root):特殊的终结点,代表整个MG,当root作为命令的输入参数时,命令可以作用于整个网关,而不是一个终结点。

通配值(Wildcard):协议语法中用于标识与终结点或关联相匹配的符号,协议规定通配值可为“CHOOSE”和“ALL”,“ALL”表示需要选择所有满足条件的终结点或关联,“CHOOSE”表示选择一个满足条件的终结点或关联。

4.缩略语ABR 可用比特率AH 认证头ALF 应用层帧协议ATM 异步传输模式AAL ATM适配层B-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RI 基本速率接口CAS 随路信令CBR 恒定比特率CDV 信元时延变化CDVT 信元时延变化容限CLP 信元丢失优先级CPCS 公共部分会聚子层CS 会聚子层DTMF 双音多频ESP 封装安全净荷FIFO 先进先出FR 帧中继GW 网关IANA 因特网号码分配机构ICV 集成校验值IKE 密钥交换IP 因特网协议IVR 交互式语音应答MF 中频MID 消息标识符MG 媒体网关MGC 媒体网关控制器MWD 最大等待时延PCR 峰值信元速率PDU 协议数据单元PRI 一次群接口PSTN 公共电话交换网QoS 服务质量RTP 实时传输协议SBR 可维持比特率SCN 电路交换网SCTP 流控传输协议SDP 会话描述协议SDU 业务数据单元SG 信令网关SS7 7号信令系统TCP 传输控制协议TDM 时分(多路)复用UBR 未指定比特率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UNI 用户网络接口VBR 可变比特率VCI 虚通道识别码VPC 虚通道连接VPI 虚通道识别码5.连接模型本协议的连接模型主要描述MG中能由MGC控制的逻辑实体,连接模型的主要抽象概念包括终结点和关联。

5.1 终结点终结点是MG上的一个逻辑实体,它发起和/或接收媒体和/或控制流。

在一个多媒体会议中,一个终结点可以支持多种媒体,并且发送或者接收多个媒体流。

终结点可用特性来进行描述,在终结点中,封装了媒体流参数、modem和承载能力参数,这些特性可以组成了一系列描述符。

MG在创建终结点时,赋予终结点一个唯一的TerminationID来标识终结点。

终结点的类型分为半永久性终结点和临时性终结点两类。

半永久性终结点可以代表物理实体,例如一个TDM信道,此时,只要MG中存在这个信道,这个终结点就存在。

临时性终结点可以代表临时性的信息流,例如RTP流,此时,只有当MG使用这些信息流时,这个终结点才存在。

临时性终结点可由Add命令来创建和Subtract命令来删除。

而半永久性终结点则不同,当使用Add命令向一个关联添加物理终结点时,这个物理终结点来自空关联,当使用Subtract命令从一个关联中删除物理终结点时,这个物理终结点将转移到空关联中。

终结点可以支持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MG产生的媒体流(如信号音和录音通知),也可以是信路信号(如Hook Flash)。

通过编程可以设置终结点对事件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这些事件发生,MG就向MGC发送Notify消息进行报告或由MG采取相应的操作。

终结点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当MGC发出审计(AuditValue)请求时,或者当终结点从它所在的关联被删除时,终结点就将这些统计数据报告给MGC。

MG可以处理复用媒体流,例如,H.221建议描述了将多个媒体流复用在几个64kbit/s数字通道上的帧结构。

在处理复用媒体流的连接模型中,用于携带部分复用流的每个数字承载通道就有一个终结点相对应,所有处于这些数字通道的起始和终结位置的终结点都与一个称为复用终结点的独立终结点相连接。

这个复用终结点使用Mux描述符来描述所使用的多路复用方式。

如果一个终结点携带多个媒体,则相应地,这个终结点携带多个Stream描述符。

终结点可创建用来代表复用的承载能力,例如ATM AAL2。

当创建一个新的复用承载能力时,就同时在关联中创建一个临时性终结点。

当删除这个终结点时,同时也就删除了这个复用承载能力。

5.1.1通配值终结点可用TerminationID进行标识,TerminationID由MG分配,本协议对TerminationID 分配规则不作规定。

本协议规定TerminationID可使用通配值“ALL”和“CHOOSE”,通配值的编码方式参见本规范附录A和附录B。

通配值“ALL”用来规定多个终结点,“CHOOSE”则用来指示MG必须选择符合条件的终结点,例如MGC可以指示MG选择一个中继群中的一条中继电路。

当命令中的TerminationID是通配值“ALL”时,则对每一个匹配的终结点重复该命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