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ppt
.
32
梳理情节
• 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 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
33
• 吃透文本
• 第一部分共分五层:
• 第一层(——“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 在归途中老人与一条最凶猛的大鲭鲨搏斗 的过程及老人的心理。
• 第二层(——“也许结果会很好的”)写老人
杀死那条大鲭鲨之后,又遭到两条铲鼻鲨
.
11
海明威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婚 姻多变,一生结过4次婚;他也曾在战争中、 狩猎中、飞机失事中多次身负重伤,却都 幸免于难。但早年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创伤, 导致他晚年病魔缠身,精神抑郁,创作力 严重下降,他曾多次试图自杀。1961年7月 2日,他最终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12
代表作品
• 《太阳照常升起》(1926),是海明威获 得声誉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作品描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青年人迷惘、苦闷 的精神状态,因此《太阳照常升起》被称 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
9
1917年,海明威在中学毕业前夕,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 眼疾未能如愿。同年10月,海明威以优异 成绩中学毕业后,担任了堪萨斯州市《星 报》见习记者。严格的新闻写作训练,为 形成他简洁、明快、活泼的写作语言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但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 海明威作为救护车队的中尉,到意大利前 线参战。被炮击受伤,住院治疗三个月, 医生从他身上取出277块弹片。
.
18
“冰山”原则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 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 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 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 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 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一露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 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 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尝试学习
1、正确读出下列生字。 鲭鲨 脊鳍 蹂躏 嘎吱
吞噬 戳进 鳐鱼 嗜杀
榫头 拽掉 攮进
.
舵手
23
qīng
鲭鲨
jí qí
脊鳍
róu lìn
蹂躏
gā zhī
嘎吱
shì chuō
吞噬 戳进
yáo
鳐鱼
shì
嗜杀
sǔn
zhuài
nǎng
榫头 拽掉 攮进 .
duò
舵手 24
• 解释词语
• 为所欲为:原指做自己想做的事。现指想 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妄为(含贬义)。
老人与海
海明威
.
1
• 不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 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 就是打不败它。
• (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
.
2
.
3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小 说家。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
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排行老二。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 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患
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 杀。
.
4
参战的海明威
青年时代的海明威
.
28
2.课文内容梳理
小组讨论交流: (1)小说节选部分共有老人和
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 (2)分析五个回合双方实力对
比以及每次战斗的经过结果。
.
29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1935年,一个古巴渔夫向海明威讲述他捕到的大马林 鱼怎样被鲨鱼吃掉的故事。1952年作品问世。从最初素材 的取得到小说的出版,历时17年时间,这是一部酝酿已久、 精心打造的杰作。
.
14
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 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勇气是海 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 却是一个世界。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 宝,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
15
其它作品
• 短篇小说《印第安营地》 • 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 剧本《第五纵队》 •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 埋没:着重指掩盖,使不被发现,通用于
书面语和口语,后面可带宾语。例句:埋
没人才,不能合理利用人才,是企业发展
的最大障碍。
.
27
• 禁锢 监禁
• 禁锢:指关押,限制行动、自由或思想等。 例句:这种陈规陋习成了禁锢人们精神的 枷锁。
• 监禁:着重于把人在监狱关押起来,书面 语色彩不如“禁锢”浓。例句:他被监禁 在5号监狱。
只剩下了骨头,所以无法称出准确的重量,
但估计在1000磅左右。《老人与海》中描
述的情节是富恩特斯.的亲身经历。
31
• 大约是在1928年,“老人”富恩特斯结识 了海明威,做了海明威私人游艇“皮拉尔” 号的船长。富恩特斯与海明威情深谊重, 成为挚友,共同驾驶着“皮拉尔”号游艇 出海打鱼。是富恩特斯非凡的经历感染了 海明威,给了海明威创作的灵感。海明威 就以富恩特斯为原型创作了“老人”这一 “硬汉子”的形象。
.
16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 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迷惘的一代”——“迷惘” 的文学主题。
• 2、“硬汉”——个性鲜明的人物 形象。
• 3、“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 美。
.
17
硬汉形象
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 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以惊人 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 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 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 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 内心冲突中,他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 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 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 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角是一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 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 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 神,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 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然死拉着不 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 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 于杀死大鱼,把它栓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 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 船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 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架。他回家躺在床上,只好 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 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30
• (2)桑地亚哥的原型
• 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原型是格里高利·富 恩特斯。他是一位老船长。二十刚出头,
富恩特斯就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渔民。21
岁时,富恩特斯一个人划着小船去外海打
鱼,结果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鱼。这条大鱼
将“老人”的渔船从科希马尔一直拖到了
几十公里外的瓜纳沃,鱼身也被尾随的鲨
鱼吃去大半。因为被拖上岸时大鱼基本上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
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
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
19
老人与海
海明威
.
2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会正确读出本课生字,并知道其大意。 (2) 通过鉴赏作品,把握人物形象,解读作品内 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2)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遭受毒打 伤势严重。
• 吞噬:吞食;吞并。
•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 害。文中指鲨鱼正在吃大马林鱼。
• 祷告:向神诉求保佑。
• 残骸: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
物、机械、车辆等。.
25
辨析词义
• 毕竟 究竟
• 毕竟:着重于追根究底,不管怎么样,所 得的结论就是如此。语气非常肯定。多用 于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点等的确认。 例句:孩子毕竟还小,不要过分苛求。
.
捕获马林鱼
5
获诺贝尔奖时
写作时的海明威
.
6
作海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品明
:
威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 Spain the
earth)
主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的同时袭击,这一次老人把刀绑在船桨上
与鲨鱼搏斗,最后老人打败了这两条鲨鱼,
但自己的双手都流血了。
.
34
• 第三层(——“里里外外都累死啦”)写老人 杀死第三次进攻的犁头鲨,这时老人用来 对付鲨鱼的锐利武器都没有了,但老人还 是信心十足。
• 第四层(——“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 呀”)描述了老人第四次与鲨鱼搏斗的过程 及对老人的心理描写。
•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表现 反战的深刻主题,艺术上高度成熟,被称 为“迷惘的一代”的杰出成就。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