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遥感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
28
第二章 遥感物理基础
§2.1 表征电磁辐射的物理量 √§2.2 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2.3 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 §2.4 遥感数据定标
29
• 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
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散射 (scattering)和吸收(absorption),其中散射又 分为反射(reflection)和透射(transmission)。
波长与穿透性的关系?
32
• 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物体反射率随波长而改变的特性称为地物 反射光谱特性。
光谱曲线:
植物? 水体? 土壤? 云?雪?
水体+叶绿素? 水体+泥沙? 新雪、旧雪?
地物波谱(特性)
33
• 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总结:
作用类型
散射
反射 透射
吸收(发射)
率:以比例形式表征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强度 与入射辐射强度无关 ρ + τ + α = 1(无自身发射)
Γ
1
0 11.77
12.27
λ
理想的遥感器(以MODIS 32为例)
但是限于工艺水平,制作时只能尽量接近“方波” , 实际的遥感器波段响应均有一定误差。
9
• b 波段响应函数
预备知识
波段响应函数表征了遥感器的某一波段对各个精
细的电磁波谱的感应程度。因此在很多涉及到光谱转 换的工作中,应该利用波段响应函数对待求参数进行 加权平均。
预备知识
遥感器的某一波段可以探测一段波谱范围的信号, 例如MODIS 32通道可以感应11.77-12.27μm的信号。
例:MODIS 32(11.77-12.27μm)波段响应函数
8
• b 波段响应函数
预备知识
理想的遥感器应该是“方波”,即对小于11.77μm , 大于12.27μm的波谱信号响应度为0,而在两者之间的信 号响应度为1。
• 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整个表面都均匀地向各向反射入射光称为漫反射
• 方向反射(directional reflection)
介于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各向都有反射, 但各向反射强度不均一。
36
一、物体表面的反射辐射 物体表面对电磁波的反射三种形式: • 镜面反射(mirror reflection) • 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 方向反射(directional reflection)
第二章 遥感物理基础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龚龑
第二章 遥感物理基础
√§2.1 表征电磁辐射的物理量 §2.2 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2.3 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 §2.4 遥感数据定标
3
一、预备知识 •立体角 •波段响应函数 •冲击函数
4
• a 立体角
预备知识
立体角是球坐标系中重要的度量参数之一,其定 义为球面对球心的张角,即Ω = σ/r2,立体角单位为 球面度Sr (steradians)。
22
• 辐射度量小 结
基本物理射能量 Q
Q
焦耳(J)
辐射通量 Φ
(2) Q/ t( λ)
瓦(W)
辐照度 E
(2) Φ / A ( λ)
瓦/米²(W/m²)
辐出度 M
(2) Φ / A ( λ)
瓦/米²(W/m²)
辐射强度 I
(2) Φ / Ω ( λ) 瓦/球面度(W/Sr)
基本物理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量 称为辐射通量:
Φ=Q/ t
辐射通量(Φ)的单位是瓦特=焦耳/秒(W=J/S)
17
基本物理量
• 辐射通量密度 (irradiance) E、(radiant exitance) M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 E辐照度= Φ / A M辐出度= Φ / A
这三种反射形式分别在什么情 况下发生?
根据表面光滑或粗糙?
37
二、瑞利判据分析
L.Rayleigh提出表面为光滑或粗糙的标准为:
θi θr
镜面反射
当 h cos 为光滑表面
8
当 h cos 为粗糙表面
8
漫反射
方向反射
38
二、瑞利判据分析
h
粗糙度推导示意图
两波差
2
相位为完全抵消,差0
为完全相重合,介乎之间差
辐射源
被辐照物 辐射照射度
辐射体
辐 射 出 射 度
法向
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瓦/米²(W/m²) 18
• 辐射强度 (radiant intensity) I
基本物理量
辐射强度是描述点辐射源的辐射特性的, 指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I= Φ / Ω
辐射强度
点辐射源
Ω=A/R² 2π、4 π
• 上式中太阳常数是对太阳光谱的积分。太阳对地球 的张角很小(<9),因此太阳光可以认为是平行光束。 • 太阳总辐射量和表面辐出度分别是多少?
25
通量密度很多时候简称通量
•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亮度
基本物理量
太阳光是平行光入射,即只在Ω0方向存在 亮度,注意到公式:
Lλ =³ Φ / A λ Ω
《定量遥感技术与应用》后续课程学习内容
• 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与介质)
• 辐射传输(微分形式)
• 辐射传输方程(方程求解)
• 典型地物分析模型 • 红外定量遥感模型
• 冠层反射率模型 • 叶片光学特性模型
• 微波辐射模型(VRT) • 生化组分遥感反演
• 土壤二向反射特性
• 水色模型
1
1/27
《定量遥感技术与应用》
反射率定标过程中离不开这一方法。假设已知
太阳辐射分布F0(λ),则在具有响应函数Γ(λ)的某一波
段上的太阳辐射为: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积分式
F 0()()d
F0 0
0 ()d
在数值运算时都可以用加法替 代,上下限可以用给出的Γ(λ) 的上下限替代,dλ用△λ(即Γ 函数中的每一小段波长间隔)
替代。
Ω0
Fλ =² Φ / A λ
因此,太阳的辐射亮度与Ω0方向上的辐射通量 (即太阳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L0=δ(Ω,Ω0)F0
26
• 各向同性辐射时亮度与通量的关系 基本物理量
假设地表为各向同性辐射,即辐射亮度L 在各方向分布均一,则其垂直地表向上的辐射
通量为:
F L cosd 2 θ
由于dΩ = dσ/r2 = sinθdθdφ 因此:
Wien’s displacement law
24
• 太阳常数
基本物理量
在日地平均距离处通过与太阳光束垂直的 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称为太阳常数。
F0 = 1353(±21) W/m2 (1976, NASA)
左图大气顶的通量密度为
为什么是平方关系?
F = F0(dm/d)2cosθ0
0.9674<(dm/d)2<1.0344
2 / 2
F
L cos sindd L
00
通量密度针对垂直穿过某个平面的量,为半球积分。
27
基本辐射量总结:
基本物理量
表征辐射的物理量很多:能量、通量、密度、强 度、亮度,以及谱(分谱)……
需要注意的是: • 文献中的称谓不尽相同,关键看单位 • 最重要的是密度(通量)和亮度 • 凡是涉及面积的都要注意使用法向面积,即cosθ
12
• b 冲击(激)函数(Impulse Function) 预备知识
冲击函数δ是狄拉克最初提出并定义的,所以又 称狄拉克函数。在信号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反映一 种持续时间极短、函数值极大的信号类型。
在定量遥感中通常用来描述物理量只在某一个方 向上存在,以δ(Ω,Ω’)表示。 常量? 变量?
δ
Ω’
一般情况下,“分谱”两字可以忽略
21
• 辐射亮度 (radiance) L
基本物理量
单位面积、单位波长、单位立体角内的 辐射通量称为辐射亮度。
方向空间分布规律(LED)
L=³ Φ / A λ Ω
亮度 L
θ
面辐射源 A
辐射亮度(L)的单位是瓦 / 米²•微米•球面度 (W/m²• μm • Sr)
4
(光程差) 2h cos (相位差)
4
h 8 cos
其中:h 为粗糙度; 为光的入射角; 为光波长。 39
二、瑞利判据分析
光谱反射率、地物光谱特性
34
第二章 、 遥感物理基础
§2.1 表征电磁辐射的物理量 §2.2 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 §2.3 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 §2.4 遥感数据定标
35
一、物体表面的反射辐射
物体表面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 镜面反射(mirror reflection)
反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反射角=入射角
窄波段数据可以假设为方波,假设光谱仪测试
的反射率数据为ρ(λ),则拟合到具有响应函数Γ(λ)的
某一宽波段上的反射率为:
()()d
0
0 ()d
11
• b 波段响应函数
预备知识
Exp3 计算某一遥感器波段的太阳辐射
由于遥感器接收的是地物的辐射亮度,因此该 工作主要用于推导某一遥感器波段上的地物反射率。
入射
反射
反射与透射区别在于电磁 波出射的方向:2π?
透射
•吸收使电磁波强度减弱
•在热红外和微波区域,还存在介 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增强电磁 波强度。
30
• 反射率 ρ
以比例形式表征的反射辐射强度,反射率为 反射辐射(亮度)与入射辐射(亮度)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