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4 [2019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①,荆楚民间①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①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②:“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③,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本题从唐代社会风尚——拔河切入,考查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拔河比赛本身就是力量的较量,再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可知,在唐朝人们通过拔河比赛展现力量,说明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故选C项;材料仅提到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而非战争,排除B项;由材料得不出D项结论。
C
解题反思农业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农业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税来源,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
古代从帝王到普通民众都非常重视农业的丰收,通常会进行祈求丰收的活动,本题以祈求丰收的拔河活动设题,体现了对劳动的关注。
而唐玄宗的诗又透露着阳刚与力量之美,与现在提倡的美育教育、体育教育相契合。
5[2018全国卷Ⅰ,27,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①①①,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①②,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②。
这些史实表明③,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本题从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切入,考查影响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因素,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家国情怀④等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没有反映昆曲流行与陆王心学传播的关系,故A项错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明清时期昆曲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表明社会等级观念得到了强化,故D项正确,C项错误。
D
解题反思昆曲是中国首批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艺术内涵值得进一步传承发展。
但是由于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其节奏、情节距离现代社会较远,因而昆曲的传承发展仍面临严峻考验。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