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一、有关定义
开放型经济可以从两种涵义上理解。
形态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存在对外贸易的经济,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自由化的经济,还包括资本、劳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型经济是相对封闭型经济而言的。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体制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政府较少干预对外经济联系活动的经济体即为开放型经济。
二、目前已建成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1、成都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的规划结构可以简称为八个字——一带两翼、一城六区。
“一带”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带,从人民南路至天府大道,沿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逐步折向龙泉山和三岔湖方向。
“两翼”为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包括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带和龙泉经开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
“一城”为天府新城,“这是去年成都市委提出建设的13个战略功能区之一,同时也承载着天府新区里主要的城市
高端功能,将聚集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区域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
“六区”是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配套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按照规划安排,天府新区分为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和远期(2021-2030)三个实施步骤。
其中近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60平方千米,以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高技术产业、现代制
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
快速推进。
中期新增建
设用地150平方千米,
实现再造产业成都目
标;远期则新增城镇建
设用地150平方千米,
基本建成宜业宜商宜
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十项政策包括,设立20亿元的天府新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新区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全额用于新区建设;地方政府债券和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新区;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按照规定自主确定新区土地类实用税额标准;加大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政策支持;新区高端服务业享受要素价格优惠;新区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单列;支持新区金融业
发展;海关实行高效便捷通关和实施人才引进特殊政策。
2、重庆北部新区
新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重庆出口加工区。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78亿元、区域财政收
入167亿元、地方留存
财政收入70亿元,以
上指标五年平均增速
均在40%以上。
目前,
北部新区已成为中国
中西部面积最大、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最多的开发新区。
2009年1月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要求把重庆北部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北部新区拥有西部最好的优惠政策。
"普惠+特惠"的优惠政策,融国家普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三峡库区优惠政策为一体,所有工业企业全部15%所得税,远低于25%所得税;新产品不仅免增殖税,还免所得税及营业税等;库区移民及鼓励就业政策及工业园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
既可享受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享
受国务院给予两江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享受重庆市委、市政府支持北部新区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北部新区是重庆市最优惠的区域。
此外,北部新区还同时拥有国家级"重庆软件园"、"重庆生物产业基地"和"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可以享受到最充分的智力支撑和金融服务。
3,西安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
水所辖行政区域,面
积7.98万平方公里,
2007年末总人口为
2842万人,直接辐射
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
的汉中、安康,陕北
的延安、榆林,甘肃
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
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规划组织实施。
财税政策
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重点项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将部分公益性项目的国债转贷资金逐步转为拨款。
在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
建立矿业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责任机制。
金融政策
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积极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重组。
推动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
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发展,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公司。
创新融资方式。
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
积极发展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支持经济区内大型市政、城建企业发行节能环保、城市建设特别企业债券。
投资政策
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等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扶持。
对经济区内公益性及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取消或减少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
优先布局重大建设项目。
积极鼓励社会投资。
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条件下,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种非金融类投资公司。
土地政策
统筹建设用地计划。
国家批准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国家统筹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在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解决。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
统筹使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各类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经济区内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符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条件的,可在国家下达的周转指标控制下,开展挂钩工作。
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增加耕地;用于建设用地的,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优先用于新农村建设。
环保政策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
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
责任延伸制度。
培育专业化的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体系,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水权交易、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机制。
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