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
真绿藻
绿藻门
纲轮藻 纲
石莼纲
裸藻门 --- 裸绿藻藻纲 --- 隐藻纲
金藻纲 异鞭藻门 硅藻纲
黄藻纲
普林藻门 --- 普林藻纲
3.浮游藻类主要特征(藻类的分类鉴定依据)
(1)浮游藻类的体型 :
胶群体型
球胞型
鞭毛型
丝状体型 9
(2)浮游藻类的细胞结构
• 细胞壁
细胞壁的有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
4月份,开始出现温跃层但较弱——浮游植物较均匀地分布 在40m以浅的水层中,40m以深数量很少
7月份,浮游植物上、下层分布显著——更集中于上层,下 层数量极少
10月份,温跃层位置逐渐下降——浮游植物向下移动,下 层数量开始增多
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至一月份温跃层消失,浮游植物 的分布又恢复到上、下层较均匀的状态
2.代表藻类
金胞藻 目
黄藻纲
1.黄藻纲分类及依据
分四目,主要特征如下: • 柄球藻目:小的球菌状细胞。 • 黄丝藻目:丝状体,单核细胞。 • 气球藻目:球形多核的叶状体,
具有无色假根。 • 无隔藻目:丝状体,多核细胞。
2.代表藻类
假拟柱杆藻
柄球藻
气球藻
无隔藻
硅藻纲
• 硅藻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高度硅质化的细胞壁,壳体由 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其壳面具有各种细致的花纹。
19
2.蓝藻门代表藻类
•蓝藻中常见的浮游种类有微囊藻、颤藻、螺旋藻、 鱼腥藻和束丝藻等属中的种类。
微囊 藻
色球藻
颤藻
螺旋藻
鱼腥藻
束丝藻
绿藻门 Chlorophyta
1.绿藻门分类及依据
绿藻门中3个重要的纲分别是轮藻纲、石莼纲和绿藻纲。 原始状态为鳞片,随着进化的延续,鳞片逐渐叠合成一完整 的细胞覆盖物。
淡水中有两类明显的群从: 寡营养水体:金藻、鼓藻占优势; 富营养水体:硅藻、蓝藻和绿藻占优势。
• 硅藻一直以来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指示物种,常被用于水质研究。 • 金藻大多生长在透明度大、温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的清水水体中,对水温的变
化较敏感,冬季、早春、晚秋生长旺盛。
2.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
• 水环境的异质性决定了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如:温 度、光照强度、水动力学特性、营养物可利用性等。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参考文献
[1] R.E.李著;段德麟等译.藻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2]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刘建康.高级水生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 吴国芳.植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二、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 1.藻类分类 • 2.主要的浮游藻类 • 3.浮游藻类主要特征
1.藻类分类
1.藻类分类
藻
类
原
叶绿体
核
被双层 叶绿体
藻
被膜包
类
裹的真 核藻类
叶绿体 被叶绿 体内质 网单层 膜包裹 的真核
藻类
叶绿体 被叶绿 体内质 网双层 膜包裹 的真核
藻类
蓝 藻 门
显 著 原核 区 类囊体 分 特 征
鳍藻目:细胞壁纵向分成两半,有腰带,上锥体比下锥 体小得多,细胞有复杂甲板延伸物。
多甲藻目:运动细胞以腰带将细胞分成上锥体和下锥体 ,具有相对较厚的甲板。
裸甲藻目:运动细胞以腰带将细胞分成上锥体和下锥体 。甲板较薄或退化成空囊。
2.甲藻门代表藻类
原甲
藻
• 原甲藻目
• 鳍藻目
隐藻门
1.隐藻门分类及依据
规则的群体
丝状体
念珠藻目
丝状体
异形胞有无 无 无 有
微 囊 藻 颤藻
螺旋藻
鱼腥藻属Anabaena (项圈藻)
异形胞 &伪空胞
异形胞(Heterocyst):念珠藻目所特有的变态营养细胞,是一种缺乏光 合结构、通常比普通营养细胞大的厚壁特化细胞。异形胞中含有丰富的 固氮酶,为蓝藻固氮的场所。 伪空胞:为两端呈锥形的具单层蛋白质膜的空管成束排列所组成,主沉 浮及遮光。
主要区分特征 鞭毛在细胞上的位置 运动细胞外覆物 眼点
轮藻纲
侧面
鳞片
没有
石莼纲 绿藻纲
前面 前面
鳞片 外壳
常见 常见
轮藻纲最原始的藻类
2.绿藻门代表藻类
衣藻
裸藻门
•1.裸藻门分类及依据
裸藻门下一纲--裸藻纲,下分三目。
主要区分特征
鞭毛
异丝藻目
2
摄食细胞器 有(两平行锥形杆组成)
双鞭藻目
• 贮藏物质
由于各门藻类的色素成分与比例不同,所以光合作用同 化产物及转化的贮藏物质也不相同。
11
杯状色素体
盘状色素体
板状色素体
星状色素体
片状色素体
螺旋带状色素体 12
鞭毛(flagellum)
除蓝藻和红藻外,其余各门藻类均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具鞭毛或仅生殖期 具鞭毛的种类。鞭毛的数目、长短、着生位置等各门有所不同。
2
无
裸藻目
2,但其中只有一根从导管露出
无
异丝藻目
2.裸藻门代表藻类
双鞭藻目 双边藻(c)
裸藻目 裸藻属(a) 变胞藻属(b
) 囊壳藻属(d )扁裸藻属
(e)
甲藻门Pyrrophyta
1.甲藻门分类及依据
甲藻门仅有一纲即甲藻纲。本纲有四个目。
原甲藻目:细胞壁纵向分成两半,没有腰带,细胞顶端 有两根鞭毛。
两条光滑的鞭毛间有一条附生鞭毛 或定鞭
三、主要类别的具体分类、分类依据及代表藻类
• 1.浮游藻类主要类别分类及依据
• 蓝藻门 • 绿藻门 • 裸藻门 • 甲藻门 • 隐藻门 • 异鞭藻门
• 2.代表藻类
蓝藻门
1.蓝藻门分类及依据
蓝藻门有一纲:蓝藻纲,下分三目。
主要区分特征 色球藻目 颤藻目
形态
单细胞或多细胞松 散结合成凝胶状不
• 1.硅藻纲分类及依据
主要区分 特征
壳面纹饰
叶绿体
盒形藻目
辐射型或 多角型
多个
壳缝 无
游动配子
具有一条 流苏状鞭
毛
棍形藻目
羽纹型或 条纹型
一个或 两个
能滑行种类 有壳缝
无鞭毛
2.硅藻纲代表藻类
四、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及意义
1.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
海水和淡水都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种类。海洋中种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类群,而淡水中没有哪一类藻类特别占优势, 总体上是硅藻、甲藻、绿藻、蓝藻、金藻和黄藻的混合体。 普林藻门(定鞭藻门)种类非常少见,而裸藻一般只在小型 水体中占优势。
颤藻 O. limosa是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
• 蓝藻在自然界在分布很广,凡是潮湿、有光照的地方都能生长,蓝 藻多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中,湖泊中以表层水及近岸部分 较多,在我国南方水体常年可见。 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季节,富含 营养的水体常见蓝藻过盛繁殖,形成水华 。 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 它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
隐藻门一纲--隐藻纲,分三目: 杯胞藻目:细胞无色且没有质体。 隐鞭藻目:细胞微红色,叶绿体中含有Cr-藻红蛋白。 蓝隐藻目:细胞蓝绿色,叶绿体中含有Cr-藻蓝蛋白。
2.代表藻类
异鞭藻门
(通常具有一条前端呈流苏状,后端呈尾鞭状的鞭毛)
• 金藻纲 • 黄藻纲 • 硅藻纲
金藻纲
1.金藻纲分类及依据
金藻纲可分为三目: • 色金藻目:细胞裸露、能运动,鞭毛着生到细胞的前端。 • 小盾藻目:无鞭毛,细胞壁硅化,由5个或8个小板组成。 • 金胞藻目:细胞裸露、能运动,具有侧面插入的鞭毛和一眼点,具有游动孢子。
➢ 裸藻、隐藻,部分甲藻和金藻无细胞壁; ➢ 大多数藻类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硅 ➢ 藻一的个主细要胞成的分细为胞壁SiO多2为和一果个胶完质整;整体,但硅藻细胞壁
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黄藻常为为两个“H” 形节片组合而成,而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 拼合组成的。
•核
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门藻类的细胞大 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蓝藻门
核 细胞壁 载色体及色素成分
原核
有 果胶质+ 纤维素
叶绿素a、胡萝卜素、 藻胆素
储藏 物质
蓝藻淀 粉
鞭毛
无
具1或2个大型叶状色素
2条,在细胞凹陷处顶生或侧生,
隐藻门 真核 无 体,光合色素含叶绿素 淀粉 鞭毛上侧生有一排或两排微管绒毛
a、c外,还含藻胆素
甲藻门
裸藻门 绿藻门 异鞭藻门 普林藻门
• 垂直分布
• 由于不同深度水层所接受的光照强度以及水体热力学 状态的明显差异,导致浮游藻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抚仙湖--昆明市东南约60km,面积211km2,最大深 度155m,为中国的第三深水湖
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1月份,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不明显——湖水垂直稳定度小, 水体混合交换强烈,上下层水温较均匀,没有温跃层
• 在光照和水温适宜时,甲藻能够在短时期内大量繁殖,与硅藻一样 为海洋动物的主要饵料,故有“海洋牧草”之称。但也时常由于突 然死亡而造成毒害,常称为“赤潮”,引起鱼虾死亡。
1992.4 [5] 浙江省主要常见淡水藻类图集:饮用水水源.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1 [6] 周凤霞,陈剑虹.淡水微型生物与底栖动物图谱第二
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
目录
• 一、浮游植物的概念 • 二、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 三、主要类别的具体分类、分类依据及代
表藻类 • 四、浮游藻类生态分布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