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发展潜力

岳阳发展潜力

区域发展优势及发展战略——以岳阳市为例岳阳,古称巴陵,“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一脍炙人口的楹联使其千百年来名扬四海;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横扼京广,使其自古就是商贸云集的聚散中心,流通渠道畅通,市场货源丰富,商品交易繁荣;新世纪易炼红书记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工业、现代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目标,吹响了发挥岳阳区域区位优势、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的号角。

1、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驱动力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这个巨大的湖泊,是三湘人民的母体,孕育出了“鱼米之乡”。

洞庭湖畔城市密布,环绕着长沙、益阳、常德、岳阳等十余座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

有专家认为,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很重要的是要看洞庭湖区经济的表现。

农业稳,则天下安。

环洞庭湖区的3大区域优势首先是环洞庭湖区地面水系发达,地下水质优良。

环洞庭湖区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占所有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

自然,对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洞庭湖区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据统计,5千米以上河流有5341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8条,水资源丰富。

其次是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优良。

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而耕地则是粮食生长的根本。

环洞庭湖区域内耕地分布集中,土壤类型以潮土、第四系红壤为主,根据监测结果,所有监测指标均能达到二级标准要求,表明项目区范围内的耕地土壤质量情况较好,未受到污染。

再次是区内土壤养分较丰富,通透性良好,水分保持适宜,非常适合水稻以及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区内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农业生产小气候优越。

水稻单产可达421公斤/亩,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

洞庭湖区农业生产资源优势明显,水稻单产可达421公斤/亩,处于中上游水平,棉花和油菜的单亩产量也在100公斤之上。

全市2007年农业总产值279.29亿元,增长4.5%。

粮、棉、油、猪、牛、水产、家禽等农产品全面增产。

全市粮食总产量309.71万吨,增长1.82%;油料总产达14.77万吨,增长4.6%;棉花总产达5.11万吨,增长5.8%;出栏牛18.47万头,增长2%;出栏生猪871.89万头,增长5.3%;出栏羊50.23万只,增长3.5%;出笼家禽4757.85万羽,增长17.36%;出水水产品39.31万吨,增长4%。

全市有优质种养板块36个,标准化农产品种养示范基地22处,总面积333.33万公顷。

华容县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面积达1.27万公顷,其中注滋口镇连片网箱养鳝133.33公顷,连片养殖才鱼66.67公顷,总收入6000万元。

2、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丰富的能源资源全市970家规模以上工业2007年实现增加值381.32亿元,增长22.6%。

拉动CDP增长9.1个百分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全市上下抓工业,使全市生产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发展速度快。

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268亿元,增长33.4%,超历史水平,工业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

二是结构调整优。

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2007年为19.3:48.6:6.32。

工业增加值占CDP的比重达44.5%。

三是经济效益好。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5.4个百分点,增长49.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5.01亿元,增长7.89倍,实现税金45.09亿元,增长31.1%,创岳阳历史新高。

矿产资源概况截止2007年,岳阳市已发现矿产种类49种(58个亚种),占全国已发现171种矿种数的28.65%,占全省已发现141种矿种数的34.75%,探明储量的矿种35种,占全国探明储量159种的22.01%,占全省探明101种矿种数的34.65%。

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2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第1位的有11种,居全省前5位的有13种,居全省前10位的有18种。

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16处、小型矿床27处。

矿产资源基本分布于十大矿区,华容塔市驿—大乘寺花岗岩矿区、华容三郎堰稀有、稀土矿区、临湘虎形山钨多金属矿区、临湘白云—羊楼司白云岩、灰岩矿区、岳阳新开塘—郭镇石煤、钒矿区、临湘桃林多金属矿区、平江梅树湾—南江桥多金属矿区、平江万古—黄金洞金矿区、汨罗白水高岭土矿区及其他区域(砖瓦粘土、砂石)。

3、发达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岳阳交通十分发达,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一是铁路网络纵横交织。

京广复线和武广高速铁路南北穿梭;荆岳铁路西东贯通,岳阳客运火车站、货运火车站都在市中心区,新建的武广高速火车站也在新城区拔地而起。

二是公路网络星罗密布。

308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南北穿过,杭瑞高速、隋岳高速公路西东运行,形成了到黄花机场“90分钟交通圈”。

据2007年交通部门统计,6县3区村村通公路,星罗密布,全市完成通乡公路146.3公里,通畅工程建设完成2938公里,通达工程完成424公里。

三是水路网络独一无二。

长江万吨水运码头3个,万吨以下至2000吨以上的水运码头近20个,特别是城陵矶港区扩建,23.6平方公里的新区初具雏形,总投资16亿元,新增13个泊位。

至201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500万吨,30万标箱以上。

形成港口、物流、保税、工业“四位一体”发展的新型港口经济。

4、盛名的旅游资源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岳阳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1.74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362万人次,完成旅游创汇2118万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51.5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6%、32.3%。

特别是岳阳境内的8条主要旅游线路,为岳阳的商贸物流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①楚湘文化游:让游人感受楚湘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洞庭风光游:让游人领略洞庭风光的自然秀美。

③城乡休闲游:让游人饱览城乡山水的生态环保。

④民俗风情游:让游人崇拜民俗风情的传统美德。

⑤名人故里游:让游人怀念历代名人的丰功伟绩。

⑥森林揽胜游:让游人享受上天恩赐的天然氧吧。

⑦宗教朝圣游:让游人体会祖辈企盼的盛世和谐。

⑧工业体验游:让游人体验欣欣向荣的巴陵工业。

5、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三大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加速推进新型化工业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经济总量强势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突显出了不凡的综合经济实力。

现在,全市CDP915.84亿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创造30年来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1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44.6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7亿元,增长14.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CDP达到17826元,增长14.7%,比全省高出3421元。

财政总收入60.87亿元,增长23.35%。

其中国税收入30.68亿元,增长25%;地税收入15.28亿元,增长24.9%,财政收入占CDP比重6.7%。

这些都呈现出了“经济起飞前”阶段的发展特征,标志着岳阳经济社会进入“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当今,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演变为城市群或城市圈之间的竞争。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城市圈的整体发展使单个城市的发展更加完善。

城市圈的内聚力表现为城市圈所具有的吸纳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能力。

城市圈的发展演化中,凝结了广大地区范围内的文化、科技、教育力量,强化了城市圈的内聚力。

城市圈能够克服单个城市在资源、幅地等方面的不足,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调整资源配置,实现圈内城市的共同增长。

城市圈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城市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

岳阳市作为长株潭与武汉两大城市经济圈交汇的节点城市,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如何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功能性作用,融入两大城市经济圈之中,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基于岳阳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中,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城市功能,岳阳市应把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南翼重点港口城市和对外、对内贸易重要口岸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

一是要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主动接受长株潭和武汉的两大城市经济圈的辐射,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接轨;二是要承担为两大城市经济圈提供功能性服务;三是要培育城市创新发展能力,带动区域内县域经济的发展。

岳阳是中部地区现代化、国际化的沿江港口城市,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长株潭—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后花园”。

按照上述城市定位,在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上突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着重做好“一点三带”产业发展规划,把“一点三带”打造成为岳阳市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此带动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开放带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

开放带动战略是一个城市实现国际化的首要战略。

所谓“开放带动”战略,就是通过扩大开放的范围,提高开放的深度和层次,来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和水平的长远规划和谋略。

大开放带动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

岳阳虽然有着客观的区位优势,这一优势的真正发挥需要对外开放来实现,开放是岳阳市走向国际化的最现实的途径。

2、“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

以港兴市并不是港口对城市的单向作用,港口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港口城市必须要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作为依托。

港兴才能市强,市强才能港旺。

要充分发挥城陵矶港的核心功能、经济带动作用及对周边经济的服务功能,以港口经济为支撑,按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积极调整港区布局,构建起港口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扩大港口的辐射能力。

3、“环境优先”的城市生态化战略。

人居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崭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被普遍认同,使得人们对所居住城市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城市的功能培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岳阳要充分利用城市本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环境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环境绿化系统的空间结构。

要围绕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水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等六大生态体系建设,通过城市的生态建设,能使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自然与人类高度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体,这不仅可以使岳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利于岳阳市国际化的发展。

4、“文化立市”的城市升华战略。

文化与经济是互动发展的。

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

岳阳市拥有250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