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民族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诊断性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组吴运江
第一、从命题特点方面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
①选择题此类题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
②坚持与高考热点接轨,注重对诸如政治文明史等观点的考查。
第二、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考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从考试题型方面看,本次命题主要设有俩种常规题型,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判断;材料分析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等;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依据传统,与高考接轨,比较合理。
第四、考试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考生得分不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大多材料题和选择题失分较多,导致出现低分扎堆。
其原因从学生角度看:
①考生平时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太少,学生精力有限,导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
②考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
③考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
如:战争与和平的选做题中有关朝鲜、越南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没依据材料作答,导致失分严重。
从老师角度看:
①老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的适应不足,消化不够,
②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包办式的灌输较多,学生自我体会独立思考较少;
③老师选题资料贫乏,有局限性,平时训练题质量不高。
第五、整改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应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①精备课为前提,课堂上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预习复习及独立思考,讲授新课时循循善诱,避免“满堂灌”,每个星期至少留一节课或一个自习时间给学生自主安排历史学习。
②老师授课须主重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每一章或几章上完后须作知识体系的梳理,平时讲新课时亦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对比,让学生具备全球史观,具备更广阔的眼界及更全面深刻的思维。
③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的指导,抓住每一次讲解试题的机会,有针对性的在诸如审题等方面学生能力的提高加以强化,另外,印发一些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方面的资料供学生参考,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④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各老师知识及经验的交流创造条件,加强与本地或外地其它兄弟学校的交流,争取学校支持,在学术交流,资料更新及完善,教学和改进等方面能以人为本,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