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产技术课件

植物生产技术课件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根,用种子繁殖为直根系,用块茎繁 殖为须根系。 茎,分地上茎、匍匐茎、块茎。 叶,单叶发展到羽状复叶,叶上披有 茸毛和腺毛。 花,伞形或聚伞花序,果实为浆果。

薯类作物对环境的要求

马铃薯块茎通过休眠后,气温超过5℃ 即可萌发,马铃薯植株正常发育的土壤 湿度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 宜。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 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在砂壤土中 栽培比在粘土中淀粉含量高,马铃薯是 高产块茎作物,需肥多,吸钾量大。氮、 磷、钾的吸收比例与甘薯同。
第一章 粮食作物生产
在这一章里介绍这样几个方面: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 二、禾谷类作物 水稻 三、豆类作物 四、薯类作物


甘薯
大豆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特 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它既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 养殖业的基础。所以首先要非常明确 粮食生产对国家的意义
粮食生产的潜力和对策

因而在生产中抓住时机,发展适合当 地条件的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的 生产,切实保证它们的优良质量,是 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粮食生产 的潜力和对策包括:低产田改造、复 种指数提高和新技术推广;资源保护、 加工增值、科技教育和资金投入。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有两种形式,即农户储藏 和国家储藏,特别是国家实行了粮 食储备制度,国家储藏尤其重要。 安全的环境:低温、干燥
玉米●
◆玉米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重要 的饲料作物和适于深加工的工业原料 作物。近几年,我国玉米出口量较大。
其他禾谷类作物
◆其他禾谷类作物,大麦、燕麦(燕 麦片)、荞麦、黑麦、高粱(酿酒)、 谷子、黍、薏苡等,有些属于有一定 保健价值的小杂粮,有些属于生育期 短,可用于灾后补种的。
高粱 粟 稷
大麦
粮食安全状况

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所以有所谓 粮食安全问题,还开过多国首脑会议。 我国粮食生产成就举世公认,我国耕地 面积占世界的7%(新土壤普查统计数 据耕地面积13253万公顷,占世界 10%),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
粮食安全状况

这样少的耕地,养活了这么多的人口,成就的 确很大,但不能盲目乐观,粮食生产中的问题 不容忽视,人口的发展、耕地的减少(耕地面 积从1957年以来,每年平均减少49万公顷,近 几年,平均年减少有所缓和,但减少是总趋 势)、土地的恶化(减少的往往是质量较好的 土地)、环境的污染等都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 的压力和困难。

小粮仓
加工
◆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正在有机地 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工业部门。当然农产 品加工业也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这是要 特别注意防止的。另外在食品工业的生产、 转化、包装、储存和运输等阶段,都可能出 现食物被微生物污染及防腐剂、添加剂和其 它物质的不适当使用,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 安全问题,生产者必须注意。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水分:禾谷类作物的需水 量,黍和粟最少,高粱次 之,水稻最多,但也随栽 培技术、气候、土壤等条 件的影响而变化。 禾谷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 为:孕穗期
[讨论]干旱引起作物死亡的原因?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小麦、大麦、黑麦等是 典型的耐寒作物,其生物学零度一 般在0℃左右,玉米、水稻、谷子、 高粱等是喜温作物,其生物学零度 在10℃以上。
判断:高温和短日照可以(延长 缩
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期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小麦、大麦、黑麦等属长日照作物;玉 米、水稻、谷子、高粱等属于短日照作物,缩短 光照时间可以加速植株发育,使穗提前分化。
日本特殊光照技术培育农作物
产量与产量的形成
◆产量形成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 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这 三个因素,即: 单位面积产量(kg) =(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 粒重g)/1000×1000)


实现粮食安全标准是什么?

实现粮食安全的标准:只有当所有人在 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 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 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 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你认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耕地数 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的 外部环境弱化;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粮食供给的 结构矛盾;优质、专用农产品数量不 足;加工能力不足;粮食流通体制改 革;劳动者素质偏低。
粮食安全状况

我国人口多,粮食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 己生产来解决。粮食生产不稳定将会危 及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价格体系的紊乱 和经济波动。政府一向重视粮食生产,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国家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价 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
粮食安全状况

粮食连年增产,不少地区取消了鼓励粮食生 产的政策,1985~1989年,播种面积减少, 总产下降并连续四年徘徊。到1990年后,政 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投入、资金及 政策方面采取多种办法鼓励粮食生产。1995 年实行的“粮食省长负责制”,在保障粮食 面积、投入、供求区域平衡乃至推动区域间 粮食市场发育等方面,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 用。
◆ 豆科的大豆、扁豆、绿豆、蚕豆、
豌豆、红豆(赤豆、小豆)等。 大 豆 扁 豆 绿 豆
蚕豆
豌 豆
豆类作物的形态特征

根 为圆锥根系,由 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 各级侧根组成。
根瘤
豆类作物的形态特征
茎 草质或木质,多数柔软易倒伏。茎秆 大多呈圆筒形,内部充实,如大豆、小 豆等;有四方形而内部中空的,如蚕豆、 豌豆等。 叶 豆类作物的叶群由阔叶组成,遮光性 强,群体内部透光差,光的利用主要在 群体的上层叶内进行。
薯类作物对环境的要求

薯类作物主要是无性繁殖,常用块根、 块茎或球茎繁殖。甘薯喜温暖而对低 温反应敏感,最怕霜冻,耐旱,耐瘠 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 甘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2: 1:4。
甘薯



甘薯的形态特征: 根,甘薯苗或茎蔓上生长的根均为不定根。 茎,是输导养分和水分的器官,茎节有不 定根原基,茎蔓也是供繁殖的器官。 叶,着生在茎节上,叶形分为心形、三角 形与掌状等。 花,甘薯在华北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开花, 短日照处理可开花。聚伞花序。果实为蔌 果。

豆类作物的形态特征

花及花序 为总 状花序,花朵 排列较密,蝶 形花,自花授 粉,也有异花 授粉的。
豆类作物的形态特征

果实 为荚果,多呈扁平或圆筒形。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 食用豆类作物对光照的反应有 两种类型。豌豆、蚕豆等属于长日照 型,大豆、绿豆、豇豆等属于短日照 型。 温度 :食用豆类作物分为喜凉作物和 喜温作物。喜凉作物(如蚕豆、豌 豆),可在南方秋播,北方春播。喜 温作物(如大豆、菜豆)一般用于晚 春播。
小 麦
粮食安全状况
在农业部制定的2003年至2007年《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提升科技行动》中,对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专用小麦、 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等的发展都有明确的预期目标、 主攻方向及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将解决制作面包、面条、 饼干、糕点的专用小麦品种缺乏问题,解决现有小麦 品种出粉率和面粉色泽等磨粉品质普遍偏差,附加值 低的问题。专用玉米重点是培育优质饲料专用、工业 加工专用的玉米新品种。高油大豆培育的主攻方向是 提高含油量和提高单产。
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
禾本科共同的特征 ◆根为须根系
茎和叶◆
◆ 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基部节间密集不伸 长,中上部节间伸长。 ◆叶互生, 每节着生 一叶,禾 谷类作物 的主茎叶 片数目是 比较稳定 的。
◆花序有总状、穗状、圆锥、肉穗花序等,
通常称为穗。穗由小穗组成
生长发育
◆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是由子房发 育而成的。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 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成几个 生育阶段或生育期。
根系生长 分 蘖 茎秆生长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土壤:大多数禾谷类作 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 几乎所有农业土壤都可 以种植,但要获得高产, 需要有良好的土壤条件、 丰富的有机质和速效养 分。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养分: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 虽然不同作物需要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看都要 求较高。 缺氮:植株浅绿、基部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 茎短而细,分枝或分蘖少,出现早衰现象。若果 树缺氮则表现为果小、果少、果皮硬等现象。 缺磷:植株深绿,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时暗绿。 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开花期推迟,种子小, 不饱满。 缺钾:老叶沿叶缘首先黄化,严重时叶缘呈灼烧 状。

我国重要栽培的 薯类作物
甘薯
马铃薯 木薯
山 药 芋 头
薯类作物概况
甘 薯 甘 薯
马铃薯


马铃薯在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中,总产和面积仅次于 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我国的马铃薯收获面积 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二位。近年加工业(如甘薯脯、 淀粉、粉丝、酒精、葡萄糖等加工)的发展促进了 这两种薯类的栽培。 薯类作物食用部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同时含有一 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特别是维生素 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粮食作物。
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 “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 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 停止过。
小麦 ◆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种植面积不足, 关键是优良品种比例较小,要继续推广 小麦高产技术和优质品种。
二、禾谷类作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