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与人的关系

自然与人的关系

自然与人的关系
自然是人所在世界的基础
对于人的把握,要先把人放在人所生活的世界当中,而对于自然的研究也要放在人的世界当中。

马克思认为,人所生活的世界可以分为动物世界和鬼神世界两个层次,动物世界就是自然,而鬼神世界是人的想象。

动物世界体现出了人的合规律性,体现了人的物质追求,鬼神世界体现出了人的合目的性,是人的精神追求的体现。

人在具体的客观的动物世界中是事实存在,人在抽象的主观的鬼神世界中是价值存在,人的事实存在和价值存在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人的二元张力结构,这种二元张力结构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即人的事实存在和价值存在之间的平衡。

自然作为动物世界,是人所在的世界的物质基础。

对于人的本质,霍布斯、孟子等都有关于人善恶的抽象争辩,马克思没有阐明什么是人,而是说明了如何把握人,思考人,研究人。

马克思撇开了抽象人性论,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区分人与动物、人与人的不同。

马克思在人的本质中认为,区分人和动物是通过人的劳动,只有人才能通过劳动来改变支配世界。

而区分人与人就要把人放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当中,同时要注重人的开放性,以运动的角度观察人。

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体现为生产力和劳动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中,马克思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有两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的权力关系,而生产力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就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它是一种物质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整个社会关系。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到经济、政治、文化是一种从表及里的社会结构,其中生产力是一切的基础,生产关系是作为内容的生产力的形式,它支配控制着生产力,必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是根本矛盾,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是劳动,生产力的体现也是劳动。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劳动起着核心的物质转换作用。

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起着核心作用。

抽象的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人通过转化自然付出劳动的代价来获得价值,劳动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载。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不同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的不同。

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人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商品之所以能满足他人需要,靠的是商品自身的属性,也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和具体劳动之间的结合,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和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物质生产中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自然是一切的载体,劳动是将自然转化为人所需要的商品的代价和载体,而生产力则是这一转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水平的体现。

资本的介入与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人自身改造自然的行为应该使得人创造更多财富,变得更加富有,社会整体改造自然的生产力的提升应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的发展。

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关系出现了扭曲,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和谐,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这种异化是由于资本过分强势造成的。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首先是劳动的异化。

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应该是人劳动的越多,人转换的物质越多,人就应该更加富有。

但是事实情况是工人生产的越多,工人能够消费的越少,工人就更加贫穷。

工人的贫困是由于资本占据了生产的剩余价值,对工人进行剥削。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还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异化,这种异化的体现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和
资本最终灭亡。

生产力发展的越高,资本里面所包含的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可变资本较于不变资本越少,资本的利润率在降低。

个体企业争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整体利润率下降,最终导致整个资本的灭亡。

资本的利润的下降迫使资本不断扩大自身生产规模,生产出现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在我们的社会中也出现了资本强势的问题。

强势的资本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这种破坏体现在人与人关系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中。

例如,现在出现的环境问题,生产力的发展为环境污染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资本的强势使这种可能变成了必然,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使得资本牺牲了环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发展,这正是希望抑制资本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