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大全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大全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大全随着心理行业的蓬勃发展,心理沙盘游戏成为心理应用技术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项心理技术。

心理沙盘游戏治疗到底是如何起的作用呢?它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精神分析理论之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即人际关系。

“客体”(object)这个词,最初是由弗洛依德所引用的一个技术性字眼,单纯指的是可以去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

比较广义的讲,则是指作为另一个人其感受或驱力的客体(对象)或标的物之重要关系人或事物。

弗洛依德在讨论本能驱力及有关早期母子(女)关系的背景脉络时首次使用客体一词。

在和“关系”(relations)连在一起使用时,客体指的是人际关系并且认为过去关系(所留下)的在残余(inner residues)会形塑个人在目前和其它人们之间的互动情形。

客体关系理论探究的是心理结构(指的是自体与他者,或客体之在影像)的早期形成与分化,以及这些在结构是如何于人际情境中呈现。

这些理论家所着重的焦点是早期生命的种种会带(给后)来持续影响力量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个人心灵里面的一个残余物(residues)或痕迹(remnant)。

这些过去关系的残余物、这些在客体关系,形成了个人的知觉感受(方式)以及和其它人的关系。

个人不只是和一个实际的他者互动,还和一个在他者互动,(这个在他者是)一种心理再现(psychic representation),它可以是某个实际人物的一个扭曲版本。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可充当作“个案研究”来阐释利用这三种理论模式对同一位来访者所采取的不同取径(事实上,治疗师进行的治疗工作均小异,虽则在概念模式上有很大差异)。

我们假设灰姑娘(辛迪丽拉)因为和王子间的婚姻问题而来寻求治疗师的协助。

传统的弗洛依德学派可能会探究灰姑娘性本能的压抑以及她对父母所有而未解决的伊底帕斯感受。

这类治疗师或分析师就会从其自我(ego)与本我(Id)结构间的防卫以及冲突方面来分析灰姑娘的问题。

而一位以客体关系理论观点来进行治疗的治疗师,必然注意到灰姑娘所遭受到的是早期因丧母所产生的心理剥夺。

可能这样的失落导致灰姑娘习于运用“分裂”这类的心理防卫机制,藉此她把某些女性理想化(譬如她那仙女般的教母),而视其它女性为“全坏”的(all bad )(如她的继妹和继母)。

她理想化了王子,虽然只认识他很短的时间。

一个建立在这么扭曲的在自身及他者影像之上的婚姻,一旦她迟早必须要去面对把王子视为具有人性缺点的真实人物时,势必会产生问题。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课题应围绕在灰姑娘自己的在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及情境这中间的落差上。

如果是以自体心理学架构来进行治疗工作的治疗师或分析师,则会注意到灰姑娘本身在治疗中的经验,当该经验呈现在对治疗师产生的转移关系中时。

对该转移关系的分析可能会披露出她那需要强有力且理想化客体的那个匮乏自体(impoverished self)。

灰姑娘寻求该一客体正反应出她的缺乏自我价值感以及她需要被这样的一个理想化客体所肯定的需求,不管是以仙女般的教母形式或是王子或是治疗师的形式呈现。

她需要和理想化的王子融合一起以便能希望有正常健康的感觉。

由于碰触到她本身在的空虚与愤怒感觉,灰姑娘要嘛就理想化她的治疗师,要嘛就把治疗师当作是她的继母般看待。

※客体(Object)客体关系理论中所用的“客体”一词是精神分析书写上的一个技术用语,它指涉的并不是非关人性的事物(inhuman thing),而比较是指欲望或行动所指向或针对(directed)的某人(someone)。

一个客体意指一与“主体”(subject)相关联的东西。

感觉及情感都有其客体;例如我爱我的孩子、我怕蛇、我很气我的邻居等。

人类的驱力都有其客体做对象。

饥饿驱力的客体是食物,而性驱力的客体则是某位具性吸引力的人。

在本能驱力的背景脉络下,弗洛依德论及婴儿的客体最初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本人,最后才是那些能满足婴儿的其它人或事物。

※再现(Representation)“再现”这一词指的是人如何具有(has)或占有(possess)一个客体;也就是说,人在心理上是如何再现某一客体。

所有书写有关客体关系的人,一般都会先区分两个世界或两个参考架构:即可观察到客体的外在世界,以及对客体具心理再现(mental representation)的那一个在心理世界。

外在世界指的是存在于社会环境,即日常生活世界中可观察客体的领域之谓。

在世界指的是主体对该外在世界的心理影像及心理再现;也就是说,主体是如何经验及再现该外在世界(Boesky,1983;Sandler & Rosenblatt,1962)。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作为荣格的学生,卡拉夫非常熟悉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荣格心理分析产生于分析家与被分析者之间的一种辨证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被分析者心理整合发展,这种发展转化需要潜意识的配合。

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潜意识的特殊结构及其与意识的动力关系,都会发挥积极作用;转化还依赖于潜意识结构的积极调整,这种潜意识结构在分析开始时影响并控制着意识自我;这种调整性的变化,发生于一系列的原型结构和分析家与被分析者相互作用的动力关系之中。

为了促进这种变化,并且使其成为一种意识过程,心理分析家试图在意识自我和潜意识之间建立一座坚实的桥梁。

为了更好地探索个体的无意识材料、同时与这些无意识材料交锋,从而实现促进个体自性发展的目的,受结构主义思想的启发,荣格发明了一种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技术。

积极想象技术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自我表达形式吸收来自梦境、幻想等无意识容的方法。

它致力于唤醒人格的不同方面(特别是阿妮玛/阿妮姆斯和阴影),然后在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交流。

在积极想象的过程中,自性的各个方面逐渐整合,成为一体,对立双方的统一和融合作用最终导致心理转化。

积极想象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诱导出宁静的心灵状态,摆脱一切思绪,不做任何判断,只作自然地观察,注视着无意识容和支离破碎的幻象片断自发地浮现和展开。

然后,用诸如绘画、雕塑、舞蹈或其他的象征表现手法,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

再次,心灵的意识开始积极与无意识对峙,无意识产物的意义及其信息被理解,并与心灵的意识状态和谐一致。

最后,一旦自我和无意识相互妥协,个人能够有意识地生活。

沙盘游戏疗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积极想象技术的应用。

在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塑造和布置沙盘边框的沙子,来访者就可以建立一个与自己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

通过自由、创造性地游戏,无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在一个图示的世界里显现出来。

这样,在来访者的第一个沙盘布景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对峙、交流就开始了,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过程,无意识的能量逐渐释放,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逐渐转化,最终达到和谐一致,人格整合,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治疗的最终目标———达到自性化阶段。

3.以人为中心疗法(人本主义理论)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产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

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

罗杰斯深信,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人都有一种以积极及建设性态度去发展自我的倾向。

个人中心疗法最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治疗者能提供某种特定形式的关系,而且当事人能发现自己有能力去运用这种关系以促进成长及改变的话,则个人的发展就会发生”。

心理治疗的要点(1)以治疗者真诚一致前提,鼓励当事人以心理医生在治疗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为榜样,首先要除去自己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面具,从虚伪的面具下解放出来,真诚面对自己,减少曾被限制和扭曲的感知觉和表达方式。

(2)鼓励当事人放弃排斥别人或固执己见的想法,对经验和外在的世界的可能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3)鼓励当事人自我信任,接纳自己,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更多地了解自己。

(4)鼓励当事人乐于继续成长,愿意成为一个不断实现自我的人,以自己心的评估标准和工具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受制于别人。

4.文化卡尔夫在其代表著作《沙盘游戏治疗:心灵的治疗途径》(1980,2003)一书中,把中国宋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理解沙盘游戏治疗运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且发挥与阐述了其中新儒学的综合性哲学思想。

在几次重要的演讲和出版的专著中,卡尔夫都把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其沙盘游戏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卡尔夫自己说:“在我研究中国思想的时候,遇到了(周敦颐的)太极图。

在我看来,这与我关于沙盘游戏治疗的思想是相互应和的……第一个象征无极的圆圈,好比出生时的自我;其次是阴阳运作而产生五行的圆圈,这正蕴含了自我的表现过程,包含了形成意识自我与人格发展的心理能量;太极图的第三个圆圈,可以比作自性化过程(individuation)的开始;而太极图的第四个圆圈,正反映了心理分析中的转化(transformation)。

一种生命的周而复始的象征。

”太极八卦和阴阳五行,一直是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性涵,以及其作为方法技术的在核心结构。

自我的产生、意识自我与人格的发展、自性化的出现与进程以及转化和自性化的实现,正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以及沙盘游戏治疗与治愈中的关键。

卡尔夫十分自信地说:“太极图的这些意象告诉我们,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从个体的发展模式中,看到我们生命的物质与心理律动。

因而我认为,我们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所有心理治疗,都应该很好地参考这一观点。

”(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5.投射理论(1)给无结构的材料赋予结构沙盘游戏提供给来访者的材料是无结构的,表现在:尽可能丰富的玩具、极富可塑性的沙、充满想象的沙箱。

来访者对这些材料的选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投射的过程,因为即使是一个玩具,不同的来访者选择时赋予的意义于是不同的。

这些不同的意义就是来访者赋予的结构,如同一个木质的盒子,有人把它当做装衣服的储藏箱来用,可有人却将它看成一座战地中的堡垒。

结构的差异投射的是不同来访者无意识中情结的差异。

当然,对这些玩具所代表的心像不能鼓励地看待,必须与整个箱庭制作过程、作品完成后的画面组成,以及作品的主题结合起来分析。

来访者在沙箱中摆放玩具的过程也体现了赋予无结构以结构的特点。

沙箱是一个于有限制中孕育无限的空间,虽然它有一定的边界限制,但沙箱侧的蓝色所代表的天空与海洋,沙所代表的,无不给人们一种海天之间、天地之间保罗万象的感觉。

来访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随意地摆放,可以变换已摆好的玩具的位置,甚至可以将原先摆放的玩具又拿出沙箱,摆放的时间也没有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