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人口原理》读后感
——浅析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积极因素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长期受到批判,但该理论其实它也包含许多合理因素: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开辟了从消费领域研究人口的新渠道;三是第一个建立了人口理论体系; 四是客观地分析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五是正确指明了解除贫困的主要手段和根本方向。

1957年,面对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现实,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

然而这样一种正确思想却受到了批判,马寅初先生也因此被指控为“中国的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确实有许多消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也对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过批判,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全盘否定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大量事实说明,马尔萨斯人口论中包含了许多积极合理的因素。

1.深刻揭示了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于“两个公理”。

其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

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问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公理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无关,尽管在不同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下其内容有所不同。

其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人首先是生物的人。

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把人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就使人失去其存在的生物基础。

否认了人的生物性需求,把人的生理需求看成是低级下流的资产阶级趣味,人性中美的东西被视为毒草而禁绝,人的本性被扭曲,思维被异化,给我国社会造成极大地损害,这一教训是我们应该汲取的。

关于“两个级数”。

从人口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并没有像马尔萨斯所说的那样以“几何级数增长”,很多人也以此为据批评马尔萨斯理论的错误性,但他们没有真正弄清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含义。

他强调的是“在无所妨碍时”,这本身就是一个前提,事实上,人口在长期的发展中总是受到某种阻碍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大量的战争、疾病、瘟疫、灾荒、贫困等极大地抑制了人口的增长。

到了现代,生育控制更是直接从出生的角度对人口增长施加了影响。

2.开辟了从消费领域研究人口的新渠道
在马尔萨斯之前,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的学者研究人口问题主要是从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来进行。

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增加,财富也随着增加。

他们认为:一方面人口多就能造出更多的工业产品,就能产生国际收支的余裕,于是这些余裕使外国的金银流入本国,使国家富裕,因而人口是国家富强的源泉。

同时人口是扩展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的军队的来源,有了强大的军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

另一方面又认为:政府实行贸易管理和产业奖励政策,可以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获得工资收入,维持生活,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才会实现,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马尔萨斯从消费领域去分析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

消费是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没有消费人类就无法生存和繁衍,人类社会也不会存在,当然也谈不上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

人口生产和再生产同时和生产、分配、交换都有一定的关系,然而消费欲望、
消费方式、生活资料、消费水平都会影响人口生产。

所有这些因素中,生活资料无疑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最大。

马尔萨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从这一点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索。

《人口原理》正是以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为线索,从消费领域进行人口问题的研究。

在书中,马尔萨斯探讨了生活资料对人口的制约关系,以及怎样保持生活资料与人口的均衡。

“尽管马尔萨斯的上述想法不那么科学,而且在他那个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他所希望的两大目标’,但他却反映了人口与经济相平衡或相适应的必然性。


3.马尔萨斯第一个建立了人口理论体系
人口研究,最早可以溯源于古希腊。

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描绘了理想国家的人口状况。

近代人口思想发源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快速增加人口以扩大对外贸易,积累财富。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人口也多有论述。

但这些人口理论一直默默无闻,在社会上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马尔萨斯人口论一出现就引起激烈的争论,经历了200年的风风雨雨,受到了无数的抨击,至今魅力不减,根本原因是马尔萨斯建立了人口理论的体系。

“马尔萨斯的著作,不管说它是指南还是靶子,毕竟已经成为现代人口理论的开端。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第一个创立人口理论体系的是马尔萨斯,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马尔萨斯思想丰富又有自己的体系,他第一个分析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第一个研究了生育欲望提高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

4.客观地分析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过快增长必然会带来失业、贫穷、罪恶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而对于通过什么途径来控制人口,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抑制”,即“preventive checks”预防抑制、马尔萨斯称为“道德的抑制”)和“positive checks”。

关于预防抑制,主要是降低出生率,即防止新人口的出生,对此,他主张晚婚、禁欲、节育,既反对“杂交、不自然的情欲、非法的房事”以减少新人口的出生。

虽然这些主张难免失之偏颇,但后来的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所倡导的现代节育运动正是渊源于马尔萨斯“预防抑制”的人口思想。

现阶段,我们采取晚婚、避孕、流产等措施限制家庭人数,减轻家庭负担和减少生活困难,正是马尔萨斯“预防抑制”思想的发展。

关于“positive checks”,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它翻译为“积极抑制”,是指贫穷、疾病、灾荒、战争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抑制,实际上,这是有悖于马尔萨斯初衷的。

“positive”一词在英文中是多义的,除有“积极的”意思以外,还可译为“实际的”和“现实的”,马尔萨斯所说的“positive checks”是与“preventive checks”相互补充、相互对应的另一种手段;一种是主观的主张,另一种是客观的力量。

如果将“positive checks”译成“积极抑制”,既歪曲了他的原意,又不能与“预防抑制”相对应,因为与“预防抑制”相对应的只能是“现实抑制”或“实际抑制”,而与“积极抑制”相对应的只能是“消极抑制”。

由于长期以来的以讹传讹,致使我们对马尔萨斯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认为它是贫穷和罪恶的吹鼓手,说他主张用这种“积极抑制”来消灭过剩的人口,达到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

5正确指明了消除贫困的主要手段
从《人口原理》中所表述的某些观点看,马尔萨斯是反对“济贫法”的,因此,他常常也被指着为“穷人的敌人”。

确实,马尔萨斯认为“济贫法”是错误的,但这一观点确实有着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因为当时所有的济贫法案,都有“巨大而根本性的缺陷,即
它有助于增加人口,却不增加养活人口的生活资料,从而使不靠救济为生的那部分人生活境况恶化,造成更多的穷人。

”回顾我国扶贫工作的历程,在一些方面和他的观点是相似的。

80年代以前,我国的扶贫工作为了扶贫而扶贫,结果是被扶贫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思想上产生一种向国家等、要、靠的惰性,而生产没有多大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贫困人口,产生一种“越扶越穷、却穷越扶”的恶性循环。

那么,是不是马尔萨斯认为穷人应该永远贫困,不得温饱呢?回答是否定的。

他认为:应当通过积极的手段改善穷人待遇,其主要手段有:通过预防抑制过剩人口,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鼓励人们开垦新土地,尽最大可能鼓励农业的发展;各郡可以为极端贫困的人设立济贫院。

由此可见,马尔萨斯的扶贫思想是反对单纯的救济,而提倡控制人口和发展生产,这正是“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思想,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现行政策的指导思想有一致之处。

通过加强对收入分配领域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扩大中产阶级收入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实行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国民素质和满意度。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引发了争论,其持久、广泛的影响力得益于马氏观点的深邃以及所述问题具有一般性的特点,所以马氏一直在人们的视野中不曾消失。

马氏探讨的基本上是一个中短期的封闭的人口系统,但他却将之推到一切社会和时空中。

事实上,这种抽象是有风险的,这就是马氏用“个别”代替了“一般”,用“特殊”代替了“普遍”;忽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将人口增长等同于一切生物的增长,也并不恰当。

另外,马氏否认了人口规律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忽视了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解决人口问题的作用。

总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既有不可抹煞的思想价值和历史贡献,也有其固有的时代局限性。

学习《人口原理》,不仅学习其实际调研和系统理论分析的魄力。

吸收借鉴有益精华,更要走出校园,接触基层,感受时代的脉搏,实现个人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