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篇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其阐述第一章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是在什么样的国际背景下启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

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已经成为各种国际场合下使用的主要工作语言,也已经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

据了解,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

英语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

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

纵观各国外语教学发展,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由13个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制定了纲领性的外语教学文件(European Framework of 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该文件从理念、目标、评价等方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文件体现了国际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强调以发展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交际性教学思想。

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外语教学大纲设计中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

(2)在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日本将高中课程设置为英语一、英语二和口语一、口语二,以及阅读与写作课程。

其中英语一和口语一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二和口语二为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也为选修课程。

韩国也是同样,高中一年级英语为必修课程,从高中二年级起开设英语阅读、写作、会话等选修课程。

一些欧洲国家则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出不同语种的第三外语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各个国家的外语课程都充分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4)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使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5)评价改革形成潮流。

各个国家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加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全面和公正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一些新的评价和检测方法正在通过实验得到推广。

二、如何分析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成绩与问题?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自1985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是高中英语课程得到了普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经过1993年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和国家经济、科技建设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教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

此次参加调查和测量的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共87所,学生达15937人。

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与1985年的全国英语教学测试调查相比,平均分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非重点中学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教学质量有了普遍的提高。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要在保持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强有力的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和文化,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这就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高中课程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如何使高中课程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也就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

面对快速的发展,我们现行的高中英语课程从课程的设计到课程的目标都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勇敢地迎接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

客观地分析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感到,高中课程必须要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式和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我们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的课程设计不能体现时代对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缺乏灵活性。

1993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所有高中学生设计一个目标和要求,几乎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都基本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开展教学,这样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同样也无法满足各地对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

在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这样一个大国,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对于有些地区和学校来说偏高、偏多、偏难,但对于其他的地区和学校则又偏低、偏少、偏易。

(2)目前的高中课程总体上还是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与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也需要加强。

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考外语科目虽然近年来逐步在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但是同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步履维艰。

(4)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

在条件较好的高中,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现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现行的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方式,也必然要求我们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和具有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有什么不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因此,从本质上说,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一能力目标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要素共同构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

为了使高中英语课程在有机衔接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体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反映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英语标准》)特别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

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中英语标准》与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什么关系?2001年7月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整体思路设计的,当时国家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尚未出台,因此,其高中部分的课程标准基本是按照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分级目标的课程模式进行设计的。

虽然在高中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机会。

因此,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教育部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这次又重新对高中课程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

以学分制的方式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又与英语语言的水平级别相联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模式。

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将以新制定的《高中英语标准》为准。

200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将在修订后改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第三章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一、如何理解和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高中英语标准》中对英语课程性质第一次进行了比较明确和完整的阐述,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特征,它对促进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说几句外国话,而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也就是说我们要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可以为他们使用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创造条件。

这也是英语的工具性特征。

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就可以使用英语学习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英语课程性质的描述中,《高中英语标准》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起来,强调了英语课程对促进对外交往和增强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