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主要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主要知识点

20XX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主要知识点说明<<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上屏的社会属性。

2、货币的概念和本质(A)1)、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1)、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叫做价值尺度。

(2)货币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W--G—W)(3)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买和卖可以分离。

(4)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A)1)、产生原因:最初作为货币的金银以自然形状出现,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后来就产生了铸币,铸币不断磨损,变成了不足值的铸币。

但仍然被人们所接受,因为人们关心的不市这种铸币自身的价值,而是关心它能不能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实用价值。

后来国家利用人们的这一心里,制造了纸币,于是,纸币产生了。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3)、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A)1)、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存款、取款、消费、查询未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6、外汇和汇率(A)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间的兑换比率。

7、金钱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B)1)、金钱在现代生活中意义: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2)对待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于做有意义的事。

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供求影响价格)1)、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

2)、当供过于求是,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11、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B)1)、就个别企业来讲,如果在生产中率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使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给自己商品降价提供了空间,使其价格竞争仍至于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2)、就整个社会而言,如果生产该商品的企业都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从而使社会财富增加。

1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C)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运用:例题:两位农民向农业专家打听棉花价格行情,农业专家将国内外棉花供大于求的信息告诉了他们,下面市两位农民听后的反映和认识:甲农民:农产品价格涨跌与其市场销售以及质量状况直接有关,棉花价格下跌市正常的。

乙农民:我不该投资上千元,一下子扩种了十亩棉花,总一位去年种棉花赚钱今年还能赚,明年干脆不种棉花,改种蔬菜得了。

(1)运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对两位农民的认识进行评价。

(2)结合(1)中的结论,说明农民应如何面对棉花的涨跌。

参考答案:(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未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甲农民认为农产品价格涨跌与市场销售以及质量状况直接有关,棉花价格下跌是正常的,正是甲看到了影响棉花这种商品价格的因素一是棉花质量下降,所以价值量低,价格下跌,二是供求状况影响商品价格,棉花市场销售是供大于求,所以导致棉花价格下跌。

乙农民没有正确认识当前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所以乙要亏本。

(2)①了解市场棉花生产状况,准确把握市场需求;②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③加强棉花生产的管理,确保棉花的质量,优质才能优价;④注意对棉花新品种的引进、种植。

13、价格变动的影响(B)(P15—18)1)、对生活的影响:(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扬,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回落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须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对互为替代产品----,对互补产品-----。

(P16)2)、对生活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P17)14、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A)(P19—20)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水平:(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水平,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15、不同的消费类型(A)1)、按照消费对象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划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6、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A)1)、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反映的是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成为恩格尔系数。

17、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A)不同的消费心理与行为:(1)从众的消费心理;(2)求异的消费心理;(3)攀比的消费心理;(4)求实的消费心理。

1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我们当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20XX年江苏调研卷)中学生小林的服装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1)小林受什么消费心理的影响?(2)对小林的消费行为,班上同学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你的看法是什么?(3)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参考答案:(1)小林的消费受求异消费心里的影响。

(2)小林的消费行为属于个人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好的一方面是: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不好的一面是: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未显示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我认为中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个人消费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譬如避免过分求异、从众、攀比心理,树立求实消费心理;在个人消费过程中应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以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做个理智的理性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与消费的质量和水平;(2)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管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1)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被消费了,这种商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B)(P32)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怎样来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以此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1、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形式(A)(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A)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那种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4、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形式及其地位(A)1)、存在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现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现这一制度的原因: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现这一制度的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