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浅谈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浅谈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教材整合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重新安排教学顺序和设定教学目标。

新英语教材有图文并茂、话题丰富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词汇量大,板块设计分散,单元间缺少衔接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或学生实际不吻合的情况,因此怎样通过整合教材,让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创新教学理念,科学认识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教材整合是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的需要。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信息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但实际上,任何一本教材,对任何一类师生群体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如:教材版面设计无法体现教学顺序;教材中的语言应用单一死板,缺少灵活性,扼杀了语言的魅力;教材的编写时间仓促,无法尽善尽美;等等。

这就为教师科学地驾驭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整合教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材整合的途径,从而优化教师的
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使新课程改革的成效能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2、教材整合是更加贴近教学实践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不仅要合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更要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合适、合理、健康、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师资水平、学生生源、英语教育现状等方面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就可能会因为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制约和束缚,导致课程资源显得单薄而又苍白,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这就要求教师能更好地明确各单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前后的知识联系,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增加知识点的复现,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创造更有价值的整体。

3、教材整合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

教材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内容量大,话题新颖,信息多角度,每个单元环节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想把每个模块的每个环节都处理完美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根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大胆地进行取舍、增补或重组。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仅仅停留在对所学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上,停留在以教材教教材,即使是教师上课上得很陶醉,也只能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转化为使学生愿学、易学,并能获得全
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二、立足教学实际,准备把握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材整合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整合什么、为什么整合、怎样整合等等都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对于一纲多本的现行英语教材,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纲”,也就是新课程标准,这样,我们在教材整合与二次开发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1、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英语教材的使用宗旨是一“标”多本,但不管是哪套教材,都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都多多少少存在不足。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理解、掌握《英语课程标准》,真正吃透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真正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教材整合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多层次交流合作的主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上的素材先后顺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进行部分整合,知识重点实时处理,使教学更好地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的原则,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例如,教学pep五年级下册unit2 partb时,可以把let’s learn和let’s talk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在学生掌握新授单词后,教师提供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季节及原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听录音获取信息的能力。

然后再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参照课文范本展开对话练习,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
的语言交际材料。

整节课也变得充实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在语境中练习词汇,达到词不离句的教学效果。

2、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开创性地拓展教材。

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 不能过分依赖教材, 更不能习惯于照本宣科,而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近真实地使用语言,达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所以,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 研究教材的内涵与变化, 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精心“加工”,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增补知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运用英语。

例如,教学pep1 unit 6 happy birthday一课时,课前,教师请同学们为好朋友的生日准备一张生日卡片,但这卡片必须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并在卡片上写上“xxx, happy birthday to you”。

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纷纷拿出制作精美的生日贺卡赠给同学好友,用漂亮的英文表达美好的祝福。

学生在“动手做做”的活动中,不但收获了英语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

3、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实际,系统性地重组教材。

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而学习又必须是学生个体内化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地使用教材,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首先得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现有
的语言应用能力,整合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要从适合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把教材的相关模块,相关单元的教学环节,相关练习题以及相关语法加以取舍、增补或重组,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语实践和感悟,不断探究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使教有回报、学有所得。

三、注重提升效果,积极探索教材整合的途径
教材整合应以课程标准为行为准则,以学生情况、教学情境、教学环境为整合的依据,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部分取舍与补充,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补充。

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收入所有能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信息,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2 partb let’s talk中,课本只呈现了两组简单的对话,只是围绕着喜欢季节的活动原因开展对话,这时教师可加入之前学过的知识,渗透穿衣,天气等话题,这样学生的操练内容就比较丰富了。

同时,有些教材内容由于时间的推移,凸显出滞后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显得陌生而又遥远,并且不利于实际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影响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实
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作适量的删减。

2、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或学生实际不吻合的情况。

这是因为教材的编排固然有其科学性,但是由于其统一性和同一性,并非完全适应所有的教学活动,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要求。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的授课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受教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pep 小学英语教材每册书一般安排6个新授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中某单元的话题内容恰好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有关,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单元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而恰当地运用又可以变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几乎都是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或话题为题材,以功能和句型结构为主线,以听、说、唱、玩、演为主要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听说等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言,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不断感悟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