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阅读实践能力
作者:马莹
来源:《小学时代·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 现代人要想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就务必要具备高超的阅读实践技能。
本文主要透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技巧指导、阅读实践工作筹划等层面,探讨在现代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可靠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阅读实践;能力培养
纵观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始终遗留着教师团队结构不当、教学信息不完善、教育技术设备陈旧落后等弊端,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记录的模式,如此一来,只会持续削减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利于他们学好科学等课程内容。
基于此,教师可以考虑教会他们科学有效地展开阅读实践,在课后适时地进行知识点补充和素质提升。
至于如何做好这份指导工作,相关要点会在后续有机延展。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始终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拓宽视野和思维范畴,丰富审美体验的关键性路径。
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理当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地辅导,慢慢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间更要注意发挥好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更多孩子尝试多读书,真正爱上阅读,形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1.创设生动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结合新课程标准观察分析,为了令小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喜欢阅读,体验阅读中诸多的趣味,就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加逼真和生动的适应环境。
尤其是作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碍于技术设施不尽完善,因此更加有必要竭力创造温馨浓厚的书香氛围以及文化环境,令学生身处其中,及时迸发出更强的阅读欲望,在“你读和我读”的活动中,迸射出更多新鲜和有意义的启发。
如考虑将教室环境塑造成为伴有浓厚书香气息的空间,并且在每个班级内设置适当规模的图书角,当中放置将近六成有关科学知识的阅读素材,同时发给每个学生至少三本的科学读物。
再就是选择在周一和周二的午读时间段,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各自在阅读科学素材后的感受和心得,彼此借鉴并共同进步。
2.巧设疑问,完成导读任务。
和其余学科教材相互对比,小学科学课本当中包含更加丰富的图片和现实性问题,通常不会加入过大比重的说明性文字。
虽然如此,当中的每个文字却都意义非凡,毕竟都是经过编辑者精挑细选和反复推敲认证的。
至于图片则都是小学生比较中意和能够模仿的简笔画,亦或是现实生活常见的场景内容,且任何画幅都会添加适当长短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