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护理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护理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护理鼻息肉、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若不及早治疗可造成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1]。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治疗过程中疼痛较重。

内窥镜鼻窦手术是目前国内一项最新的手术方式,是一项微创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致、切除彻底、止血便捷、不伤正常组织,鼻腔生理功能保存良好、复发率低等优点。

我科自1997年开展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替代了传统鼻面部切开开放式手术,随着新术式的开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600例在本科接受此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手术疗效明显提高。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00例,男381例,女219例,年龄11~80岁,病史1.2~45.0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胀痛等症状。

其中570例用全麻,其余30例采用局麻。

术前所有患者均经鼻窦ct扫描及电子喉镜检查,并按相应疾病及手术适应证确诊。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偏向术者,全麻者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棉
片收缩鼻腔粘膜。

常规切除鼻腔及鼻窦息肉,充分开放窦口,通畅引流。

采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使用1%的利多卡因20ml 加1%肾上腺素湿润的棉片鼻腔表麻3次,每次间隔5min,充分收缩和麻醉总鼻道、中鼻道、嗅裂等处,在钩突前缘及中鼻甲后端附着处外侧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根据不同病情开放前组、后组筛窦和上颌窦、额窦及蝶窦,矫正解剖变异,如部分切除泡状之中、下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或重建鼻窦引流通道,保留黏膜与结构重建。

1.3 术后鼻腔采用高膨胀止血棉或碘仿纱条填塞,48~72h抽出填塞物,术后第二天用生理盐水500mlbid冲洗鼻腔,清理鼻腔及窦腔积血、分泌物。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希望尽早手术,但同时又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不佳和发生并发症,护士应该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病程长短等情况,说明该手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性,介绍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优越性,介绍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术前要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办法,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同时介绍病区手术成功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①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常规检查,特别是鼻窦ct 检查以便确定病变程度及范围,以提供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②嘱患者戒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部用辅舒良或布地奈德喷鼻,以减轻鼻粘膜充血,口服吉诺通刺激粘液纤毛运动,增强粘液纤毛清除功能。

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③术前1d清洁鼻腔,剪双侧鼻毛。

男患者剃须。

全麻者术前禁食8 h-12 h,禁饮4h-6h。

④示范教育,教会患者正确擤鼻方法,避免打喷嚏的减压措施。

⑤既往有糖尿病史或高血压史且长期服用降糖药或降压药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和血压,使之控制在正常范围。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保持良好的体位对术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全麻术后6小时内处于平卧位,6小时后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头部充血、减轻局部肿胀,且便于分泌物吐出。

术后次日鼓励下床活动,对于缓解疼痛、增强身体抵抗力尤为重要。

2.2.2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

食物宜温凉,避免过热、过硬损伤粘膜引起伤口出血。

2.2.3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原因是手术损伤引起局部疼痛和鼻腔填塞通气不畅引起的放射性头胀痛,术后48 h内鼻根部持续冷敷,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减轻水肿,从而减轻疼痛;48 h后给予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严密观察鼻腔堵塞物有无松动脱出,嘱患者若纱条脱出,切勿用手拉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患者出现阵发性喷嚏、咳嗽时应指导其张口深呼吸或舌尖抵上腭,以免堵
塞物脱出引起出血。

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以放松肌肉,或用听音乐、看书、与患者交谈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适量应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症状。

清醒后待生命体征平稳改半卧位,减轻头部充血及鼻部压力,减少组织液渗出,减少出血,减轻疼痛。

2.2.4 出血的护理术后难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24h-48h内鼻根部及额部可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前鼻孔有少量血液渗出时,及时用纸巾擦干,嘱患者将口内分泌物轻轻吐出,不宜用力咳嗽,更不能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嘱病人多次少量饮水,湿润口咽部,术后数日内勿用力擤鼻,避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2.2.4 术腔护理严格规范的术腔处理是提高内镜鼻窦手术疗
效的保障。

术后鼻腔换药与清洁处理与手术同等重要,它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失败,应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鼻腔换药,在术后
48-72 h,填塞纱条取出后,术腔每天用生理盐水bid进行鼻腔冲洗,本组5例因冲洗时用力过度致耳部疼痛,马上停止冲洗,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同时观察鼻腔冲洗出的分泌物是否有脓液和淤血,按医嘱予辅舒良或布地奈德喷鼻,以减轻鼻腔黏膜水肿。

然后在内窥镜进行下鼻腔清理,清除血凝块、分泌物和脱落的小结痂,直至术腔基本清洁、创面黏膜光滑为止。

2.2.5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种类有眶内血肿、纸样板损伤、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颅内感染等。

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鼻出血、眶内及颅内并发症。

如发现鼻腔有持续不断水样分泌物流出,低头时加重,应警惕是否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2]。

并密切观察有无眶周淤血、肿胀、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复视等眶纸板损伤症状。

本组有3例有纸样板损伤导致眶内血肿,形成“熊猫眼”,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症状消退治愈出院。

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禁止吸烟、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勿用力擤鼻、挖鼻,鼻部避免碰撞,防止鼻腔出血。

按时复诊,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仅仅是开始阶段,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与手术本身比较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两个月内每周复诊一次,2个月后每半月复诊一次,及时清除新生的肉芽和小息肉,分离粘连,直至术腔粘膜完全上皮化,一般随访复查时间3~6个月[3]。

嘱患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口鼻腔清洁,防止受凉感冒,教会患者正确的擤鼻和自我护理方法,以免擤鼻不当引起耳室内压增高和通过咽鼓管引起逆行感染。

4 小结
鼻内窥镜手术又称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它通过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术器械,可以使手术变得更加精细。

将传统的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

它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
细等优点,这使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600例行该手术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充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出院后的定期随访、定期换药、冲洗,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208.
[2]杜玉坤,. 鼻内镜手术168例围术期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0,(17)
[3]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