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古白话小说
一丈青扈三娘
白 日 鼠 白 胜
鼓 上 蚤 时 迁
智 多 星 吴 用
从三要素入手分析课文
(一)析情节
1、按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六个环 节,归纳《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写成六个小标题。如:
开端:杨志押送生辰纲 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 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好汉智取生辰纲
知识贮备:《水浒传》相关知识
• 1.“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分若干回,
每回都有 标题 ,大多是一个对仗句,概括本回
• 主要内小说
是 施_耐__庵______写的《 水浒传 》。
• 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 宋江 为首的108名好汉
在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 现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
巧 演
双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三麻) 簧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 “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 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 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 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智1:智变行辰—— 趁热赶路
智2:智藏行踪——不多带兵
智3:智选路径——山僻崎岖小径 智4:智察枣客、酒贩——三问、细审视
困难以及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
• ②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
社会环境:
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
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
摇”;
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
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
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
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 格者称生员 (庠生、秀才)。成绩最 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其 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附 生。
⑵岁试:一年一考,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进 行选优。
⑶科试(大考):三年一考,为了确定举人 考试资格。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 优良的员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人, 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 人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 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复试。
吴敬梓
作者简介:
•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
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
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
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
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
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因)
(三)析手法(刻画人物手法) 你认为杨志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
从哪些方面加以刻画的?
精明谨慎、粗暴蛮横
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环境烘托等
• (四)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 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 作用。
•
自然环境:①是指天气酷热引出下文的众人行动
胡屠户等人的态度变化, 权
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
变 权
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 变
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
白眼。
文曲星 打得吗?
(三)析手法:刻画人物手法
• 1、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杨 志的语言;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先前的 “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2、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如吴用下药 的细节;范进喜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 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等。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如众好汉与杨 志他们的对比;胡屠户态度的前后对比; 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但并不失真。
敬梓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
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简介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儒林 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55回。因读书 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 “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 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
《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记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露 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2)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①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②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③第三层(11~12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进学回家,丈人教训.
乡试回家,卖鸡救命.
看喜报发疯昏蹶
跌倒塘中
胡 屠 户 治 疯
中举后的生活
请根据范进中举前后几件事列提纲
品阅课文情节
• 《智取生辰纲》中的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 • 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 是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 从杨志 手里智取 的(取走方式)
• 文章根据中心事件:争夺生辰纲,可以将文章情节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1-7) : 杨志押送生辰纲 ; 第二部分(814):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其中第 14段是补叙。
关于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童1.生乡试:(又要称大取比得、秋正闱)式。每考三试年的的秋天资在各格省省,城先举行要一次参。考
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加2.童会试试(又,称礼参闱加、春童闱)试。乡的试人后的称第二为年春儒天在生礼或部举童行。生考中。 的生3称.员为殿贡试:士。,由录第皇一帝取名在入称故为宫学会主元持的。考试童,生第一称甲录为取三生名,员第。一名俗称状元, 第秀二才名俗:称榜生眼,员第肆三名业俗称后探花称。为秀才。通过本省 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 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讨论并归纳文章结构:
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1)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 情况。
①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②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 辱骂。
•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
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 • 暗渡陈仓---走小路 •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 • 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 浑水摸鱼---偷酒 • 抛砖引玉---送枣 •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 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后来被 高俅
设计误入
白虎节堂 ,刺配沧州,最后火
烧
草料场
,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
上 梁山 。是
被迫造反
的典型。而武松是下层
侠义之士。他崇尚的是 忠义 ,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
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 西门庆
,醉
打 蒋门神
,大闹
飞云浦 ,血
溅 鸳鸯楼
,除恶
蜈蚣岭
,一步步走向反抗
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第六单元 古白话小说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古白话小说 • 2.结合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 • 3.鉴赏文章的写作主题
• 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 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 谈巷语”,在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 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 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 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 一大文学体系。
中举发病 地位顿变 谦卑恭敬
热衷功名
范
进
胡屠户
中
举 众乡邻
随意辱骂 粗俗势利 厉声训斥 蛮横倨傲
视而不见 漠不关心
张乡绅
不屑一顾
千种夸赞 万般讨好 阿谀奉承
奔走效力 热心帮助
登门拜访 百般拉拢
趋炎附势 嫌贫爱富 老奸巨滑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 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 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小结:这些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
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 败的命运?杨志到现在仍不明白, 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 是什么。
军 健---骂、打---怨恨
①没有
处理好 虞
侯 --- 嗔
---搬口 无不怨恨
内部关
系 老都管 --- 烦
(内因) ---恼他
活使他显露出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
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
劣。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
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
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
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
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 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 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 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 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 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 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 小心翼翼。
•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