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髓瘤
发病年龄 >45岁
部位 扁骨 脊椎 骨干
发病率 占恶性骨肿瘤4.5%
骨髓瘤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骨髓瘤X线表现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 约占10%。骨质疏松;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 穿凿样 少数呈皂 泡样; 骨破坏区伴软组织肿块 ;骨质硬化少见
硬化型骨髓瘤X线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X线表现
胸(A)腰(B)椎骨质疏松,胸9、11、12及腰1-3椎体塌陷、变扁、楔变,但椎间隙正 常,腰椎前缘骨质增生
多发性骨髓瘤CT表现
男50岁,全身乏力、骨痛,以腰骶部酸痛为显著,伴蛋白尿2年
•腰骶椎骨疏松,部分骨小梁增粗,呈点状或条状致密影,腰骶椎及髂骨见多灶性大小不等的 类圆形骨破坏;其边缘清楚,部分破坏区周围有硬化环;腰骶椎体后缘骨密质破坏;由该处向 后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压迫椎管内的硬脊膜下隙。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向转
移瘤
脊索瘤
起源 残留或异位脊索组织 属低度恶性 发病年龄 多见40--70岁 发病部位
骶尾椎 55%
脊索瘤X线表现
•病灶呈溶骨性,伴骶孔,中央管扩大。边缘较清,可有硬化,分房及钙化。向骨盆内突出 软组织肿块。其它部位的肿瘤呈单个椎体不对称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发病年龄及部位
发病年龄
<30岁,<20岁( 80% )
发病部位
脊椎占20% 颈胸椎多见 好发于附件
向椎体累及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病变起源于附件并向椎体发展,病灶呈囊性膨胀性,单房或多房改变,与正常骨分界清晰, 周边无硬化,病灶破入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
CT表现:
本病特征: 囊性 膨胀性病灶内液平
骨母细胞瘤MRI表现
•T1W中低信号;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骨巨细胞瘤
起源 脊髓间充质
发病年龄 >20岁 88%
发病部位 脊椎占7% 多见腰骶椎 性溶骨性破坏,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骨现象。与正常骨分界清晰。有或无硬化 带。有或无分房结构。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
脊椎常见恶性肿瘤
脊索瘤 转移瘤 骨髓瘤
脊椎常见肿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脊椎肿瘤发生部位
颈椎 7% 胸椎 40% 腰椎 22% 骶椎 30%
肿瘤在脊椎的分布
椎体/附件约
2:1
椎体良性/恶性约 1:3
附件良性/恶性约 2:1
脊椎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
常规X线平片 优点
简便 价廉 观察全面
缺点
重叠 分辨率低 早期/小病变易遗漏
X线检查的作用
•显示肿瘤的部位、判断良、恶性 •区分是原发或转移 •确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CT检查
优点
分辨率高 无重叠 发现微小病变
缺点
整体观不如平片 价高
MRI检查
优点 软组织分辨率高 多平面成像易发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 对皮质破坏 钙化骨化检出不如CT敏感
椎体血管瘤X线表现
T10、12椎体密度减低,骨小梁稀 粗,呈栅栏状及网眼状改变
T8-9椎骨血管瘤CT表现
男 70岁,胸背及左下肢疼痛1个多月。
T8-9椎骨密度减低,内见松质骨呈粗大网状改变,残留的骨小梁增粗呈稀疏排列的高密度 圆点状;部分骨小梁变细或缺损,椎板部分亦有类似的改变。
脊柱椎体MRI表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由于血细胞和血浆的分离可 以出现液—液平(T1w上低下高、T2w则相反。)
骨样骨瘤
好发年龄:<25岁 发病部位
长骨皮质多见 脊椎占10% 1/2在椎板
骨样骨瘤X线表现
病灶周边硬化增生,瘤巢被 掩盖;脊柱型“C”弯曲。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肿瘤发生率
骨肿瘤
占全身肿瘤0.4%
脊柱肿瘤
占全身骨肿瘤的 6. 6%~ 8. 8%
国内骨肿瘤统计
良性 恶性 48.5%
40.7% 瘤样病变10.9%
发病率
脊柱肿瘤
良性32.6%
瘤样病变4.6%
恶性63.0%
骨瘤 骨软骨瘤
原发25% 转移 50%
概述
脊椎常见良性肿瘤
血管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巨细胞瘤 骨软骨瘤
病灶T1w,T2w呈斑点或条状高信号或等信号,增粗的骨小梁T1w,T2w均呈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与血管瘤进展的关系
无临床症状
椎体外形正常 病灶基质:脂肪性影像特征
有临床症状
椎体膨胀或压缩 病灶基质:软组织影像特征
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
原发性
继发性
发生在其它骨病变(巨细胞瘤、骨囊肿 等)基础上或与之共存
骨样骨瘤CT表现
瘤巢呈低密度,伴钙化;病巢周边骨硬化;小关节增生。
骨母细胞瘤
年龄 <20岁
部位 椎板 40%
病灶大小 >2厘米
骨母细胞瘤X线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病灶易累及软组织;50%有钙化/骨化;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
骨母细胞瘤CT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病灶易累及软组织,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
骶骨脊索瘤X线表现
(A)示骶骨广泛囊状溶骨破坏,其
内无残留骨结构,境界尚清,有 不完整的硬化缘,破坏区位于中 线,两侧基本对称。 (B)示膨胀性破坏,完全溶骨,骶 骨前壁消失,肿块突入盆腔
脊索瘤MRI表现
T1w中等低不均信号,T2w高信号,70%分房伴包膜,与周围分界清晰。
骶骨脊索瘤X线表现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 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骨血管瘤组成
毛细血管 海绵状血管 静脉窦
发病率
临床 0.6%—1% 尸解 10%
部位
脊椎占50% 90%脊椎血管瘤位于胸腰椎
椎体血管瘤X线表现
图注:椎体横突骨小梁吸收,纵行骨小梁增
厚.呈栅栏状,蜂窝状,皂泡状。
图注:第三腰椎椎体可见粗糙,增厚的垂直状 小梁,排列稀疏,呈栅栏状,椎间隙正常。
棘突骨巨细胞瘤X线
颈6棘突皂泡样膨胀性骨破坏,
有残留骨结构,骨壳完整.
胸椎骨巨细胞瘤X线
A.体层示胸4椎体囊状溶骨破坏,境界尚清,椎弓根变扁,棘突消失。
B.脊髓造影示胸4椎体下缘平面造影剂完全性上行受阻,阻塞端呈浅杯口状改变.
骨巨细胞瘤MRI表现
病灶与正常分界清晰。T1W等低信号,T2W等高信号。有或无软组织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