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对幼儿的发展教育
陆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
就非常强调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等。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环境、家庭环境非常重视,但往往忽略了生活社区环境的影响和它作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幼儿民间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意思是说,民间艺术是植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
如:民间文学(木偶戏、花灯、皮影、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二、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1.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他是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爱憎,他以丰富的内容对人们进行道德文化的教育。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文学,它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例如:“郑成功、屈原、岳飞”等民间文
学绚丽多姿的内容像一股股甘泉滋润着幼儿的心田。
在幼儿园里进行民间文学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但让幼儿了解了“屈原、岳飞”等一个个民族英雄的故事,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教育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民间艺术初步的风格形式,扩大了艺术修养的视野,而且在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对音乐、剪纸、画画等知识技能有所提高,更萌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经典音乐作品,例如《小兔子乖乖》《我的好妈妈》等。
幼儿的审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他们只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事物产生兴趣、萌生美感。
在水墨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审美活动,掌握美的规律,表现美的艺术。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去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
”因此老师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去大胆地做,大胆地想,创新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民间陶艺活动时,孩子们用泥巴创造性地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还把它编成故事来讲,想像力非常丰富;在美工区角活动中,他们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鱼”等自己喜欢的作品。
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三、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应用
民间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艺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
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
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实习看到的一节课《陶瓷艺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2.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
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
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1、美术区
在美术区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玉米皮等大量的材料,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
在美术区孩子们憋足了劲,认真的制作起来,通过画、剪、贴,任其所能,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
2、音乐区
在音乐区中,我们摆放了锣、鼓、脸谱等道具,引导他们大胆运用进行表演。
还摆放了各族服饰、民间舞曲录音带等。
孩子们在这里没有听到生硬的说教,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始终兴致高涨,自由表演..........,古老的东方文化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中国人真伟大“以悄然潜入孩子们幼小地心灵。
他们对祖国、对民族的意识虽然是潜伏地,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已经在他们心中萌动。
3、图书区
(1)、有民间童话选、民间故事、民间童谣等画册。
孩子们通过看、说、讲,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交流能力,讲出了家长惊奇的民间知识。
(2)、拼摆区内,让幼儿搜集了很多废旧的民间文学图案,让幼儿拼摆、创编故事。
另外,我们随着实验地进行,还随时设置了自然区、游戏区等以配合民间艺术教育。
4、游戏区
在民间游戏区,我们发动家长,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玩具,并根据我们地需要以及孩子地年龄特点,安全因素等进行了整理,选择了陀螺、沙袋、风车、杏核、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
学校围绕这些展开特色教育,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幼儿从艺术中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为学习美术激发兴趣。
我们利用学生家长的资源,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让幼儿零距离的接触京剧,了解脸谱,然后请艺人授课,讲脸谱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保障;还有花灯艺术也是如此,
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老师应该把民间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播放一些琅琅上口的民间艺术童谣以及婉转流利的民间艺术儿歌等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幼儿园;饭后散步时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午睡后,民间音乐伴随着幼儿起床、穿衣……课间操时让幼儿在民乐、民歌的伴奏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
让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