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理刺激。
④应用药物以拮抗疾病过程中释放出的药理活性 物质的作用和造成的损害。 ⑤手术除去病灶。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结构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 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 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 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
疾病。

现代医学模式的临床治疗:依据神经-内分 泌-免疫网络理论。
机体功能修复有他的内在自然力,我们治疗的目
的不是改造自然力,而是辅助机体的自然力。 (自然力有它的能力范围)
二、临床某些常见疾病的神经-内分 泌-免疫调节机制
现代医学最新的进展表明:人机体内所有细 胞、组织无一不受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这个网络 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它们既是这个系统的成员, 亦接受这个系统的调节,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类对健康需要日益提
高,医学科学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
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 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也相应地得到重视。一些 新兴学科和新兴名词不断出现。(心身性疾病)
(保护医学)
(健康医学)
1、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它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 康和疾病的影响,这一缺陷限制了它对健 康和疾病的观察视野,妨碍其对健康和疾 病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 全面认识。

疾病的传统生物学治疗可归纳为以下5方面:
①使用抗菌素直接消灭病原微生物;
②应用细胞毒制剂以破坏迅速增生的细胞系。
③应用皮质类固醇以抑制自身免疫过程产生的病

稳态医学理论认为:百病之源是“稳态偏
离”的结果,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
络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的稳定状态。稳态的保持是健
康,稳态的偏离是百病之源。

它是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更全面地阐
述了机体“生态失衡”是疾病之源的这一
观点。

疾病的本质: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
节紊乱才是所有疾病的共同本质。

而所谓疾病就是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综合 作用下,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节 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年轻男性因各种原因切除睾丸后,胸腺重 量增加,免疫反应增强。

其次,在所有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女性
占绝大多数。举例来说,成年人患慢性淋
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
为1:25~50。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
合征的男、女性患者人数比值大约为1: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妇女怀孕后或服用类固
醇性避孕药可使症状明显加重。
所以说,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3.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影响

免疫系统除了分泌细胞因子之外,还能像 经典的内分泌器官一样,分泌各种激素和 神经肽。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产生 重要的影响。

目前已发现免疫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和激
素达10余种(表)。
报导

有报道:切除了垂体的小鼠感染某些病毒后,能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与疾病
一、概述
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各司其职,又
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是保持机体在整体水平维
持机能稳定的基本条件,成为机体自稳的整合和
调控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医学界对疾病的本质各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有
以下10种理论和观点:
1、西医认为: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

一方面可用神经免疫疗法治疗某些疾病,即通 过改变一些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神经介质、 细胞因子和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和分布,有效地
控制疾病的进程和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用精神心理疗法治疗某些疾病,
从而使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二者有相
辅相成的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重点

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由于它具 有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 疾病。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相互联系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示意图
1.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
过神经释放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
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

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均有自主神经进入,
甲亢(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肿瘤(肿瘤的发生)
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的原癌基因变成了 异常的致癌基因呢? 原癌基因变成了致癌基因,是不是就 意味着细胞发生了癌变呢?

一旦有了肿瘤细胞,是否就意味着人 得了癌症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导致 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 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研究神经-内分泌-免 疫调节机制在某些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 作用,也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由生物-医学模 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提供了 理论依据。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 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
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
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

很早,在临床上就已经发现了内分泌系统 中的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治 疗大多数自身免疫病有效。许多自身免疫 病的发生与性别、性激素水平也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这些现象,至少说明糖皮质激 素和性激素与免疫系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各种免疫反应有着广
泛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于炎症或应激时 立即出现, 此为糖皮质激素发挥强大抗炎作 用的机制 。

在多种细胞系中发现用抗体中和PRL则抑制
淋巴细胞的增殖;

淋巴细胞本身也能分泌PRL,然后通过旁分
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环孢素A是一种作
用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因为它可阻滞淋巴 细胞刺激PRL分泌的效应。

有研究发现,成年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 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PRL水平明显升高。 据此推测,PRL有很强的促进炎症反应的作 用。
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肽类)
可以通过弥散而作用于免疫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乙酰胆碱能增强免
疫反应,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而β-内啡肽的作
用比较多样。免疫细胞上有相应的受体。

另外大脑也可能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直接进入到血液
中,作用于免疫系统发挥生理作用 。
2、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息,又经游走的内分泌和免疫细胞加工放大细胞 信息,并产生新的信息。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是神经-内分泌-免疫 网络的共同语言。

我们可以说,引起机体生理变量波动的所有内外 因素所导致的内环境变化,都可通过神经-内分泌
-免疫网络调节来校正。这是稳态机制的真正的再
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三)对稳态机制的再认识

由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共同组成
了一个中枢调节机构。

机体稳态的维持是超越神经内分泌系统调
节的范围。
神经
内分泌
免疫
中枢调节机构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示意图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细胞表面都证实有相关 受体接受对方传来的各种信息。
中枢神经通过其神经纤维,向各脏器细胞传递信
细菌、病毒
免疫系统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因子 神经肽
+=
+
-
神经递质 免疫调节因子
细胞因子 激素
+
-
激素
神经系统:交感神经 兴奋,引起发热、心 跳加速、呼吸加快、 局部血管扩张等
激素
内分泌系统:刺激 HPA轴,释放ACTH、 皮质醇等内分泌激 素。
神经递质
应激反应

在应激条件下,免疫功能的执行服从于整体需求,

这一系统可视为神经免疫调节的典型范例

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 腺激素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雌激素能提高人的免疫力,而雄激素可能 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报导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缺乏的小鼠出现胸腺萎缩、淋巴 组织退化和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用生长激 素补充治疗后上述变化恢复正常。


防御功能:清除外来细菌、病毒,抵抗感染。
监视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变异细胞,预 防肿瘤的发生。

自稳功能:有效地识别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2.免疫力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医学专家指出: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不是
别人,而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

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防病和抗病作用。



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的发生 皮肤病
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SARS H1N1流感)

如严重感染刺激,除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 外,还可以引起发热、心跳加速、呼吸加 快、局部血管扩张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兴奋 反应,并能刺激HPA轴,释放ACTH、皮 质醇等内分泌激素。
当人体正气(免疫力)强盛时,疾病和瘟
疫就不能侵犯机体。
用图表来表示免疫力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3.免疫功能失调的特性及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