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及防控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之一)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 3.呼吸道分泌物及其它体液分离出病原体; 4.有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者;
早期
晚期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 肠杆菌 肺克,大肠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与医护人员交流判断、干预
获得上级领导的行政支持及的配合; 制定本单位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数据收 集流程与各部门职责; 项目培训:诊断标准以及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时机与方法。
注意:培训目的是准确获得监测数据。
感控人员每日到进行数据收集(表格填写);
每月10日前将上月监测数据准确录入,及时上报相关内容。
,
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48h后所发生 的肺炎,包括撤停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 48h 内发生的肺炎。
≤4天内发生的为早发性,≥5天者为晚发性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
1. 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以下情 况之一: (1)发热; (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3)X线显示肺部炎性浸润性病变; 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性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 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监测力度不够,操作依从性低
操作前准备
床头抬高
床单位清洁 空气环境
无菌操作
呼吸机设备
皮肤消毒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消毒
最大无菌屏障
气囊压力
升高
环境
方法
仪器
建立核查制度
核查员培训
“核查员”的理论考试
核查员操作考核
核查制度对控制感染初显效果
VAP
(‰) 30 25 20 15 10 5 0
2012.3
1
3
5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5
20
入院天数
来自口咽部的细菌 吸入肺部形成肺炎
1.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胃液反流和 误吸的发生;
2.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的定植;用洗必泰口腔护理,每 日4-6次;
3.建议使用管,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4.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5.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02O以上,以防气囊周围的病原菌漏
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感染控制科
美国的发病率为0.5-1.0%,位居医院感染第2位,在重症 监护病房占居首位,使用呼吸机者高达70%,有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 )之称。
我国医院感染监控网2001-2003年资料显示,在我国医院 感染病例中发病率居于首位,占院感总数的23.8%-33.2%。
不仅常见,而且病死率很高,美国报道每年2万-3万人死 于,病死率17.9-23.7%,则高达70%;我国广州、北京病 死率分别为39.5%、58.3%。
2012.4
2012.5
VAP 2012.6 时 间
“感染率” 达到目标值但反弹
缺乏数据反馈
感控科的工作也需进行改进,增加对临床的反馈! 建立反馈制度
周反馈
月反馈
月反馈
周反馈——院感参加晨交班
感染新发病例 手卫生依从性 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 集束化措施执行情况 存在的问题
有效干预对控制感染效果明显
入下呼吸道引起误吸及气管黏膜的损伤;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患者是一个主要感染危险 增加病死率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标化的监测方法 规范的防控流程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降低的感染发生
被监测的患者必须是入住后使用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 械通气。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 专职人员到患者床旁调查
不反馈的监测是没有意义的监测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接触隔离执行率 导管使用率、感染率 感染防控措施依从率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感染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监测过程以采集数据为 主,无有效的干预措施
大坪医院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计划表
年度
科室
编号
质量改进项目名称:
质量小组: 组长:
成员:
……
第三、监测与填表(以实时监测为线索的床旁调 查) 1、感染信息监测
病人监测日志 前瞻性调查表
2、干预措施监测
床头抬高
口腔护理
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
自制的预防核查表单,一表多用,内容更全面!
自制的预防核查表单,一表多用,内容更全面!
第四、上报与反馈 (患者出后填写上报)
(除上报外,还应向反馈)
科室:
联系电话:
改进项目的依据、背景:
存在的问题或目前的状况:
质 问题分析: 量 改 进 计 措施: 划
数据收集时间: 数据收集方式: 预计完成时间:
运用管理工具降低的发生
感染控制是一个复杂过程,并非简单的监测和干预就 能实现的,必须运用管理工具,多次循环,反复实践, 才能有所改善!
院感科
干预效果 = 40‰-28‰ × 100% 40‰
干预效果=30%
项目的计划与准备 相关人员的培训 项目的监测与填写 结果的上报与反馈
监测与防控的工作方式
第一:计划与准备(落实5W1H)
地点
何人
时间
5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 方法
目的
原因
第二:人员的培训(前期诊断标准,后期干预措 施)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循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卫生规范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
感染趋势VAP图
(‰) 50
40
30
20
VAP
10
0
2011.7 2011.82011.92011.102011.112011.12 2012.12012.2 2012.32012.4 2012.52012.6 2012.7 2012.82012.92012.10
时间
“感染率” 已达到目标值
病人基本信息 呼吸机使用率 感染率 床头抬高率 手卫生依从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汇总表等
先在选核查员进行项目的专项培训; 感控专职人员共同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
干预前与后监测指标不变
做好干预效果评价: 干预效果=(干预前发病率-干预后发病率)/干预前发病率×100%
如:干预前 发病率为40‰,干预后发病率为28‰
规范监测 实施策略
重症医学科
VAP
(‰)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11.7 2011.8 2011.92011.102011.112011.12 2012.1 2012.2
时间
未达标的原因在哪?
人员
管理
责任心
手卫生意识
监测力度 培训力度
制度落实
人员数量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