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复试经历艰辛的求学之路终于结束了,复试结果在昨天3月25号上午10点半左右公布出来,拟录取名单上总成绩我排第三(初试成绩378),一共录取了25个检测学术硕士,接着打电话给早就相中了的x老师,跟他见面后,他也愿意接收我,这个结果应该说很圆满吧。
本应该心里感到很高兴和兴奋的,但是对于我一个二战的人来说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没有很开心和激动,更多的是感觉很欣慰,还有一些怪怪的感觉,可能是暂时还没适应吧……初试同样是四门,但考研的孩纸最关心的应该是专业课自动控制原理这一科了,先要说的是这一科目考两个部分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但是大家可能看到的指定书本可能有好几本,但是我想大家极力推荐的是天大本校夏朝英老师编写的书,这本书只有经典控制部分,至于现代控制部分你可以选择胡的那一本,现代控制部分我看的就是胡的书,这本书很厚,里面讲的东西很多,但是每个学校考什么东西都会想考自己用的书,所以如果你经典控制部分看夏的书肯定效果更好,也更节省你的时间,这本书网上有课后习题答案,仔细看看这(转载于:艰辛的天津面试经历)本书经典控制部分会有大收获的哦,这可是我做了历年真题后的亲身体验!胡的书就看现代控制部分吧。
另外强调大家最好做课后习题。
有些人复习图方便或者进度吧,就书本和真题,这种做法很不好,也会让你反而用更多时间。
对于初试,我想跟大家说最后的一两个月如何安排时间很重要,这段时间比你前面的4、5个月或者说6、7个月重要多了,因为这个时候四个科目一起你都得轮流转了,这段时间是考研最痛苦的时间,转得好你压力就小点,转的不好你就容易乱分寸了,初试分高那么你复试就会很轻松顺利,初试分低的话,你就会亚历山大了,到时候自己也没啥自信,老师也…..,这个下面讲吧。
接下来好好讲讲复试经历,初试完后我感觉自己二战应该有戏,所以就早早准备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复试,不过当时也只剩下一个月多一点点了。
到2月26号下午2点,天大成绩出来了,我查到自己378,继续准备复试……这个分数比我想象的低,不过想想自己二战的人,能够上就很不错了吧,呵呵!初试成绩一出,我就给x老师发了一封邮件,意料之中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大意就是现在复试线还没出还不能给我答复,一般正常情况我想老师都会做这种答复,毕竟x老师没有权利录取我的,在复试没有进行之前,你能不能被录取还是个问题,这种邮件我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表明我对你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我被录取之后希望你能优先考虑我做你的学生。
3月19号我到达天津,18号我第二次发了邮件给老师,大意是想和老师见个面,这一步是为复试里面的面试做准备的,见面时主要是想让老师了解我的本科情况,另外打过一个照面,面试时老师会对你有印象,不过你表现得好,老师记住你了,你表现的不好老师也记住了。
每个老师的个性不同,提前找到他的研究生了解一下老师对于学生会重点考察什么,见面时才会好把握。
3月21号,体检,天津大学校医院,体检费50!有一个照胸小片的要排队久点,其他的很快,其实晚点去好一些,好像大家都喜欢早去,所以前面人很多,队伍很长,到后面人少了,体检步骤也就很快了。
另外值得惊喜的是,虽然考研两年对我的眼睛造成一些伤害(有时视力暂时下降,书上的字看不清),但是我的神眼威力依然惊人,测完视力分别是 5.3和5.2,医生直接就说:“你天天吃啥啊?视力怎么这么好”,o(∩_∩)o哈哈~3月23号下午2点半开始笔试,进入考场,监考老师第一句话:“这次笔试没有草稿纸……”,汗!……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是交了100的复试费嘛。
笔试先考专业知识(自动检测技术和过程控制),由于我准备还算认真吧,时间还多了二十多分钟,有一个超声波液位测量的题不会,趁着空余时间,我偷偷把笔试题抄在了准考证后面,嘿嘿!4点收卷,接着发下来两个实验题,一个检测的和一个过控的,其实我还是建议认真看书,还要做课后习题,只有真的看明白了,你才能看懂问题问的是什么,你才能自己安排答案,否则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你懂得。
第一个实验题我答得比较详细,比较多,再开始准备打第二个题,老师就喊着收卷了,匆匆忙忙算了一个平均值,均方根误差都才写了算式,还没摁计算器,就over了,可惜!原因就是前面答得太细,占用太多时间,第二个原因是我把时间看错了,自己知道是20分钟,可我看表时却把它当成了30分钟,考试这么多次还这样,晕死!3月24号上午面试,参加面试的人先集中在一个教室里,等着研究生学长叫你出去,出去后分别进三个办公室,检测,过控,英语,面试完后马上离开这座教学楼,避免参加完复试的人透题给没参加复试的人。
我排名靠前,所以很快就轮到我了。
第一个进去办公室的是测试自动检测,进去后大概有7个老师坐着,然后我敬礼:“老师好”先自我介绍,我叫xx,我…..来自xtu,到这儿咔,老师就让我停止了(其实,老师最关注的还是本科情况,说完名字他们就在名单上找到我的名字,说完xtu他们就赶紧在名字旁边写下xtu),接着老师让我抽一个题,我抽到的是解释电容式或压力式物位计的原理,特点是什么?桌子上一共有5、6个盖着的纸条,我估计这跟自动检测上面的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章节一个纸条,要你介绍其中的测量原理。
这个我解释得很顺利,老师说:“挺好儿”,接着问我毕设做的什么,介绍完后他们感觉我的兴趣在单片机和编程上面,然后问了我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问题“51单片机有几个定时器儿?”太简单了,以至于我瞬间短路了,犹豫了1.5秒钟,我说:“不同的单片机有不同配置,数量可能….”“那你就说说儿8031吧”“两个,定时器0和定时器1”“挺好儿,走吧儿,分儿挺高儿的啊”。
最后,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当我说xtu时这个主考官好像对xtu印象还不错,“很有名的学校儿啊,不错”,不过不知道他这是真话,还是为了不让我紧张而说出来的。
第二个进去办公室的是测试英语,进门后同样敬了个礼:“老师好!”,说完之后我就想扇自己耳光了,because i should say hello to professors in english! 我的x老师就坐在主考官旁边,x老师说:“so, sit down ”,坐下后背自己的english self-introduction,给大家的建议是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自我介绍,你要明白一点,重点是你的本科情况,哪个学校,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做过什么东西,因为老师找了你之后,你得能为他做些什么,至于那些什么我很文静,我的爱好是打球,篇二:面试经验好文!引言:工作刚刚落实,论文也刚完成,终于有时间对自己的求职历程及求职经验进行总结了。
应同学要求,最近准备书写系列文章“我的求职历程及经验分享”,请大家关注,谢谢!(一):求职历程总结2007年1月10日,随着在三方协议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我的求职历程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三个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尤其要感谢每一个在找工作过程中关心、帮助过我的人,我会一生铭记你们的恩情。
现在,尘埃落定,到了该回报的时候,我首先要回报的就是我的母校和同学。
所以,决定把自己找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写出来给大家分享,希望能对那些将要找工作或还在找工作的同学有所帮助。
我将会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包括七部分,分别是:求职历程,前期准备,投递简历,笔试,面试,签约/违约以及总结篇。
文章的最后,我会留下自己的msn,欢迎有问题的同学跟我一起探讨,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大家。
本篇是对自己的求职历程作一个系统的总结,算是对自己有个交待,也对所有关心我、帮助过我的人有个交待。
本人计算机大硕,北方人,从本科到研究生在天大度过了七年时光。
求职前,经过对自己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分析,我给自己确定了以下求职目标:总体目标:走技术和管理/业务结合路线求职地点:北京,上海目标行业:金融,it行业目标单位:公务员>银行/移动>垄断国企>优秀外企>事业单位(日企、韩企不考虑)目标职位:it行业技术和管理结合职位,金融行业计算机职位,其他行业计算机相关职位求职考虑因素:发展机会>户口>待遇>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我的求职历程从2006年10月8日开始,到2007年1月10日正式结束,一共持续了3个月的时间。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0月份找工作刚刚开始的阶段,什么都不懂,也没有经验,所以主要是以海投为主,多争取笔试、面试机会,为后面的面试积累经验,期间参加了天大、南大大部分的宣讲会,但真正笔试、面试的机会较少。
这段时间面过的单位主要有:审协,上海aspentech,汉略,斯伦贝榭,东软,宝洁,益达,华为。
应该说,这段时间虽然笔过、面过的不多,却为后面积累大量宝贵的经验。
第二阶段:2006年11月份招聘高峰开始到来,大部分it企业都是在11月份开始招聘,而银行也大多是在这个段时间投递简历,学校每天都有好多场招聘会。
这段时间主要还是以参加天南大的招聘会为主,绝大部分面试都是在天津进行,当然,也在网上投递了大量简历。
这段时间参加的笔试、面试主要有:北京宇信易诚,联发软件科技,东芝,三星,联想,ibm,普天研究院,民生银行,阳光财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此外,还有公务员考试。
第三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月国企和各大银行的招聘正式启动,各大单位的面试高峰。
之前投出的简历纷纷在这个月得到了笔试/面试通知。
这段时间是最繁忙的时候,几乎天天都有面试,每天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来回跑。
从12月份开始,天津地区的招聘会就没再参加,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面试。
这也是最辛苦的一段时间,曾经在北京睡过地下室,也曾经赶早上4点的火车去北京,只为了赶上早晨的面试。
这段时间笔试、面试的单位以国企、事业单位、银行为主,主要有:新华社,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阳光财险,瞬联软件科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石油规划总院,中国人民银行软件研发中心,中航信。
在这三个月的艰苦历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大小笔试、面试,大概的统计了一下,结果如下:共投递简历:161份获得笔试机会:38次,参加:23次,通过:18次获得面试机会:31次,参加:25次,通过:16次拿到offer:8个,按时间顺序依次是:1、东软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来天大的一个大规模软件公司,也是最早拿到的一个offer,笔试、面试并不难,最后发了好多offer,相信很多同学也拿到了。
待遇是4000*16个月,工作地点主要在沈阳、大连。
客观的说,这个待遇在当地还是不错的,可惜天大最后好像签的并不多,反正我们这届没有签的。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来得太早,那时大家心气都比较高,自然不会甘于签东软。
如果有想去东北发展的同学,其实东软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