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祖军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祖军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祖军
发表时间:2019-08-02T10:57:42.1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李祖军
[导读] 摘要:基于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为了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加大了生态建设的进程。

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电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恩施 444304
摘要:基于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为了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加大了生态建设的进程。

由于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防洪、航运及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来制定科学的建设措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1 导言
随着目前社会上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也得以更好发展,并且取得较好发展成果。

在目前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要注重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同时还应当注重其在生态环境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更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需求,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功能得以更理想的发挥,实现其更好发展。

2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国家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是人口不断增长,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变迁中,要适应世界环境改变的重要手段。

为了不落后于人,满足社会需求,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带来资源消耗,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水资源是世界资源中最为稀缺的资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且人均占有量极少,为了保证人民的安全用水和持续用水保证国家建设可以持续进行,有必要采取集中化的形式合理的管理水资源,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但是随着建设水利工程的项目不断增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消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1 水利工程建设在气候环境方面的影响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其对于当地气候环境会有一定影响产生,如会导致风向变化,气温降低以及空气湿度增加等。

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当地积水会逐渐增加,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水的蒸发量会有所增加,并且降水量也会有所增加。

3.2 水利工程建设在地质方面的影响
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和调控地下水,虽然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但是却忽视了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水利工程建设要建设水库和大坝,在此基础上要完成水利发电工作,还要负责农业灌溉,这些人类行为改变了自然生态的独立发展,破坏了水力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改变了水资源结构。

如果自然水资源失去控制,水量突然大量聚集,河流水量和地下水量突然大量减少,会导致地壳压力不均,从而影响板块运动的平衡性。

地壳出现不正常位移和压力,就有可能带来地质灾害,例如地震、泥石流、山地滑坡等,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还会影响社会和谐,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除了地壳问题,陆地上的土壤结构也会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带来改变,水利工程运行中,会利用人为方式调整和改变水量,这就导致下游的农田以及相应农作物的土壤活性产生降低的现象,当突然遭到破坏,一旦暴雨或其他地质灾害,会导致土壤体积流失,水分以及养分流失,有的农作物可能会旱死,而有的农作物可能会涝死,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3 水利工程建设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
对于生物多样性而言,其所指的就是自然界内所有生物在一定时间及空间内所构建的相关生态体系。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其对于生物物种生存会有一定影响产生,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使当地生物物种生存有危机产生。

通常而言,当地物种减少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水利工程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水生植物,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水生鱼类迁移路线受到阻碍,使当地植物生长造成影响,致使其生活产生很大程度变化。

第二,水利工程建设在陆生生物生存方面也会有一定影响产生,最明显的就是会占用土地资源,导致陆生生物无处生存,从而导致陆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得以减少。

4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分析
4.1 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管理主要集中在决策和竣工阶段,因此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控制也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因此需要落实好水利工程建设整个周期内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同时还要建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制定出具体的评估标准,科学合理的考核生态环境的价值,并对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4.2 科学选址,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河流流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重视河流规划与评估,要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选址过程中,要具有科学性,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要选择影响较小的地域进行施工建设,降低移民率。

工作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分析,对地址进行科学评估,系统分析,合理规划,综合移民、生态环境、地理面貌、文物古迹及各个因素进行系统规划,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构建有关生态保护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前,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需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分析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的利弊,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使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方面所产生破坏尽可能减少。

对于由于水利工程而产生的移民项目,需制定较完善移民政策,确保水利移民能够获取水利工程建设后所产生各种效益。

此外,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需要不断加强重视及宣传,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在环境方面所造成破坏得以降低。

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需要尽快修复建设过程中所产生植被破坏,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进行较好保护,从而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4.4 强调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生态性和环保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更好的凸显出生态性,因此要具体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遵循生态水利理念,以此来保证开发的合理性。


需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因地制宜,尽量选择环保性能材料,保证旗过程中不会对流域周边生态系统带来污染和影响。

在河道岸坡保护建设过程中,尽量选择喜水性植物,在实现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岸坡绿化,对于河岸空气的净化十分有利。

在针对河道进行整治工作中,尽可能的将河道的原始状态进行保留,设计中要规避折线型和直线型,对于需要微调河流形态的工程项目需要谨慎对待,具体要提前做好论证工作,并形成可行性报告。

改进流域情况时需要尽量扩展流域的宽度,运用堤防后退技术,以此来保证具有足够宽度的河漫滩,确保河水流向具有较好的连通性,保证过水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防御洪水的侵袭,而且可以为周边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开发是国家经济建设,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点任务。

但面对曾经那些因为水资源开发而带来的生态破坏的现实案例,那些血淋淋的教育告诉我们,老路不能再走,必须重视生态保护,才能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实践中,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水利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内涵,加大力度维护生态环境,要与生态和谐相处,以人为本的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完善水利工程发展和管理体系,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水利工程建设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质量探索,2016,13(01):44-45.
[2]曹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2):38-39.
[3]孙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J].科技风,2018(19):185-1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