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访谈节目
在整个18世纪,中产阶级的谈话传统得以发 展,并借助印刷技术和第一批大众刊物的 流行,谈话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正是这些 早期的咖啡馆和杂志第一次使普通人成为 社会事务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让 他们能在政权机构和教会组织以外非正式 地表达对于知识和自我的随着无线广播的出现而逐渐成为 一种新型的公众论坛。广播界第一档谈话 节目是1921年由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 WBZ电台播出,并且仅在1928-1929这一年 中,广播网中有21个节目是典型的谈话节目, 谈论公共事务、宗教、家庭生活。 当时谈话大都是独角戏,专家对这听众讲 话,而不要听众参与对话的节目形式。从 1933年开始广播谈话节目迅速蔓延,不仅有 了更多的节目样式,而且听众也有了更多 参与的机会。 广播谈话节目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成熟。
1986年9月,芝加哥《奥普拉-温弗瑞》 的电视节目进入全美辛迪加,在全国138个 电视台播出,主持人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 电视脱口秀明星。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收 视率一直高居谈话节目的榜首,成为当之 无愧的脱口秀女王。
采访对象不止一个,内容多围绕一个话题 展开,或是新闻事件,或是社会现象,采 访对象作为思想、观点的提供者而出现。
观众视角: 王志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北京市民,广泛 了解和深入分析他们最想问市长的问题, 问题尖锐,但并不回避。 人物个性: 王岐山没有打官腔,十分果断一一作答, 表现出雷厉风行和指挥若定的气度。增强 了市民对政府的信赖感和抗击非典的信心。
2、促动平等真诚的对话,在交流中求证 记者要做到有效和得体。 有效:是对传播结果的考量; 得体:是对传播方式的要求;
六、电视谈话节目 1、电视谈话节目与人物专访比较 (1)传播取向不同 (2)传播氛围不同 (3)主持人的作用不同
(1)传播取向不同 谈话节目传播取向是话题,不过于追求 时效性,但讲求平民化。观众记住的是话 题和观点。 如《实话实说》话题:该不该减肥、结 婚的钱谁出、邻里纠纷怎么解决等。 人物专访传播取向是人物,选取具有新 闻性、故事性、独特个性的人物作为专访 对象。观众记住的是个性化的人。
(1)采访者有效而得体的控制能力 质疑不是咄咄逼人,而是有控制的质疑: 首先是对自身的控制; 其次是对对方的控制;面对强者把他压 下去,面对弱者扶她一下。 再次是对环境的控制;对进入环节和谈 话背景进行人为的设置和把握。环境符合 采访人物的身份特征。
(2)采访者成熟而灵活的调试能力 对话者身份、职业、年龄、经历,具有 较大差异,采访范围较宽泛。
节目由关注群体向关注个体转变,为观 众提供了解读新闻的人性化视角。以人际传 播为壳,在探寻中实现深层交流。
以前我国媒体传播模式以“一对多”为 主,信息在媒介与大众之间呈单向流动。 个体很少能成为节目的主体,即便有人与 人的对话,大多也是将人作为符号来阐释 某个既定的观点或概念,缺乏人性化的交 流。 《面对面》以人际传播为壳营造了一个人 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个体的人在大 众传播中有了一席之地。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
电视谈话节目源于美国,英文是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即没有脚本, 脱口而出,即兴发挥的意思。人们在对话 中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思想的碰撞。
谈话节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咖 啡馆,韦恩-门森教授在《大家谈:媒介文 化中的脱口秀》中指出在咖啡馆里第一次 出现了讨论社会问题的公众聚会。在这些 咖啡馆发展起来以前,人们一般都是公开 讲坛的被动接受者。
2003年1月,《面对面》坚信“新闻是由人 来构成和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 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 主张“在探询中交流,在交流中求证,在 求证中解读”,为观众解开他们知道什么? 做了什么?为什么?的谜底。不拘泥讲故 事,不以煽情为卖点,而是追求聚合新闻 信息、解读个性观点、传递理性思维。并 将质疑作为栏目的品牌元素倾力打造,在 交流中质疑,用质疑来深化交流。
(2)“现实性”传播 人类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是现在。现 在时的对话,最能给人带来融入的感觉。 尽量给观众营造一种当下、即兴的对话传 播感觉,使谈话具有现实性、现场感。 《面对面》不注重对人物做传记式的描 述,而是紧紧围绕新闻事件,截取新闻人 物经历中的一个或几个相关断面,进行求 证解读。
新闻人物专访节目的定位是新闻中的 人,对话要围绕着展现新闻人物的独特个 性,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进行,通过质 疑,使观众看到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并从中引发思考,获得感悟。
电视谈话节目直到50年代才产生出来,电视 史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作为电视谈 话节目的开端。以美国为例: 60年代代表是《唐纳-休节目》; 80年代《奥普拉-温弗瑞节目》、《拉里-金 直播》; 90年代《莉基-莱克节目》、《杰尼-琼斯节 目》等。
电视谈话节目最早兴起于美国,20世纪 50年代的《今天》和《今夜》开始,确立了 明星闲聊式谈话方式。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开始是1993年1月上 海东方电视台播出的《东方直播室》。但 真正在全国掀起谈话节目热潮的是1996年开 播的 《实话实说》。
(2)传播氛围不同
谈话节目氛围力求开放、活跃,主持人 会调动起场上观众的说话热情,或鼓励观 众通过网络向场上嘉宾提问。 人物专访营造一个封闭的空间,好比把 采访对象请到自家的客厅里,很安静,暗 示嘉宾:这里没人会打扰我们的谈话,你 想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3)主持人的作用不同 谈话节目主持人是穿针引线者、话场控 制者、气氛调节者。 专访主持人是一个调查者、挖掘者、印 证者。
王志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利用语言和 非语言制码。传达出我关注、我怀疑、我 仍不大相信的潜在信息流,营造出一个质 疑的信息场。
3、以深层质疑为手段,在求证中解读 (1)有意制造冲突 质疑实质上是有意制造一点冲突,去刺 激对方,跟对方拧着来,冲突给对方创造 一个平台,尤其是正面人物,有冲突才有 意思。 采访江苏华西村书记吴仁宝《解读天下 第一村》,原因是他离开了,他儿子接任, 有人说这是世袭制。是否把集体资产变成 家族企业?华西村靠什么称富天下,华西 的辉煌是真实还是幻影?把观众最欲知晓 的确定为质疑点。
(2)《讲述》--普通人的专访 2001年7月,央视10套播出,定位是 “荟萃不同人生、不容经历、不同遭遇的 不同故事,揭示人间共同命运、共同追求、 共同向往的人性本质”。
典型例子:2004年9月播出的《3000美元环游地 球》,讲述了年轻人朱兆瑞用77天游历了五大 洲28个国家和地区,坐飞机、吃大餐、住星级 宾馆,却只花了3000多美元的故事,不可思议, 激发收视兴趣。原来一张英航、澳航等八大家 航空公司联合推出的环游世界的套票,为他节 省了大量的交通费。甚至住过倒贴钱的五星级 酒店外加提供午餐,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公开的 信息。
五、其他人物专访 1、知名人士专访 1993年5月1日推出的《东方之子》, 追寻杰出人物的心灵对话,属于精英访谈。 开播十周年的时候,开始把东方之子 的杰出性和精英性与新闻人物相结合。
(1)以新闻事件为契机,及时播出相关人物 专访 中国飞天第一人、推出王永志、胡世祥、 沈荣骏等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总指挥的系 列专访。
凤凰卫视—— 1998年名人专访《杨澜工作室》; 2001年《名人面对面》; 2002年《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央视—— 2001年十套《讲述》; 2003年一套《面对面》;
人物专访根据定位不同,分三类: 新闻人物专访,如《面对面》;
知名人物专访,如《东方之子》、《名人面 对面》; 故事人物专访,如《鲁豫有约》、《讲述》。
提问速度的把握 王志提问简短有力,常用封闭性的问题。 有时放缓提问速度: 有时大大提高速度:
有时放缓提问速度:采访非典时期的北 大人民医院的院长吕厚山,给其足够的时 间表达情感。 有时大大提高速度:如采访9岁作家边 金阳,几乎都是三五个字的小问题。
非语言符号的把握 研究表明,面对面沟通中,情绪信息 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的,其余93%是由面 部、目光、身体运动、语速等非语言符号 传递的。
人物专访基本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不设现 场观众,采访空间较为封闭和私密,采访 环境相对沉静柔和。 采访环境背景:一排书架、一盆植物、 一盏台灯,背景往往被虚化; 画面主体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近景, 镜头在胸部位置以上; 交流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专 访节目的主体;
2、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的开端: 1954年NBC推出的《今夜》。 20世纪80、90年代无论夜间还是日间谈 话节目都进入了成熟阶段。
围绕在“探询中交流”《面对面》把握了 一下环节: (1)访谈对象的选择 新闻性; 纵深度:深入新闻的漩涡,为观众提供 一个解读新闻的别样视角。如神五发射成 功后,播出对杨利伟的采访。 思想性:访谈由现象层面上升到本质层 面。
(2)观众视角的探询 王志首先代表的是自己,其次才是媒体。 就是记者从媒体代言人还原为真实的自我, 并成为观众的代言人。
从开播到1959年6月26日停播六年间采访名 流无数:美国总统杜鲁门、肯尼迪,古巴 领导人卡斯特罗,明星玛丽莲-梦露等。在 20世纪的美国,默罗的《面对面》一直是收 视率最高的十大名牌电视节目之一。
我国,作为一个固定栏目播出的人物专访 节目开始于央视1993年推出的《东方之子》。
我国,作为固定栏目播出,产生较大影响 的谈话节目开始于央视1996年推出的《实话 实说》,它的成功在全国掀起了谈话节目 的热潮。标志着大众传播进入了一个群体 表达的时代。
(2)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适时推出相关 人物专访
非典真心英雄系列专访; 高考推出大学校长系列; 我的创业故事系列专访;两会系列人物专访; 省委书记系列专访;
(3)借助重要纪念日,适时推出相关人物专 访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残疾人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2、故事人物专访 (1)《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2002年1月由凤凰卫视推出,定位是 “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 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 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记录谈 话模式。让观众在倾听中见证历史,思索 人生。” 采访对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