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
三、80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第一阶段:“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 张洁《方舟》则是反映这类问题的代表 作。它通过“寡妇俱乐部”里三个女主角的故 事,戳穿了以往笼罩在我们生活中的“男女平 等”的神话,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 个女人,真难!” 对女性来说,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庭”和 “事业”的矛盾。“女人的天职”与“为 人的主权”之间
第五代:张洁、谌容、凌力、霍达、戴厚英、 林子、陈祖芬、张抗抗、王小鹰、陆星儿、 王安忆、铁凝、方方、池莉、范小青、张辛 欣、舒婷、残雪、陈染、林白、徐坤等。
二、女性意识不断增强。 所谓女性意识,即女性作为社会的人, 通过感觉、思维等各种文化心理过程,对 客观世界和对自己的全部认识的总和。它 包括与男性共有的,与社会、时代、民族 共通的意识,也包括独属于女性自己的意 识,是一种反叛男性话语的具有女性特征 的意识。 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既强调女人也是人, 主张男女平等,又强调男女差异。女人姓 女。表现出对“人的自觉”与“女人的自 觉”相统一的向往与追求。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直接写出了女 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肉体的感受与迷 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 界。与此相应的叙事方式也呈现为非中心化 的零散、片断式形态,并由于情绪与感受的 层叠聚合,虽然无序但却令人处处感到深情 灵动的轻盈美感,或者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女 性写作独特的审美精神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尤其擅长描写女性身体欲望与感情憧憬,浓 烈阴郁,充满南国色彩。 有评论者认为,在当今的女作家中,林白也 许是最直接进入女性意识深处的人,她把女性 的经验推到极端,很少有人能像她一样把女性 的隐秘世界揭示得如此彻底,如此复杂微妙, 如此不可思议。林白的叙述语言极富弹性,随 意且充满锐气,奔放而优雅从容,就像冰上舞 蹈一样令人炫目。
她文中的那些强烈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强 烈的性暗示与近乎变态的对世界疯狂的拒绝 和拉扯,都是从她的自我出发去认识世界, 感知世界的,当然,这种意识,容易把未成 年人扭曲。 林白的作品常用“回忆”的方式叙述, 女性意识强烈,对女性个人体验进行极端化 的描述,讲述绝对自我的故事,善于捕捉女 性内心的复杂微妙的涌动。她的这种封闭的 自我指涉的写作,特别是有关自恋、同性恋 的描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总之,女性文学的先导是思想解放运动; 基本特征是表现女性意识及女性主义,它姓 “女”;其历史责任是揭示人性的复杂,歌 颂女性的自强精神,讲述女性的生存状态, 生存竞争,生命意识,生活体验,爱情婚姻 和家庭亲情。 与西方女性相比,中国女性文学总体上说 来,多一些社会政治色彩,也更富“母性”, 更珍惜家庭伦理关系。当前的中国女性文学 正向多元化发展和深化,21世纪的女性文学 更加绚丽辉煌。
第二阶段: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女性作家对于女性生命意识的关注,大 胆的性描写,展示女性的主体意识,反映了 对男性中心话语的挑战。 开“女性生命意识”先河的是新生代女 诗人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作《女人》、 《黑房间》、《黑色沙漠》、《独身女人的 卧室》等。她们的诗歌展示的叛逆性的情欲、 女性生命世界,坦白赤裸,惊世骇俗。
铁凝的《麦秸垛》和《玫瑰门》则用更为明 显的女性视角,女人味极浓的叙事口吻,来 挖掘女性生命的本相。《玫瑰门》里是一片 女性心理的世界。铁凝大胆地走了进去,深 入到女性生命最隐秘的角落,写出了女人的 让人反胃、卑琐、丑陋的,男人所看不到的 方方面面。从性别的角度展示人性的复杂及 其脉动。这对于女性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 重要的突破。它对女性自我的严厉解剖成为 中国女性文学走向90年代的一个标志。
四、代表作家 (一)林白 林白,中国女性主义文学重要作家之一。 广西人,1958年出生。1982年大学毕业,曾 从事图书、新闻、电影等行业的工作,现居 北京。早年写诗,1989年发表小说《同心爱 者不能分手》引起文坛关注,1994年发表长 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因深刻细致地表 现了女性经验而引起极大的反响,此后被认 为是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
她总是把一个一个虚化的景象反复地投射 到作品中,令初次读她的作品的读者无所适 从。也许读者适应的是那种平直、间或有一 些时空交换的叙述,但不影响整个作品的现 实合理性。但读林白的作品,你要习惯飞翔、 跳跃,在时空的河流上下,在角色频繁变换 内外。读进去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 个不时穿梭于各躯体与时空的灵魂,轻盈和 诡秘是必然的。
一位男性作家曾说:女性作家写作的最大 特点是她们把眼光过多地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表现一种自恋、自怜、自虐、自我否定与自 我超越。 作为主流话语方式的文学,无论其形式 如何,本质始终是以作家自我为出发点和终 结点。没有哪个作家的写作是彻底摆脱了自 我意识,完全站在与自我相对立的任何角度。 从自我出发认识博大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 正常的,必然的经历,跟性别无关。林白亦 然。
2、艺术探索的超前性。 女性作家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在艺 术探索上表现出某种超前性。 无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形式技巧 的创新方面都起到了某些先锋作用。 如舒婷的朦胧诗,宗璞的心理小说, 张辛欣的纪实文学,刘索拉和残雪的 现代派小说,方方和池莉的新写实小 说,苏叶和叶梦的散文革新等。
3、女性形象的创造。 较之男作家,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 性形象,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着意表现女性自强、自立、自尊、 自重的独立品格和奋进精神。 2)细腻入微,豪纤毕现的心理描写。 80-9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多姿多彩,个性各异,构成了一个色 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王安忆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 之恋》,《锦绣谷之恋》,以性爱为焦点, 集中透视在纯粹的情与欲的纠葛中,人,特 别是女人本体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三 恋”在女性文学中第一次揭示了生命的内在 冲突,对女人的痛苦,女人的悲剧给与了极 大的关怀。“三恋”的深意还在于:女性自 审意识是与女性 生命意识一起复苏的。王安 忆以鲜明的女性生命意识,写出了女性生命 的形态,女性生命的欲望,女性生命的流程。
作者简介 《一个人的战争》于1994年在《花城》首 刊,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当年的指责、 争议乃至谩骂,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在过去 的九年间,一共有七个版本问世,一次次的 修订,一次次的复原,这本书变得越来越完 整。时间的狂风吹过,看到自己的旧作露出 原来的面容,心里唯有感恩。 现在是第八个中文版本,算上刊物、文集、 港台各版。这一次是诗人叶匡政的设计。
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封 面是双层烫银的,画是李津的。紧接着我就 看到了送来的校样。 除了惊喜,这本新版书的设计还使我陆续 想到以下的词:邪魅、诱人、色情、诡异、 佻、怪诞,轻微的怅惘、淡淡的神秘,如在 现实之外,却在生活之中。无数多面的女人, 说不上是盛开还是凋谢,愤怒还是哀愁。总 而言之,比我想像的美妙。
女性文学
什么是女性文学?泛指女性作家的全部 作品,包括女性作家的“性别文本”和“政 治文本”。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是中国新文 学的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但 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90年代初, 1995——1996年形成高潮。
一、女性作家群的涌现: 80年代女性作家群大量涌现。 1、“五世同堂”,队伍壮观。 第一代:冰心等 第二代:丁玲等 第三代:韦君宜、杨绛、陈敬容、郑敏等 第四代:宗璞、茹志鹃、刘真、黄宗英、 杨沫、柯岩等
中国大陆的女性书写史中,林白的长篇 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无疑是一个具有革命 意义的女性文本,不光是由于它的奇特的文 本生成方式,它的关于女人成长史、关于女 性隐秘心理及其性感体验的大胆书写,还由 于它所引起的巨大的争议……所有这一切, 都使它成为了一项“运动”,而不在是单纯 的一本书的出版…… ——徐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 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林白以其巨 大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理论感悟能力,用女 性自传或准自传的记录形式写作而成的这样 一部关于女人成长的小说,从写作实践的意 义上完成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认同过程。 她在艺术上的卓绝的勇气,她的奇妙语言生 成方式,她所表现出来的女人对性的另一种 不为人知更不能为人所道的隐秘体验,以及 她的随意而散漫的小说结构,正是埃莱娜· 西 苏所认定的那种女性躯体写作的特征。
《一个人的战争》显然是林白最精彩的作 品,它如此彻底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 那种渴望和欲求,那些绝望和祈祷。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 自己,一面墙自己挡着自己,一朵花自己毁 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 嫁给自己。”(自恋)
小说中的女孩多米被不停地背叛着,伤 害着,她无法抗拒和改变,于是不停地逃跑, 关闭着一扇扇身后的大门,把自己推向更小 更幽深的角落,终于实现了自己嫁给自己的 想法,与这个世界彻底地隔绝开来。 “因为太过自爱,而拒绝整个世界。” 这是一个纯粹的女人的故事,那些非常 个人化的女性经验,从那些狭窄的历史缝隙 之间涌溢而出。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陈染:
1962年生于北京。 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 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 获文学士。曾在北京做过 四年半大学中文系教师, 后调入中国作协作家出版 社做编辑。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女 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的历程,是女 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从 “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到女 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再到女性的自我发 现,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由混沌、朦 胧到觉醒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四、女性文学的贡献: 1、题材上的继承与超越。 女性文学在题材上主要表现两大世 界: (1)内在世界:爱情、性、女性的 处境和命运。 (2)外在世界:对社会、国家、民 族、人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