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注射剂-66页PPT资料
中药注射剂-66页PPT资料
3.活血类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 病.涉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合并 休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 等。
4.抗肿瘤类 对肿瘤的治疗侧重 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两方面,主公用于放化疗的减毒增 效,作为抗癌的辅助治疗药,提高 患者生存质量
5.扶风类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6.其他 除以上五类以外.中药注 射剂在治疗皮肤病、痔疮等病种上 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此外,有一 类特殊注射剂为中药来源的化学药 品,即最初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现 已人工合成的注射剂
200-400mg/次,qd
注射用血栓通
600mg/次,qd
250-500mg/次,qd
红花注射液
40ml/次,qd
5-20ml/次,qd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15ml/次,qd
5-10ml/次,qd
天麻素注射液
1000mg/次,qd
600mg/次,qd
3.溶媒选择与溶媒量不当
中药注射剂的稀释溶媒非常关键---其成分复杂,且受液体浓 度、PH值及储存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与不当溶媒配伍往往会 发生变化。
双黄连事件
2009,2月9日至10日,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 治县发生3例疑似双黄连 注射液使用不良反应事 件,并造成1例死亡
2009年2月12日晚,卫 生部新闻办发出紧急通 知,要求立即暂停使用 、销售并封存黑龙江乌 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 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 黄连注射液”
SFDA公布的出现严重ADR的中药注射剂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CMI
三、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
中药注射液的诞生标志: 20世纪30年代: 柴胡注射液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研制出“抗601注射液”、
“20l—2(板蓝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用于临床 70年代,全国各地试制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骤增,有资
料报道的就有700多种 2019-2019年间,全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平均增长率高达
国家不良反应中心收到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显示, 11%的病例存在明显超适应症用药现象,用于风寒感 冒或肺气肿,甚至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子宫肌瘤等
2. 超剂量应用
国家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报告分析显示: 超剂量使用是ADR重要诱因。 特别是老年人、儿童超剂量使用。
数据库报告显示,使用双黄连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 儿童患者中,27%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用药现象
近年来重点通报的品种
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药品不良反 应信息通报》,重点通报了以下品种:
葛根素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刺五加注射液 茵枝黄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剂 清开灵注射剂 炎琥宁注射剂 红花注射液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表现
表1 不良反应临床症状
表2 ADRs表现及涉及的系统
缺点: 1.生物屏障弱,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2.刺激性大,易产生疼痛,患者依从性低。
中药注射剂 使传统中医药在急重症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已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地带
近10多年来,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不断增加
1960-1993年780篇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注射剂引起的仅占6.3 %;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 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 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 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 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 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总的说来,在上古时代,埃及、希腊等文明古国的药学 知识,比中国更丰富,但是,欧洲自进入中古黑暗时代,就停 滞不前了。中药不同于国其他科学技术学科,它源远流长,是 一个伟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我们充分的论据证明,从公元2—3 世纪汉代后期的《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到1765年清代中期的《本草纲目拾遗》,约1500年间,我国 药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此后西方后来居上,化学药品占了统 治地位。
1990-2019年460篇129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注射剂引起的占55.62 % 2019-2019年中药ADR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5%, 中药注射液 ADR报告占中药ADR的77.5%
2019年,清开灵、双黄连、葛根素、复方丹参、茵栀黄、鱼腥草等中药 注射液占中药ADR的75%
六、中药注射剂ADR回顾
以血塞通为例
注射用血塞通说明书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一次200-400mg;静脉注射一次200mg 临床上超剂量使用情况
典型病例:患者,男,63岁,因脑梗塞静脉滴注注射用血 塞通800mg。用量与说明书不符,超剂量使用。
药品名称 注射用血塞通
静脉输液给药剂量不合理
不合理剂量
推荐剂量
800mg/次,qd
主要表现如下 : 超适应症用药; 超剂量应用; 溶媒选择或剂量不当 联合用药; 过敏体质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
1.超适应症用药 不问起病原因,不管是否对症,临床往往流行: 发烧 →清开灵针 感染 →双黄连针 心血管病 →复方丹参针
以清开灵为例
主要成分:珍珠母、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金银花等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适应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烧 注意:发烧≠清开灵。“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
。
2 、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报道较多: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损害。
变态反应多见
2/3以上为变态反应,表现形式多样,可发生 于任何系统和器官。多表现为典型的Ⅰ型变 态反应,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ADR类型及构成比
注:为便于表述,系统分类中加上了变态反应,并细分为过敏反应、药疹、 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指出现全身性的过敏症状,包括药疹,头晕、心慌、 出汗等一系列症状,但未达到过敏性休克的程度;药疹指仅出现各种的皮疹 而没有全身的过敏症状。
SFDA接到报告,云南 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 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 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 两批次刺五加注射液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例死亡 2019年10月14日通报 检验初步结果显示, 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 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 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 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 题。
茵栀黄事件
2019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 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使 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后, 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 死亡。
1975~201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药学期刊。可能发生ADR的 TCMI有51种,计2600例。
3、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中药成分中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 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试验减少,因而中 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
4、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标 准控制水平的制约,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 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可能不同, 无法做出确切的结论。有中药注射剂的不良 反应的报道就与生产的批次有关。
鱼腥草事件
2019年8月,首次通报鱼 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 不良反应。截止2019年6 月,国家ADR监测中心共 收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 应报告5448例。严重 ADR258例,死亡44例。
2019年6月1日暂停使用和 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 注射剂。
刺五加事件 2019年10月6日,
临床应用,三类最多(占92.7%)
抗感染 10.2%
抗肿瘤 24.4%
心血管58.1%
四、中药注射剂分类
中药注射剂按功能主治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
1.清热类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 中药注射剂占多数,多用于抗细菌 和病毒感染,用于耐西药的细菌及 病毒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群 体
2.补益类 主要用于各类虚证, 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注射剂。
五、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静脉给药: 优点: 1.吸收快、起效快、血药浓度高; பைடு நூலகம்.有效原形吸收完全,无首过效应; 3.与肌肉注射比刺激性小,病人接受程度高 缺点:
没有生物屏障,易引起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 药物成分经肌肉毛细血管吸收,不经胃肠道吸收。 过去各地方批准的老品种多为肌肉注射液
优点: 有效成分原形吸收,药效作用也较快。
种的注射剂
清开灵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显示,81%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8%存在多种 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现象;合并用药品种在1-6种之间
湖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有162例 (53.64%)不良反应为合并用药,少则合并1种,多则合并5种药物,其中5例 为纯中药注射剂配伍使用,157例为中西药配伍使用。
1.双黄连注射液 2.鱼腥草注射液 3.清开灵注射液 4.穿琥宁注射液 5.刺五加注射液 6.茵栀黄注射液 7.葛根素注射液 8.丹参注射液 9. 香丹注射液 10.莲必治注射液
12. 血栓通注射液 13. 灯盏花素注射 液 14. 七叶皂甙注射 液 15. 参麦注射液 16. 生脉注射液 17. 红花注射液 17. 喜炎平注射液 18. 脉络宁注射液
药品名称 注射用血塞通
静脉输液溶媒种类不当
错误溶媒 0.9%NS
建议溶媒 5%-10%GS
注射用血栓通
0.9%NS
10%GS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复方NS
5%GS或0.9%NS
参麦注射液
0.9%NS
5%GS
我院部分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及注意事项
4.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液组分复杂,联合应用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显示,80%的患者有合并用药,合并使用了1-4
表3 引起ADRs前10位药物及ADRs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