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护理优秀课件

传染病护理优秀课件


1)体温上升期:是病程中体温升高的阶段。体 温逐渐升高,伴有畏寒,可见于伤寒、细菌性 痢疾等;若体温急剧上升至39℃以上,伴有寒 战,可见于疟疾、登革热等。
2)体温持续期:是指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并 持续一段时间的阶段。见于症状明显期(极期)
3)体温下降期:是指升高的体温缓慢或快速下 降的阶段。有些传染病,如伤寒、结核病等多 需经过较长的时间(如数天) 才能降至正常;而 疟疾、败血症等则可在短期内(如数十分钟内) 降至正常,同时常伴有大量出汗。
4)回归热: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 再次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等。 5)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规律的热型,可见于 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
发热的护理评估:
1、病史:流行病学特点
发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退热情况。 是否伴有皮疹、黄疸、腹泻、头痛等。 2、身体评估: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
2、采取合适有效的降温措施: 1) 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冷敷等。 2) 药物降温:柴胡、安痛定等。
第二节 传染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皮疹
发疹性传染病:
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发疹。 皮疹(外疹)
发疹 粘膜疹(内疹)
皮疹的形态可分为4大类:
1)斑丘疹:
斑疹呈红色不凸出皮肤,可见于斑疹伤寒、猩红 热等。
丘疹呈红色凸出皮肤,可见于麻疹、恙虫病和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斑疹和丘疹均为充血疹,压之褪色。
玫瑰疹属于丘疹,呈粉红色,可见于伤寒、沙门菌 感染等
4)荨麻疹: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蠕虫蚴移行症和丝 虫病等
皮疹的形态可分为4大类:
出血疹:也称瘀点,相互融合形成瘀斑。 多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
有关
病毒性肝炎
护理
保健指导:
1、对病人的指导:慢性肝病病程长且 易反复发作,注意个人生活调养;宣传 肝病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讲解 本病的病因、诱因及传播知识。
病毒性肝炎
帮助慢性病人建立正确的行为:
(1)积极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2)加强营养。避免三高饮食,忌烟酒。 (3)用药慎重,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做好家庭的消毒、隔离工作。 (5)定期复查,合理治疗,规则用药。 (6)病原学阳性者不得从事献血、托幼、
③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发疹的常用护理诊断: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及其代 谢产物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有关
发疹的主要护理措施
① 观察出疹与消退情况, 有无色素沉着,结痂等。
②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注 意保暖,病人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发疹的主要护理措施
③局部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忌用酒精与肥皂水 擦拭。内衣要清洁 干燥舒适,勿抓挠, 以免损伤皮肤。
热型及其意义:
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 诊断意义。可通过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 温曲线进行观察。常见5种热型:
1)稽留热:高于39℃以上, 24小时相差不超过1℃。
2)弛张热:高于正常体温,24小时相差超过1℃, 常见于败血症。
3)间歇热:24小时内波动于高热和正常体温之间, 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餐饮工作。
护理
病毒性肝炎
护理
凡接受输血、大手术应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检 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由血 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炎
传染病护理优秀课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 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两者 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 一定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 才称为传染病。
第二节 传染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发热
感染性发热:大多数传染病都可引起发热,
如流行性感冒、恙虫病、结核病和疟疾等。
非感染性发热:见于肿瘤、结缔组织病、
概述 肝炎。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
(TTV)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
常见护理诊断和措施
护理
病毒性肝炎
1、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胃肠功能障碍,食欲
下降、呕吐、消化和吸收异常有关
3、体温过高:
4、潜在的并发症
5、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与肝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
是否伴有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
发热的常用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释放致热原有 关。
2、其他护理诊断:如:营养失调—低于机 体需要量等。
发热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1、监测病情变化:体温。发热过程、热型、 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实施降温措 施,观察降温效果及有无虚脱等。
3)庖疹:多见于水痘、单纯疱疹和带状疱 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亦可见于立克次体 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若庖疹 液呈脓性则称为脓庖。

发疹的护理评估:
① 病史: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部 位等,有无其他不适如发热等。
② 身体评估:生命体征及全身一般情 况。观察皮疹的大小,形态,有无融合, 合并感染及消退情况,及全身皮肤粘膜 有无红肿,淋巴结有无肿大。
发疹的主要护理措施
④口腔黏膜疹的护 理:保持口腔清洁, 黏膜湿润。
⑤眼部护理:观察 结膜充血、出血情 况。防止继发感染。
病毒性肝炎的护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 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 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 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者称为非甲~戊型
及血液病。
发热常见于传染病,但并非传染病所 特有。
外源性致热原
内源性致热原
发热程度:
临床检测体温分为口腔舌下体温、腋下体 温、直肠体温(肛温) 。其中,口腔和直肠 需探测3分钟,腋下需探测5~10分钟。以口 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程度可分为: ①低 热:37.5℃~37.9℃; ②中度发热:38℃~38.9℃; ③高热:39℃~40.9℃; ④超高热:41℃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