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1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 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且理想与目标切合实 际。
• 比如自己的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
满足自我
• 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我 很丑,但我很温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首 先是一个能够真诚地自我接纳的人。 •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 3.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 4.好学乐学,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高的学习 效率。(较强的学习能力) • 5.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乐观、充满自 信)6.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健康的标准
过去的健康观
1、健康就是无病、无伤、无残。
见到的事实
无病、无伤、无残的人也有 过得很痛苦。
身体不好的人,心情往往也不好。 无所事事的人,往往心情不好, 身体也不好。
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没有关系。 3、无所事事不会影响身心健康。 4、紧张的心理状态不会影响 身体健康。
许多人的身体疾病源于紧张的 心情。
“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催眠大师》
徐瑞宁(徐峥 饰 )
任小妍(莫文蔚 饰)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
•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 己的能力。
信任自我
• 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 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 初生牛犊不怕虎
悦纳自我
• 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 快地接纳认同。 • 第一,接受自己的全部。 • 第二,无条件的接受自己。 • 第三,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 悦纳自我就是高自尊
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发展的。
调适自我
• 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 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 •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 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 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 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设计自我
•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高效 率地学习、研究,而且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吸取他人所长,开拓自己的视野,转换考虑问题的 角度,从别人那里得到有益的启迪。 •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 大学时代应重点解决的人生课题。正由于此,以维 护、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宗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控制自我
•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 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 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境的 行为方式。
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劳动
促进了人的食欲,而节制可以防止他贪食 过度。——卢梭
调节自我
• 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 、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 、选择、变革和调整。
成长烦恼——抑 郁 情 绪
• 案例描述:小琳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 。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 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 ,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 去医院精神科检查,诊断结果是她患了抑郁症。 • 案例分析:小琳因目标未能实现,心里产生了较强的挫败 感,从而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这表明小琳需要提高心理 承受力。不是每一件事情目标明确就一定能够实现的,特 别是在具有竞争的环境里。影响奖学金获得的因素既需要 付出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与 考试时的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挫败感中找到自己 的不足,才是提高心理承受力的根本。 • 建议:小琳需要找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帮助,需要好朋友的 开导,多进行换位思考。
目 录
• 一 • 二 • 三 健康 心理健康 为什么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四
• 五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导入新课 <<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懂得了解自己,是个迷茫的人; 如果你想做一个健康快乐,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 如果你想做一个内心阳光,不断努力和不断进步的人; 你要了解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做心理健康的人。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一进入高校,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适应问题
。而且,在此后的几年大学生活以及将来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随 时都有可能会遇到生活适应问题。适应能力与学生成绩并不是一
致的,它不是指现有的具体知识、技能如何。适应不仅与能力有
关,而且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个性有极大关系。适应性不是固定不 变的,它具有灵活性,并能充分地开发。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群体的意义
• 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 • 适应生活的基础 • 学业的保证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的一句至理名言,它凝聚着人类的伟大智慧。在人类漫长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历史过程中,无不充满着对自我的探索。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定型,在思想上
、观念上、行动上都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才能扬长避短,把自己塑造成为理想中的人。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并 且悦纳自己,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空一切。他们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把握自己的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 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 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志: 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 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 有效率的生活。(1946年)
我们对心理健康做如下定义:
• 1.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 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以及人格处于相对 稳定的状态。 • 2.说得通俗一点,心理健康最简单的指标: 在同样环境下,活得更久。
社会适应健康
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和行为,能 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使自己 在各种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 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 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下不断进 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道德健康
就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 要,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是非 的能力,能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来约束、 支配自己的言行,愿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
第一讲
漫步心灵花园 聆听青春足音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 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最好 的资金。 ——斯宾塞
学习地图
人们通常会认为,智商高的人一定是心理健康 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发现,高智商的群体却是心 理问题冲突比较多的群体。一个人要想人生成功,智 商当然很重要,但更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情商。然而, 一个人即使智商、情商都很高,但由于健康的问题而 没有机会去实践,也难成功。国外最近流行一个词叫 健商,即懂得如何保持健康的意思。有人曾形象地比 喻:健商是1,情商和智商是1后面的两个0,有了1, 两个0才有意义。因此,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 重大问题。面对莘莘学子,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 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健康心理对人生发展有什么样的 意义?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带着 这些疑问开始我们的健康旅程吧!
• 一个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打水 。 • 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 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 一日,农夫天天只能从河里担一桶半水回家。 • 一天,在河边,有裂缝的桶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了口:“我觉得很 惭愧,因为我有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开满了花,而另外 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在你那一侧的路 上撒了花籽。我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 经常从路边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陷 ,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来装扮我的家呢?” 我们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自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和缺点。倘若我们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 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
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
• 心里正常: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 说,不包含具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咨询) • 心理不正常:具有典型的精神障碍(俗称精 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精神病学) •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是属于“ 心理正常”的范围,前者是一种处于动态平 衡的过程,后者是一种动态失衡的过程。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健康由什么决定
遗传 社会 医疗 气候 自我保障 15% 10% 8% 7% 60%
自我保障
合理营养 适量运动 戒烟戒酒 心理平衡
二、心理健康
6
健康的定义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 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 虚弱的状态。”
人 的 属 性
生 物 属 性
心 理 属 性 社 会 属 性
1989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定义扩充为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 德健康。
生理健康
是健康的基础,指人 体结构完整,生理功 能正常。
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与环境相适应。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则总是以歪曲的观念
看待自己与环境,要么自卑而多疑,要么抑郁而敏感,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不恰当 的位置,并以不恰当的方式评价自己,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缺乏自知之明,这 就使自己的心理永远无法平衡,也就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心灵鸡汤:一只破桶带来的启示
道德健康的核心是“仁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