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活动探究教案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
2、了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3探究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
4分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评价新词新语。
2、难点:如何评价新词新语。
3探究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
活动用时:一课时活动过程预设布置活动内容:1:搜集整理新词新语。
2:了解新词新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试着探讨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4:搜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的文章一:导入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还是有优点的哦。
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就会心里嘀咕了:这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吗可爱=可怜没人爱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词语很多,在网上是特别流行,很新颖、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点评学生所列举出的词语网络上有新词新语,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等都有新词新语。
关于新词新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二:认识感悟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新词新语。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收集整理的新词新语并做简要的说明。
以十个为宜参考词汇:社会生活类1:知本家、RMB、DV、DIY、边缘化、性骚扰、漫游、下载、下课、灰领、付学费、低保、玩转、“421”、双赢、SOHO一族、黑恶、另类休闲旅游类:驴友、负离子、森林浴、绿色旅游、玩家、星级等。
商业类:断码、量贩店、仿建、车市、灰色市场、均价、扩销、错峰等。
社会生活类2:愿景、丁克家庭、猫腻、黑洞、磨合、地毯式、峰会、反超、跟进、缺位、西部文化等。
环保类:绿色壁垒、石漠化、白色垃圾、断流、环境科学、环境激素、空气质量、藏羚羊科技类1:液晶电脑、蓝牙、CEO、CFO、黑客、生物芯片、干细胞、暗物质、背投电视、编程、波导、磁控经济类1:双赢、作秀、脱口秀、电子货币、世界银行、套牢、发烧友、国脚、扳平、反超、拉力赛、逼抢、赛季、外援、极限运动……医药卫生类:禽流感、非典、苏丹红、瘦肉精、抗药性、强迫症、刨冰、微波炉、干红葡萄酒等。
经济类2:“三农”、软着陆、按揭、价格战、并购、撤标循环经济、熊市、牛市、垃圾股、蓝筹股、实名制科技类:转基因、纳米、彩显、失能武器、信息库、环境武器、军演、虐俘、闪盘政治法律类:和平崛起、FB、问责、和谐社会、反恐、不作为、特别法等。
新相亲名词曝光率与人气指数最高的:万人相亲情感交际圈新相亲主义相亲三部曲富二代征婚相亲专业户性格配对婚姻猎头入赘富家女结婚焦虑症。
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汶川大地震生命爱心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南方雪灾众志成城油价上涨节能减排小结:新词新语有着新颖、形象、通俗易懂、便于交际等特点,这是新词新语之所以能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学们要提高自己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就应该向生活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新词新语。
用新词新语反映新的生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梳理探究1下面,为加深同学们对新词新语的认识,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从政治、科技、文化、生活、网络等几方面,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和一个你最不喜欢的新词新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放手让学生梳理,并把自己的梳理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整理自己的想法,师生交流、共同探究。
并对学生的梳理探究作适当的点评。
提示: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词语用法、产生途径、使用场合、文化品味、语言规范及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究小结:梳理探究新词新语,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和运用。
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新词新语的品味与规范,新词新语的含义与运用,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同学们深入思考。
今天我们涉及到的这些新词新语,有的有文化品味,有的新颖形象,有的粗俗不雅,有的费解抽象。
看来新词新语真的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啊。
因此同学们既要学会运用,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更要学会辨别,粗俗不雅的要坚决抛弃,这样才能净化文字,更好的反映生活。
2讨论探究新词新语的产生的途径通过搜集新词新语来进一步探究这些新词新语的文化内涵。
明确新词新语产生的基础是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反过来,新词新语又折射出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让学生从中走个来回,有利于加深对这两个方面的理解。
A、利用现代汉语既存的构词法创造新词语1、利用汉语词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在原有语素基础上加词缀或准词缀构成新词语:多: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等。
炒:炒股、炒明星、炒新闻、炒外汇等。
准:准新词、准词缀、准规范等。
感:手感、质感、群体感、失落感等。
热:留学热、汉语热、寻根热、文凭热等。
2、利用汉语句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词根复合法创造新词语:联合式:评估、帮教、网络、音像。
主谓式:自测、自营、自销、空调。
动宾式:寻根、扶贫、打工、扫黄。
偏正式:共建、立交桥、朦胧诗、反思文学。
动补式:搞活、走红、理顺、走俏。
3、利用汉语修辞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这里由“人格”仿出“国格”。
又如:由“文盲”仿出“科盲”“舞盲”,由“国手”仿出“国脚”,由“妇科”“儿科”仿出“男科”,由“晕船”仿出“晕镜头”等,均是利用了修辞学造词法中的仿词法来创造新词。
B、旧词新组合而成新词语,即利用已有词语进行重新搭配,组合成新词语。
如“试管婴儿”“拳头产品”等等。
C、缩略语如:倍增、科普、委培、家教、环保、成教、超市、待业、微机、影视、三讲、三个代表等等。
D、吸收方言词及港台词语而成新词语这类词语的结构类型与汉语语汇既存的结构类型基本一致。
如,源自北京方言的新词语:帅、棒、大款、练摊儿、火、宰人;源自港台词语的新词语:看好、资深、连锁店、服装城、写字楼、传媒、共识、运作、纯情、认同等等。
E、旧词新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转移。
如“她是女强人”中的“强人”一词,旧指“强盗”,后旧义消失,被新义“强者”“能人”取代,属词义转移现象。
同类的现象还有“班子”“持平”等等。
2、词义扩大。
如“亮相”一词,原义是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静的姿势,现已扩大为表示各种形式的公开露面或表演。
相似情况的词语还有“污染”“爆炸”“黄牌”“出台”“下课”“小儿科”“红眼病”等等。
3、旧词复活。
指那些已消亡的旧词又被重新启用,如“老板”“小姐”“先生”“千金”“大甩卖”“当铺”“董事长”等等。
F、新的外来词语有下列几种:1、音译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而成新词语。
如托福TOFEL、香波shame、可口可乐coco-cola、克隆clone、席梦思simmons、雪碧s、桑那浴sauna、保龄球bowling等。
3、意译词语,即运用汉语合成词的构词规律,将外语词按语意翻译过来而成新词语。
如代沟generationgae、复印coeOffice的缩写,泛指在家办公或小型创业者。
特色是自己掌握,调配工作时间,其实也是过去所谓“自由业”的新诠释。
不过,目前受到关注的SOHO族,又特意指善于利用通讯器材、电脑、互联网、由三五个同好者合租的自由工作室;或干脆连办公室租金也省了,以家为工作室的专业人士,只接案子工作,不到公司上班。
“421”: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模式家庭环境激素:就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它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最终归结到使生殖机能失常。
附、中小学流行语简析胡宗哲中小学生流行语产生的原因中小学生流行语的产生绝不是偶发现象,现在它已成为中小学生所追求的各种时尚中最有活力的。
如果谁不懂得几句流行语,他在同学中间就显得不合潮流,就会受到嘲笑和冷淡。
那么为什么校园流行语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剖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1学生之间相互模仿,追求时尚。
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发展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小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很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容易跟风。
他们认为使用流行语就是一种最前卫、最现代的标志,否则就会为同学群体所耻笑。
2宣泄压抑、孤独的心理。
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流行语是宣泄对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不满。
由于现代的中小学生在家背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的压力,在学校又负担着要为老师、学校增光添彩的任务,同时要为自己的未来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压抑、苦闷、孤独、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无法与父母、老师沟通,只能通过编歌谣、仿套歌词、诗词进行宣泄。
因此这些流行语幽默、反讽意味非常浓厚,而中小学生的心理也在传诵这些流行语中得到了抚慰。
关键在于正确引导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流行语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中小学生心理的扩散,但由于其大部分内容的粗俗、低级趣味,因而又影响他们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既能提高中小学生自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因为它们的不规范性,不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流行语。
1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
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因此我们就应运用喜闻乐见、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手段,教会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
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创造和运用既具时代感又比较高雅的流行语。
2多疏导,忌堵压。
中小学生在创作流行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作热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这就说明我们的中小学生之所以在作文时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决不是他们缺乏创作动力、写作技巧,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能够用平等的态度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那么他们也就不需要通过偏激、趣味低下的流行语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3创造高雅的流行语。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者都可以发挥自己对语言驾轻就熟的优势,创造出高雅、生动的流行语,为我们的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既满足了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能使他们得到较为规范、高雅的语言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趣味低下的流行语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