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一、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个人来说,将为他终身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校来说,有利于学校的控辍保学;对国家、对民族来说,意义更加深远。

在我国,义务教育承担着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广人多,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将使众多的人口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

因此,没有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教兴国战略。

无论从个人的成长,还是从富国强民的高度来说,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迟不容缓。

二、影响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学校因素。

第一、学校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督导评估”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近年来,为了迎接督导评估检查,许多学校领导“重硬件,轻软件”,重“控辍保学,重迎检资料,轻教学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学校“以研促教”成为空话。

首先,学校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的次数极少。

根据笔者多年的了解,多数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极少,缺乏教学调研。

其次,教研组没有明确的教研课题,教研活动单一,搞形式主义,无非就是组织教师听几节课,完成任务了事。

第三、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多数老师任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厌学情绪不断滋生,辍学转学情况严重。

第四、绩效考核没落到实处,成为一种形式。

很多学校领导怕拉大差距后产生不和谐因素,绩效工资依然存在简单分配的情况,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得到有效的调动。

2、家庭因素
第一、多数家长意识不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在家不督促孩子温习功课,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觉得孩子只要能认几个字,会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将来能打工挣几个钱就行。

第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

在孩子的教育上无法形成“家校合一”教育机制。

第三、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动辄吆喝打骂,言行粗暴,造成孩子逆返心重,对学习不感性趣。

3、社会因素
第一、读书就业难是主要原因。

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意义缺乏认识,读书就是为了分配工作的思想在家长和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本来升入高等院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考入高等院校国家也不一定分配工作,许多家长和学生一时适应不了社会的用人改革制度,所以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第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如影视和网络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毒害至深,青少年正处身心发育阶段,然而,特别是港台的功夫片、言情片盛行,使青少年儿童盲目效仿,小小
年纪就开始谈情说爱,或者打架斗殴。

另外,网络更是毒害青少年儿童的罪魁祸首,许多孩子由于迷恋网络,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对学习完全置之不理。

第三、拉关系,走后门的歪风邪气较严重,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许多教师一心只想在县城等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工作,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只需凭借某些领导给基层的学校领导打个招呼就可以借调走人,而不需要行文调动,致使基层学校领导工作不好开展,缺编后只好请代课教师充数,试想,在着种情况下,学校的教学质量怎能提高呢?
第四、教师待遇不尽人意,学校留不住人才,教师流动大。

一些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乡村教师纷纷涌向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谋职,有的干脆跳出教育部门,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新分配的教师由于经验缺乏,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好不容易培养个人才,人家又通过借
调、调动、或是考公务员离开了学校。

同时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敬业思想不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乡村教师耐不住“清贫”与“寂寞”,在拜金主义思想的鼓动下,动摇了自己的事业心,许多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想方设法从事“第二职业”,教师敬业精神严重不足。

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偏低。

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不交任何费用,学校没有经济来源,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无力改善。

第五、编制差,教师教学任务重。

很多教师每天能完成教学任务都不容易,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第一、学校应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学校要靠管理出成绩,向管理要质量。

首先就应该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着重抓好备、教、辅、研、考几大方面的工作,重实效,防止走过场。

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要兼课,至少任一们主科,要经常听老师的课,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消除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开展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等,要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提倡只评而不比,这样有利于教师评课时以一颗真诚的心,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吸收他人的优点。

各个教研组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不追求教研课题的高深,但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相信,教学质量提高了,就不愁留不住学生,“空辍保学”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第二、许多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不开一次家长会,然而许多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又不高,难怪他们对孩子的学业重视不够。

所以,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好家长会,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搭起共商教育良策的桥梁,并且要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教育孩子的良方。

第三、首先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

进入高等院校,不是孩子读书的唯一目标,而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使孩子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从小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为将来的终生学习和生活打基础,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协同教育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市场秩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我们的下一辈人着想,为国家的发展大计着想。

再次,政府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要为教育部门着想,除特殊情况外不凭关系轻易调动教师,教师的调动要通过编制委员会核编,教育人事部门行文调动,要保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五、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愿学校、家庭、社会和广大教育同仁共同携手,为我们子孙后代和民族的兴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校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

在当前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农村中小学一定会认真实践,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一定会尽快地得到解决,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