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导论(第1章)概述

物联网导论(第1章)概述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 景, 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迅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响应。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 告》中,把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
(1)全局性共享性 (2)局限性 (3)应用相关性
物联网的交互特征
(1)信息传送的可靠性 (2)时效性
物联网的信息处理特征
(1)目的性 (2)尽量减少人的参与 (3)辅助决策与决策
1.2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
1.2.1 信息采集处理流程 1.2.2 物联网基本结构 1.2.3物联网层次框架
1.2.1 信息采集处理流程
2010年10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中 将包含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4月:财政部和工信部共同制订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物联网的发展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于此同时,工信部将本年度标准化的 重点放在了物联网标准的制订上。
面向物的定义: 在智能空间,被辨识的、拟人化操作的物,通过界面连接,与社区、环境和用 户进行交互。 面向语义的定义: 利用适当的建模解决方案,对物体进行描述、对物联网产生的数据进行推理、 适应物联网需求的语义执行环境和架构、 可扩展性存储和通信基础设施。
3 我国及国际组织对物联网的定义
我国的定义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做了这样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 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 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 伸和扩展的网络。 国际组织的定义
2005年: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提出:通过一些关键技术, 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
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发布了日本新一代信息化“i-Japan”战略。
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提出到 2012年实现“ 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
欧盟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 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感知特征
5.噪声
在源信息传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会对所传送的信息造成影响,产 生信息的畸变,严重时会时信息无法获得;另外,由于源信息的采集和处 理不可能绝对保证数据的精度,会产生误差,因此,我们将产生的误差和 传输过程中对信息的干扰统统认为是噪声。噪声对信息非常有害,因此在 信息处理过程中消除噪声也是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1.2.2 物联网基本结构
1.2.3物联网层次框架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应用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1)RFID (2)EPC (3)短距离通信技术 (4)互联网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RFID与EPC技术 (2)感知控制技术 (3)无线网络技术 (4)中间件技术 (5)智能处理技术
前言与主要内容
*背景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是以计算机技 术为代表的、包括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 能科学等在内的多种技术与科学融合与扩展,是继互联网后 的又一次融合拓展与创新。
*主线
以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和特征为主线,由3篇13章构成。
*适用范围与参考学时
普通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和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教材,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资料。参考教学学时为80学 时,其中课堂教学75学时,实验教学5学时。
4.信息处理与应用
经过传输到达的源信息需要进一步处理,将该信息处理为人或机器能理解的信 息,如采集的温度信息,需要将它转换为具有物理含义的摄氏或华氏温度表示。 处理后的源信息需要加以应用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如我们获得了天气温度信息 后,就可以提供气象服务,人们就会知道冷暖、就会根据温度的情况添减衣物。
2012年2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和《关于物联网 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两项政策,积极引导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2013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多部委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拟定关于物联网发展的 10 个专项计划。 2014年1月:国务院在召开的全国物联网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中明确指出,需突 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多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2015年3月:国务院在《201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战略,更加明 确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教学安排
4学时
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1 物联网的起源
1.1.2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3 物联网的特征
1.1.1 物联网的起源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
1.源信息采集
源信息采集就是采用各种传感器获取监测对象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 的信息,或采集监测对象的图形图像信息。源信息采集首先需要有监测对 象,该对象可是物、人、或者是其他实体;其次,源信息的采集需要传感 器,包括摄影摄像等方面的设备,因此,源信息采集所用的传感器的种类 非常多;第三,源信息的采集不仅仅只采集监测对象的一种信息,可以同 时采集多种信息。
目录
第1篇 感知控制层
第1章 概述 第2章 RFID与EPC编码 第3章 传感器技术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2篇 传输网络层
第5章 短距离通信技术与信息融合 第6章物联网通信系统与传输网 第7 章互联网与IP通信 第8章移动通信技术
目录
第3篇 综合应用层
第9章中间件技术 第10章云计算与大数据 第11章 物联网定位技术 第12章 物联网安全 第13章 物联网综合应用案例 附录1 实验 附录2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 仪器仪表
习 题
1. 物联网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 2. 学术界、我国及国际组织对物联网是如何定义的? 3.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试简要给以说明。 4. 一般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其主要作用如何? 5. 物联网的系统结构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6. 物联网框架主要由哪些层次构成? 7.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哪些? 8.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出几个应用场景。 9. 能否举出一些你身边物联网应用的例子?这些例子都应用了物联 网哪些技术?
2010年开始至今,物联网发展迅速,主要 国家重视,我国尤为重视。
1.1.2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按照它的中文与英语(The Internet of Things)字面来解释,即为“物”的互联网。这意味着“物联网”或“The Internet of Things”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网:具有互联网的共性; 物:被寻址,可以“产生”信息、交换信息; 信息:可以加以应用。
第1章 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掌握物联网的概念 与定义、物联网的特征、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物联网的基本 结构、物联网的层次框架。

本章知识点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的特征 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 物联网的基本结构、物联网的层次框架
2. 源信息处理
一般来说采集的源信息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通过通信系统的传输 传送出去。这是因为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一般是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而这 样一个信号不能直接由通信系统传送,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编码、变换才 能传送。
3.信息传送
信息传送就是将经过处理的源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送到信息处理与应用部分。 它主要由通信系统组成,包括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最简单的传输系统是两根导 线。
物联网应为人服务,能满足人的某些方面的需求,如果 不能为人服务,它是没有意义的。
2 学术机构对物联网的定义
面向互联网的定义:
“全球化的基础设施,连接物理与虚拟的对象,以应用其捕获的数据和 通信功能。这个基础设施包括了现存的和演进的英特网和网络,它将提 供特殊的对象识别、感知和连接能力,以作为开发独立的、协作的、服 务和应用基础。这些将是由高度自治的数据捕获、事件传输、网络互联 和交互为特征的“。
1.3.2 物联网应用
*智能物流 *智能交通 *智能家居 *环境监测 *金融与服务业 *智慧医疗 *智慧农业 *智慧工业 *智能电网 *国防军事
1.4 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学科及其知识体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 计算机系统与结构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工程
2013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展上,美国电信企业将物联网推向了高潮 。美国高通已于当年1月推出物联网(IoE)开发平台,全面支持开发者在AT&T的 无线网络上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
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启动了物联网 示范工程。 2010年3月:的国务院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