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对“10%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A. 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 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C. 将10g氯化钠溶解在90g水中所得的溶液D. 将食盐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2.下列洗涤或去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 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油污C.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面粉B. 冰块C. 花生油D. 蔗糖4.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 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C.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5.如图,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B. 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C. 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 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6.曼曼用盛有150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bB. ①~③溶液中,只有②是饱和溶液C. 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③>②>①D. 若将②升温至t2℃,固体不能全部溶解7.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

其中可行的是()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 ②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8.下列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 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 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 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9.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B. 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加C. 乙试管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D. 乙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增加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5℃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 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C. 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 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2.分类思想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常见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臭氧和氮气B. 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2O3C. 常见的溶液:生理盐水、稀盐酸、液氧D. 常见的有机物:CH4、C2H5OH、CO13.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C. 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D. 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14.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B.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15.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B.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排气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D.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16.夏季暴雨前,常出现“闷热”天气,此时鱼塘中鱼儿往往有“浮头”(浮出水面)现象。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

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C.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D.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1)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

(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任填一种)。

(3)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

(4)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5)在80℃时,将150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4)要从甲、乙的混合物中提纯甲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6)在t2℃时,用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甲_____乙(填“>”、“<”或“=”)。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0%,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即溶液中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0,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或溶剂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9:10。

【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0,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或溶剂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9:10。

A.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0,选项中溶质和溶液质量之比10:100=1:10,故选项含义正确,不符合题意;B.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选项中溶质和溶剂质量之比10:100=1:10,故选项含义错误,符合题意;C.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选项中溶质和溶剂质量之比10:90=1:9,故选项含义正确,不符合题意;D.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选项中溶质和溶剂质量之比等于1:9,故选项中含义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解析】略3.【答案】D【解析】【分析】A.从面粉放到一定量的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B.从冰块放入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中混合物去分析解答;C.从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去分析解答;D.从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去分析解答;记住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A.面粉放到一定量的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A错误;B.冰块放入水中,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故B错误;C.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C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解析】【分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相同,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

【解答】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没有溶解的NaOH,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C.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D.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整个过程溶剂质量没有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结合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原理、溶解度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乙为恰好饱和的溶液,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加入的硝酸钾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答案】D【解析】略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此由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要具体分析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答】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②加入氢氧化钙,①②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③升高温度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