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学与迷信

论科学与迷信

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 论科学与迷信
1213012231
刘雪梅

号 姓

论科学与迷信
摘要
由"科学主义"思潮或对科学过度的宣传引致的"科学迷信"现象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倡导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实现科学与信仰的辩证统一。

在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神舟飞船升天到蛟龙号下水,人们相信科学的力量。

但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很迷信的东西,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本文主要从科学与迷信的定义出发,阐述他们之间的对立。

关键字:科学迷信对立文化媒体辩证
科学和迷信,一个自古以来似乎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

科学代表着毫无争议,正确无误的事物,而迷信就自然而然的代表了理应质疑,错误的事物。

科学昌盛了,迷信就会不攻自破。

一说到“迷信”二字,一般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可能就是“鬼、神”以及与之相关的东西,而一说到“科学”让人想到的就是好的、正确的,迷信的东西都是坏的、错误的。

于是就出现了“科学与迷信”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之类的讲法。

其实这种用“科学与迷信”来表示“对与错”的观念并非是正确的。

科学本身也可能成为迷信。

那何为科学,何为迷信?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空想。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就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

在爱恩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前,牛顿的经典力学就是绝对真理。

如果不是粒子、分子的微观世界理论的出现,相对于宏观世界,牛顿的经典力学的确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然而目前,其已从科学走向迷信的边缘了,但我们不能否定其的价值作用和贡献。

同样,相对论也将面临着这一天。

“电脑”在今天看来是一个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东西,我们都称其为高科技,但若干年之后呢?我预言它将成为一件装饰摆设品,将不再是科学,而是迷信。

我推测若干年前“八卦”也必被时人称之为科技,只不过后来其被一些人所利用,所鼓吹而成为一个能驱邪僻凶的圣物罢了。

它本身就是一件工具。

一件如算盘一样的工具而已,但后人却曲解了它的价值作用。

正如我们从武侠小说的角度曲解气功一样,现在已有些人开始曲解中医了。

如果商人需要算盘,裁缝需要尺量,那么航海家、军事家、风水先生等等更上层人物就需要“八卦”,要注意“八卦”的别称是“罗盘”。

在古代航海和行军没有这个东西是不行的,因为这个东西标示着时间和空间,能够确定方向和日期。

中心阴阳两仪的指针能指南北,周边卦像能定节气确定时间,定天文中的星宿位置。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万年历,二十八星宿在上面是一目了然的。

此外,其还包括《易经》中事物兴衰更迭变化过程。

因为《易经》本就是“仰观象测天,俯观法可测地,中观物可测人。

”而成书。

所以我大胆地推测“八卦”就是古代的科技,古代的“电脑”,而非迷信者所认为能驱邪僻凶的圣物。

迷信,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举个例子:如果人有蝙蝠的耳朵,那么人就不会再用电磁波测定仪来测定电磁波了,人们就可以用这个器官来有效发射功遥感许多事物,从而形成新的认识,人也会具有神仙所具有的遥知遥觉,如果有人红外眼,那么这个人则可以看到万里之物,那他也具有“千里眼”与“火眼金睛”了;如果人有一双超光速的腿,那么他向时间的负坐标飞越就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古代的秦王朝去见孟毅大将军,他也可以向时间的正坐标飞越达到未来自己死后将要到达的天堂。

可惜,人没有这些器官功能,但根据我们人类现在的认识,这些假设的事实结论是正确的。

但在科学的还没发展,在这些电磁波、红外线、超光速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有人说他可以听到万里音,你肯定说他是疯子;如果一千年前有人说他可以看到万里之蝇,你也会不相信,说他胡说八道,几百年前如果有说他可以返老还童,大家可能说他是胡扯。

古人看到现代人拿着一个铁砖头同人说话(其实是现代人们用的大哥大),那时的人们一定认为现代人是不可思议,现代人把手机比喻作顺风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古代人说,有人有顺风耳真是无稽之谈,当时的人们如果说他能听到万里之音,人们会认为他是胡扯,当时人们如果说有能神能感知万里之遥,人们可以说他是迷信,但现代人们已清楚认识到这一切都是可能,只是当时人们认识有限制,才把这种思想当作迷信。

在哥白尼创建日心说时,罗马教皇说他蛊惑人心,搞迷信宣传。

当时相信地心说的人们也会认为他确实是迷信,我们不能嘲笑当时那些人们的无知,因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意识永远是有限的,这个世界我们是无法完全认识的,所以人们才犯下现代人看来是多么幼稚的错误。

所以在科学没有被人们认知之前,它就是迷信。

科学也可能成为迷信,称为科学迷信。

科学迷信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而将其神秘化所形成的。

所以在科学迷信中一定存在着被神秘化了的东西。

在神秘面纱下面,就产生了“科学迷信”,就产生了“对科学理论盲目的相信和不理解的相信”。

如何破除科学迷信呢?很简单,方法就是“去神秘化”。

只要能够对自然现象清楚地回答出为什么,就能破除迷信。

迷信来自无知。

无知来自不知道原因。

古代人不知道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于是就无知地凭借想象力把它说成是神的行为。

结果在干旱的时候就会迷信地求神降雨。

现在,人们对“为什么会下雨”的问题已经非常清楚了,所以凡是知道了“为什么会下雨”的人肯定都不再会相信有通过求神能够让天下雨的事情发生了。

同样的道理,科学迷信也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而产生出来的。

我认为,对待任何一种人们认为的科学理论,都应该知道这种理论的限局性,只有这样,才到做到不迷信。

对于任何一种人们认为的迷信学说,大家都应清楚这种学说存在的基础,报着诚实学习研究并指导现实应用的态度来对待它,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把事情做绝,这样我们才不致于把认识科学的前途给封死。

科学是把双刃剑,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如若我们过分的痴迷于科学,迷信科学,反而是离真正的科学越来越远,那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沉重的灾难。

正确的对待科学与所谓的迷信,不科学迷信,将使我们真正正确地用好科学,为我们带来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文江,《科学与迷信的对立:一种文化哲学的分析》
[2]王向阳,《论科学与迷信的对立》
[3]毛建儒,《论科学与迷信的联系》
[4]朱先军,《科学与迷信的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