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江西铜业(600362)姓名学号2012年11月60%40%图1-1:江西铜业(600362)股份分布A 股H 股第一部分 公 司 简 介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西铜业,英文名:Jiangxi Copper Company Limited )成立于1997 年1 月24 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成立的中国首家有色矿业类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与香港国际铜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鑫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总股本34.63亿股,其中A 股20.75亿股,H 股13.88亿股。
控股股东为中国500强排87位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共持有江西铜业38.41%的股份。
公司1997年6月12日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联交所”)和伦敦股票交易所同时上市交易(交易代码0358.HK ),2002 年 1 月11 日发行 A 股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代码600362),2003年10月6日本公司H 股一级ADR 获准在美国上市。
表1-1:公司十大股东股东名称持有数量(万张)占总股本比例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340.00 19.71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60.04 0.88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49.85 0.7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49.15 0.72嘉实策略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44.16 0.65嘉实优质企业股票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43.43 0.64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1.74 0.61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8.83 0.57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37.62 0.55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37.04 0.54 公司总部位于江西省贵溪市。
目前,公司资产总值390多亿元,员工3.4万多人,拥有善于企业国际化运营的优秀管理团队和技术精湛的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在铜矿开采、铜冶炼方面,已派出数百专家指导海外的矿山和企业。
公司主要进行铜、金、银、铅锌、钼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冶炼、加工及相关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销售,并从事矿山开采、冶炼设备的制造安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经营来料加工、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
主要产品:“贵冶牌”高纯阴极铜,电镀用硫酸铜,铜杆线,黄金等。
公司共有德兴铜矿等五个直属单位,江铜铜材公司等26个全资子公司以及19家控股企业。
表1-2:公司2011 年主营业务收入业务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营业成本(万元)成本比例利润比例毛利率按产品阴极铜 4070084.86 60.85% 3923751.26 62.57% 34.99% 3.60% 铜杆线 1262270.12 18.87% 1178639.69 18.80% 20.00% 6.63% 黄金508116.41 7.60% 426603.55 6.80% 19.49% 16.04% 稀散及其他有色金属283297.85 4.24% 253088.28 4.04% 7.22% 10.66%铜加工产品237761.20 3.55% 233087.07 3.72% 1.12% 1.97%白银195427.15 2.92% 190998.69 3.05% 1.06% 2.27% 化工产品100078.06 1.50% 45370.51 0.72% 13.08% 54.66%其它31760.01 0.47% 19056.01 0.30% 3.04% 40.00%按地区中国大陆6198552.27 92.67% 5746669.33 91.64% 108.05% 7.29% 其他266519.99 3.98% 302573.49 4.83% -8.62% -13.53% 香港223723.40 3.34% 221352.25 3.53% 0.57% 1.06%图1-2:江西铜业组织结构图与中国铜资源储量分散的特点形成明显的区别,江西铜业是国内铜资源集中度最高的公司。
公司控制的铜资源储量全国第一,为中国自产铜比例最高的公司,且旗下铜矿山还伴生有丰富的金银贵金属和稀散稀有金属资源。
公司拥有中国三座最大的已开采露天铜矿以及中国最大的井下铜矿山之一、中国最大规模的铜冶炼厂。
公司拥有和控制的铜资源储量高达1500万吨(含权益资源),自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接近全国产量的五分之一。
伴生的黄金储量约占全国伴生金储量的20%,白银储量、钼资源储量在全国伴生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江西铜业具有国际品牌优势。
公司生产的“贵冶”牌、“江铜”牌阴极铜均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是期货市场主要交割品牌之一。
电金、电银亦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注册。
江西铜业已建立阴极铜、硫酸、电金、电银等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自从上市以来,公司一直保持着铜行业的领先位置。
第二部分简单行业分析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概况1、发展初期阶段建国初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十分落后,产量不超过1.5万吨,品种不超过10种。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接管和改造了一批旧中国留下来的有色金属企业,先后在东北、中南、西南行政区建立了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在破旧不堪的老企业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2年产量达到了7.4 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4.5倍。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色金属工业进行了大规模建设,156项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中,有色金属工业占了13项。
到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了21.45万吨,出口创汇7.39亿美元。
至此,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初具规模。
2、摸索成长阶段在60年代初的三年调整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再次进行了规模布局,为建成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
到1965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了调整任务,产量达到46万吨。
一步步坚实的步伐,奠定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基础。
到1978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跃升到了100万吨。
3、快速全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有色金属工业得到大发展。
1981年开始组建有色局,几经反复,终于在1983年4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总公司成立之后,有色金属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从1978年到1988年的10年间,有色金属产量由100万吨,突破到200万吨。
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已由1950年在世界上排不上名次,而一跃上升到世界第六位,已探明的钨、锡、锑、钛、锌、钽、铌、稀土、铝、镍、汞、钼等有色金属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这个时期,企业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并逐步接触国际市场,进出口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
改革10年来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多亿美元,出口的有色金属产品达到150余种。
从1989年起,有色金属国内外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由连续40年的卖方市场开始进入买方市场。
面对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进一步融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促进企业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以后的几年中,尤其是“八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1995年,10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完成425万吨。
其中,总公司直属企业完成235.1万吨;有色金属产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
“八五”期间有色金属产品全面进入市场。
有色金属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已由过去的23种减至3种,指令性平价产品的比重已经降到总产量的1%以下。
在上海、深圳交易所建立以后,国内有色金属市场已经融通,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市场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已仅次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
在“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有条件的发展铜,有选择地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一批基建和技改项目快速建成,特别是引进了铝电解工程、铜镍闪速熔炼等世界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有色金属的产量。
2001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成立。
第二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有了质的飞跃,突破1千万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1992年至2002年的10年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3%、19.4%和14.8%。
2002年加入世贸后,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和改制上市,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有色企业集团,中国铝业公司率先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壮大了综合实力。
同时,一大批以山东南山集团为代表的非国有企业迅速崛起,使有色金属工业呈现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近几年来,我国新建了一批由氧化铝、电解铝到铝加工产业链完善的铝企业,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煤(水)、电、铝及铝加工一体化,产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铜冶炼企业普遍新建了铜材加工生产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铜、铝加工企业大力开发高端深加工产品,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195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品销售收入为2614万元,利润仅有844万元;2007年收入达到18972亿元,实现利润1464亿元。
2002年到2008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6.4%。
目前,我国已有69户有色企业在沪、深两市上市,12家企业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
6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从产品短缺到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的转变;从主要技术依赖进口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和电解铝技术输出国外的转变。
60年的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我国铜行业分析1.我国铜行业概况夏商时期,我国开始冶炼铜,制造精美的工具和器皿,进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进入当代,中国铜工业是依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124个行业中,有91%的行业与铜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铜行业发展迅速结合近几年的行业形势分析出一下几点:(1).冶炼/精炼产能继续扩张2011 年国内竣工投产的铜冶炼和精炼产能分别为60 万吨/年和115 万吨/年,年底总产能将分别达到407 万吨/年和713 万吨/年。
2011 年新增产能大大高于上年,国内再次进入铜冶炼投产高峰期,预计这种情况将延续至2013 年。
期间每年的铜粗炼新增产能都将超过60 万吨、精炼产能超过100 万吨。
冶炼和精炼产能的扩张,成为国内精铜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压制铜精矿加工费的重要因素。
(2).铜精矿供应小幅短缺由于金融危机后铜价的稳步回升提高了矿山的生产积极性,国内铜精矿产量依然保持增长局面。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1-11 月份国内铜精矿含铜产量113.9万吨,同比增加9.3%,预计2011 年全年产量将达到123.7 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