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 第22卷 第6期・41・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初探徐 金 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已经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现代农业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热点。
本文就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谈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6)06-0041-04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可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富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加强对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明确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及其类型,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什么是现代农业?理论界有诸多论述。
①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在《简论现代农业建设》一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
”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博士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为题的讲座中认为: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
┉┉因此说现代农业内涵我认为它是一个发达的科技型农业,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现代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③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在《以科技为支柱 建设现代农业》(《人民日报》2003年04月14日第十一版)一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④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杨敏丽等专家在《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一文中对现代农业作了如下表述:“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
”⑤农业部总经济师、财务司司长薛亮,2006年2月23日在首届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目前我们理解的我国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具有多元化、多功能产业形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能够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文中,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作了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上述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农业的内涵作了表述,尽管文字表述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具有一致性,即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装备作者简介:徐金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现代农业技术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的农业,是实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管理的农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可见,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它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确保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一体,运用先进管理方式管理的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现代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技术先进性。
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并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而产生新的飞跃。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
在现代农业中,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不但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而且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农民务农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据有关组织对15个农业发达国家的综合评估,由于其科技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生产肉类3—4吨,分别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20倍和14倍。
2、城乡互补与要素的融合性。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是城市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城市在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城乡具有互补性。
在传统农业条件下,受制于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要素流动性差,优势难以互补。
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产物,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一产不断地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城乡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市场日益相互融合。
3、功能、目标的多元性。
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提供鲜活、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在满足城市消费和工业发展的需求的同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缓解城市污染,还要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及观光休闲的场所和机会,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
现代农业追求的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包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等多项目标。
4、效益的综合性。
现代农业强调生产性、生态性和生活性的统一,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把农业看成既是一种基础产业,又是一种战略性产业,不仅要提供物质产品,而且要提供精神产品,使农业由单一经济转向综合经济,由弱质产业变成具有强大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商品性与市场的开放性。
传统农业是封闭农业,农产品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满足供给。
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开放农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放,农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现代农业作为市场农业,资源配置要求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因而,它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
目前,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在90%以上。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一)技术高新化。
目前,农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的农业高新技术革命,正在使未来农业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
农业面临着观念更新、内涵深化、外延扩大的挑战。
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水平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泛。
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二)经营国际化。
世界农业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各国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经济循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农业日益走向商品化、国际化。
农业国际化趋势对各国农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各国只有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优先吸纳先进技术,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
农业日益商品化、国际化的趋势是农业采用高新技术的强大动力,它把各国的农业逐步推向世界市场。
(三)质量安全化。
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方向发展。
质量和品种成为农产品竞争的首要因素。
未来农业不仅满足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能给人们提供健康上的保障及精神上的享受,“无公害”、“无污染”、“反季节”水果蔬菜以及工艺型、观光型、保健型农产品将会应运而生,为农业开发和科技应用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四)生产标准化。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所谓标准化,就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始于工业化。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着眼于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有关方面的利益,着眼于现实资源和技术条件,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以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为主要环节,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在各有关方面的协作下,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五)组织产业化。
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
在现代农业中,农・42・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要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
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
现代农业以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服务的社会化全部被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之中。
农户通过各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成为市场主体,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
经营一体化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农业与工业的利润率接近,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