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

【复习提问】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新课导入】
上次课我们了解了人体工程学这门课总体的研究内容,学习方法等。

我们还讨论了在现代社会中,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如何看待人与环境、人与机器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一章的内容。

【讲授内容】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
一、什么是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跨越不同学科和领域,应用多种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数据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生的边缘学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建筑业,装饰也,家具业近年来也处于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

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已经由原来的以量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向以质为主的发展模式。

因此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成为建筑,装饰,家具等行业的核心竞争之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将产品,人和环境有机的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对自身舒适性,安全性的不断追求,人体工程学就是研究如何协调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目前有些产品也已经贴上人体工程学的标签,并作为自己的销售亮点来宣传,销售。

人体工程学它首先是基于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需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

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
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还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重点:
1.人机环境三大要素:
1)人指作业者和使用者。

2)机指机器,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

3)环境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包括声音,照明,气温等环
境因素及社会文化。

2.“系统”是人体工程学最重要的概念和思想。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人体工程学的特点是,它不是孤立地研究人,机和环境这个要素,而是从系统的总体高度,将它们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

3.“效能”:主要指人的作业效能,即人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某种作业时所表现出的效率和成绩。

工人的作业效能由其中工作效率和产量来测量,一个人的效能决定于工作性质,人的能力,工具和工作方法,决定于人,机和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4.“健康”,包括身心健康和安全。

近几十年来,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广泛重视,心理因素能直接影响生理健康和作业效能。

因此,人体工程学不仅要研究某些因素对人的生理有损害,如强噪声对听觉系统的直接损伤,而且要研究这些因素对人的心理损害,如有的噪声虽不会直接伤害人的听觉,但却造成人的心理干扰,引起人的应激反应。

安全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事故一般是指发生概率较小的事件,研究事故主要是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人体工程学着重研究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

5.“舒适”:要使工作者、生活者和操作者觉得满意和舒适,这是人体工程学的更高要求,因为不安全,不健康的环境肯定是不令人满意和舒适的。

了解了上述几个基本概念以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关于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涉及到环境和建筑、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座椅、课桌、卧具、沙发、橱具到服装、运动鞋、牙刷、汽车驾驶室、电站控制室、宇航员座舱,处处离不开人体工程学,因为对使用者的需求特点视而不见的产品,在竞争中一定处于劣势,而且会使设计最终走向失败。

二、人体工程学术语
由于人体工程学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学科侧重点的不同,学科的命名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欧洲:工效学 Ergonomics
美国:人类因素学、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
日本:人间工程学
中国:人体工程学、工效学、人机学、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由希腊文ergo和nomos构成
Ergo:工作、劳动
Nomos:规律、效果
Ergonomics也就是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

另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喜欢用不同的名称,如心理学家们喜欢用工程心理学这个术语;产业界的研究者喜欢用人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和人体工程学。

三、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其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人体工程学的初兴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武器装备变得空前庞大和复杂,此时完全依靠选拔和训练人员,已无法使人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武器的性能要求,事故频发,人们在屡次失败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当武器装备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能力限度时,才能发挥其高效的性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科学技术中,便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如他们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探讨使军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使之长时间地在狭小空间内尽可能减少疲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

1959年,国际人类工效学联合会成立,并出版《Ergonomics》会刊,这是国际性的专业学会,是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成立至今先后召开了10届国际性会议。

目前,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人体工程学研究机构。

英、美、苏等国
家都相继制订了本国的人体工程学国家标准。

人体工程学已经广泛用于国防、交通运输、工业、航天航空、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我国的人体工程学
我国的人体工程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少数从英、美留学回国的学者在北京、无锡等地开展工作环境方面的工效学研究。

但只有少量和零星的开展,系统和深入的工作则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

1980年,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规划、研究和审议全国有关人类工效学的基础标准的制定;1984年,国防科工委成立了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两个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发展。

1989年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1995年创立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季刊。

总体上,我国的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是非常落后的。

《Ergonomics》1996年刊登的一组数字比较各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成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中国式0.4/百万;俄罗斯4/百万;韩国5/百万;日本17/百万;加拿大22/百万。

可见人体工程学在我国不仅有待研究和提高,更需要宣传和普及。

人类工效学工作者除了要努力从事研究工作,还需向全社会广作宣传。

可喜的是,近年来人体工程学不仅学术界和设计界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也受到了市场和大众的瞩目,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经常看到贴上人体工程学标签的各种产品,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厨具、办公用品、电脑及其配件等,这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第三节环境行为学
一、什么是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所研究的问题范围广泛,是由一个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城市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等共同介入的边缘学科。

定义: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行为学术语
人—环境关系研究、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研究、建筑心理学。

有些科学,如环境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等,其研究内容与环境行为学很相似,甚或根本就是一个大的学域在不同一级学科中的发展。

这些术语看似不同,实际研究内容差异不大,反映了这个研究学域的参与者们学术背景的分界,总之环境行为学时一个涉及范围很大的学域,它的边界很不清楚,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其核心方是在各个不同学科中追求人与物质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

在设计界看来,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理解与揭示怎样的环境设计适合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的一门学问。

第四节人的因素与设计
人的因素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行为学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是有一定重叠的,交织在人、行为与环境的网络之中,它们都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大学科的一个部分,它们都曾经用“人的因素”作为学科的名称。

只是这两个学科的研究的侧重点稍有不同:环境行为学更强调意义、评价、文化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

以理解行为与物质及社会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机制,并在应用过程中优化;而人体工程学更强调生理学、解剖学与作业和实质环境的关系,用以说明人的能力和限度并推断出较好的设计。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人体工程学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术语、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的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的定义、术语等。

【作业布置】
简述人体工程学定义及研究范围。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
一、什么是人体工程学
二、人体工程学术语
三、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环境行为学
一、什么是环境行为学
二、环境行为学术语
第四节人的因素与设计
【课后小结】
见教案首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