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9.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堠。
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兵权收归中央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11.《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12.(2011年南昌检测)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15.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
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16.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a18.军机处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宋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19.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2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第2、3单元1.(2011年杭州期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柏拉图改革2.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发言、辩论,并就重大问题举手表决。
这种政治现象发生于( )A.古代雅典B.古代罗马C.中国原始社会末期D.中国春秋战国时期3.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4.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公民参与民主政治5.(2011年通州检测)公元前449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块铜板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
该法律的特点有( )①有一些习惯法②是成文法③是公民法④是万民法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6.(2011年宣城检测)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是( )B7.(2011年南通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8.(2011年厦门期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
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习惯法9.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C.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D.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10.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
“这一事件”是( )A.十月革命B.“光荣革命”C.工业革命D.二月革命11.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12.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原则,彻底否定了君主制。
这种以“民主”对抗“专制”、“民权”对抗“君权”、“人权”对抗“神权”、“法治”对抗“人治”的体制,有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觉醒,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中的“它”是指( )A.美国1787年宪法B.英国的《大宪章》C.英国的《权利法案》D.《德意志帝国宪法》13.(2011年衢州期末)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新医疗改革方案,该医改方案分别于2010年11月7日和12月24日在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
奥巴马总统的医改方案需要国会通过说明( )A.美国实行联邦制B.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C.美国实行两党制D.利益集团操控美国政治14. 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
”麦迪逊所谓“新东西”主要指(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1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16. 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B.参议院C.众议院D.最高法院17.(2011年湛江期中)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18.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