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光技巧大总结-不看后悔

测光技巧大总结-不看后悔

测光与曝光控制测光什么是18%灰色我们能见到绝大多数物体都是由于它们能够反射光。

反射的光线越多,物体也就显得越明亮。

如果物体是完全乌黑的,它就不会反射一点光线,也就是说,它具有0的反射率。

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物体是全白的,它将反射所有的光线,也就是说,它具有100%的反射率。

上述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两个极限。

所有的物体都处在这两个极限之间。

18%的光线被反射所产生的灰色影调就是18%灰色。

“反射率”到底是什幺意思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它,请参见图所示的灰色级谱。

左端所看到的是纯白,右端所看到的是纯黑。

两者中间,是一系列梯级的影调,从左到右越来越暗。

在这张灰色级谱上总共有11级,包括纯白。

通过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得出中间影调应该反射投射到其上的50%的光线。

测量表明,它实际上只反射了18%的光线(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还是留给科学家去解决吧)。

在黑白级谱中,比如在这张灰色级谱中,这种影调就被称为“18%灰色”。

数码相机上的测光模式一般数码相机会有的测光模式,依序分别是平均测光模式、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

接着就分别说明这三种测光模式的差异。

平均测光模式(建议同学使用)建议同学使用此种测光模式,因为传统相机的内测光基本上也是采用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测光方式,也是所有数码相机中最常见的一种了,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测光需要,但问题在于,当环境光线复杂或光线亮度反差过大时,其所获得的测光数据,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值而已,很容易出现图片暗部过曝,而亮部却欠曝的情况,所以需要做曝光补偿调整EV值(如何调整EV值后面会说明)。

点测光模式测光组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

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

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人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点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进行测光,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模式的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同时兼顾画面边缘。

它可大大减少画面曝光不佳的现象,是目前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要的测光模式,不过我觉得这个测光模式有点多余,平均测光和点测光应该是比较普遍而且实用的测光模式。

建议同学使用平均测光的原因是机械式相机的设计就是平均测光,当你熟练了平均测光模式,很自然的当你使用点测光你会觉得一点也不复杂。

后面会接着讲曝光控制,也就是如何正确曝光,其中主要谈及是如何曝光补偿调整EV值........这一张EV值(-1.0)(背景黑色)具有丰富层次的照片一般都可称为好的曝光,照片曝光结果和你想要的一致就是好的曝光,但是正确曝光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解,自己想要的拍摄效果,正确曝光是有一定的范围和宽容度的,在这个标准内,曝光是正确的,好的曝光则是在正确曝光里的比较完美的和最佳的曝光。

一、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数码相机的测光曝光系统和传统相机一样,在处理图像时,有个很基本的准则,就是将所有被摄对象都按照18%的中性灰亮度来还原,在相机的感光系统看,无论对象原来是黑的还是白的,它都力争将其表现为中间影调的灰色。

所以在实际拍摄时,仍然需要摄影者根据拍摄现场的复杂情况作出相应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获得理想的密度和色彩还原。

二、如何进行曝光补偿先记住这个口诀『白加黑减, 遇强光减』大概的意思是,拍摄的画面有白色就加EV值,有黑色画面就减EV值,遇到画面有强光要减EV值,至於加多加少具体实践要靠经验的累积,看後面的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运用曝光补偿,摄影者主要需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被摄对象亮度比较高(白色)时需作曝光正补偿比如说在拍摄风光照时,要是蓝天白云等浅色调内容占了较大面积时,就要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

如果是逆光,就要针对太阳的位置高低来处理,同时看你表现什么内容,通常你想将画面中的细节也能相应表现的话,就要适当增加曝光量,当然应注意避开有强烈光线的太阳,防止相机图像感应器受到损害。

如没有发出强光的太阳,如雾气中的红日,朝日夕阳等,因为它们亮度低,完全不会对测光造成影响,则不必考虑曝光补偿问题。

这一张EV值(+1.3)此外在拍摄雪景、雾景等特定内容时,都要根据表现对象最后需以高调形式来显示的特点,酌情做曝光补偿。

一般拍摄雪景最好补偿(+1.0~+1.7EV)曝光量,不然你最后得到的雪不是白色,而有可能因曝光不足而成为灰色;拍摄雾景最好补偿(+0.7~1.0EV)曝光量,不然你得到的雾景影调偏暗,显然不理想。

还有像拍摄白色的舞台,成群穿白色服装的人,医院或者环境亮度很高的实验室,大面积以天空为背景的飞机等比较特别的对象时,都要根据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作适当的曝光正补偿。

这一张EV值(+0.7)2、被摄对象亮度较低(黑色)及强光需作曝光负补偿,比较典型的是在拍摄城市夜景时,除了画面中建筑、街道或其他亮度较高的内容占据画面主要面积外,要防止曝光过度,利用曝光补偿来适当减少曝光量。

这一张EV值(-3.3)(以後不好这样对著太阳拍,相机会很受伤)除了拍摄夜景,在拍摄其他风光类题材,如夏季浓密的树阴,逆光状态下的山脉等都要适当借助利用曝光负补偿来减少曝光量。

还有拍摄身穿黑色服装的人物,拍摄深色调的纺织品等,都需减少曝光量才有可能获得正常的影调还原。

这一张EV值(-1.0)(还是有点过曝,EV值应该再减一点)3、被摄对象与背景关系复杂时需灵活处理这主要有两种情况:A.背景亮度高,主体亮度低,需作曝光正补偿,增加曝光。

这种情况在拍摄会议人物时常常会出现,有时候人物坐在窗前,而窗子的背后有阳光射入,背景显得比较亮而人物则明显偏暗,这时如不采用闪光灯作补光,就需作曝光正补偿,人物的脸部层次就会明显改善。

还有在拍摄逆光人像时,如果背景包括大面积的天空、水面等亮度较高对象时,也要通过正补偿或者采用其他辅助光(打反光板或闪光灯)等形式来改善反差。

这一张EV值(+0.3)B.背景亮度低,主体亮度高,需作曝光负补偿,减少曝光。

这种情况在舞台摄影中常常遇到,一般在舞台上一个或者少量演员演出时,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常常会利用一两个追光灯照在人物上,这时舞台上其他背景因为没有直接受到光线照射,几乎呈现为黑色,所以两者反差极大。

以上的曝光补偿值仅能当作是参考,曝光补偿值会因为摄影器材的差异而有些调整,被摄体的明暗变化是影响最大,所以经过多多练习你就能体会白加黑减遇强光减EV的实质含意。

三、不宜完全寄希望于图像软件作后期处理如果你对自己拍摄图像质量有一定要求的话,首先应该考虑在拍摄时就做到曝光准确,恰当利用曝光补偿功能来比较准确地反映被摄对象的原貌。

因为即使是数码图像后期可以修改亮度、反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曝光准确的图像才便于修改,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在必要的后期处理时才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因此摄影者要重视前期的拍摄,千万不要因为“数码图像在后期可以修改”的因素而忽视了对曝光补偿的应用。

当然,要是拍摄的是比较重要,自己对曝光也确实难以把握的内容时,还可将相机调节到“包围曝光”模式(上下加减EV值个一张),多拍摄几张后作比较以积累经验,这样更有把握得到真正意义上曝光准确的数码图像,后期输出也将得到更高质量的照片。

总之,在拍摄亮度比较特殊的对象时,数码相机的使用者最好借鉴传统摄影经验,以便凭经验和凭自己对主题表现的理解,对曝光参数作相应补偿调整。

充分利用曝光补偿功能将大大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码图像,这对于后期更好地发挥素材的作用将大有裨益。

最后告诉大家一点我的私房秘笈,利用光影或PS看看到专业摄影网站或博客,看看别人的好照片摄影EXIF参数中的数据,去学习正确的光圈快门及曝光补偿。

我也是用这个方法去看同学的摄影EXIF数据来了解同学的拍照资料以利指导。

哈哈!教学相长了……接著再举些实例让大加感受曝光补偿EV值的调整微妙之处......【3-3】利用直方图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屏幕上显示当前取景范围的直方图。

直方图是一个以亮度值为横坐标、像素数量为纵坐标的区域,如图1中右上角的部分。

横坐标最左边亮度值为0,表示最暗;最右边亮度值为255,表示最亮。

我们列出同样场景下曝光过度、曝光正确和曝光不足的三张照片,以及它们的直方图(色阶)。

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大部分像素集中在亮度较高的区域,并且有部分内容显然溢出于最大亮度值之外,那么这张照片就是曝光过度了。

如果大部分像素位于亮度值很小的区域,并且有部分内容丢失在坐标原点左侧,那么就是曝光不足。

如果所有的像素点都位于亮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两端没有溢出的,那么这张照片曝光就基本正确了。

这是一篇有关点测光的使用心得,原作者是一位台湾的摄影师,这个帖子能帮助你更理解测光的原理,平均测光就是点测光加总的平均点测光的使用心得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找寻画面的中间调,对它点测光就ok了例如这张,我对楼房附近的蓝天点测,得到快门1/250光圈F8,底片是RVP50(iso50)对绿叶点测,不加曝光补偿大部分的状况这样就ok了,但是这方式衍生出两个不确定性问题....1. 只有点测的主体曝光是ok的,其他的东西怎么办?? (例如第一张我测蓝天,那大楼拍出来看不看的见?)2. 万一找不到中间调可以点测光的时候?只要有点测光,这些都可以解决再来看这张sample,拜日在新公园拍的省立博物馆。

我测光的重点还是放在蓝天,蓝天点测得到1/250同时我再点测其他的物件,得到如图示的数据:(光圈一律F8, iso50)白云:1/500~1/640博物馆屋顶阴影部分:1/100博物馆柱子向阳面:1/250-1/320地上的树林:1/50所以,如果我用蓝天 1/250 当作我拍摄的数据那么...白云会比这曝光值多约 1 EV;博物馆的屋顶阴影会比曝光值少约 1 EV;博物馆柱子向阳面,则跟蓝天差不多。

0 EV;地上的树林会比曝光值少约 2 EV。

(ps.一个EV就表示曝光量差一倍)这里可能要稍微提一下RVP 底片的特性。

这款底片是属於超高对比,低宽容度。

最亮到最暗,我个人习惯上是当做四格(四个EV)来看,再保守一点的话就当做三格,也就是+- 1.5EV范围内,在这范围内的东西都还可以拍进来超过的话,不是全白,就是全黑了所以根据RVP 的特性,以及以上点测光的结果我可以确认白云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亮,没错我可以确认建筑物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暗,也没问题而地上的树林大概就很勉强了,除了树梢的绿叶以外,应该会全黑...使用点测光,在拍摄前就可以知道画面中各部位的明暗程度,也知道什么部位可以拍进来,什么部位不行拍进来的部位,也知道它是亮部、中间部,或是暗部以此就可以充分掌握这张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