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营养学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学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38064-65适用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总学时数:112 学分:6理论学时:80 实践学时:32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体育系体育保健专业教研室李迎涛编制时间:2016年8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体育保健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体育类体育保健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主要是研究合理选择利用食物及营养素为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等健康目的。

二、总体教学目标《公共营养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体育保健专业的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初步运用运动营养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大众运动健身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提高运动成绩、防病保健和治病康复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知识基础和能力。

只有学好上述课程,才可能在运动实践中合理应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等健康目的。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食品1.食品的概念2.食品的主要作用二、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1.基本概念: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2.营养素的种类及主要功能三、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四、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食品、营养、营养学、运动营养学、营养素等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区分食品、药品、保健品;(3)了解营养素必须满足的二个条件;(4)掌握营养素分类方法及其主要功能;(5)掌握营养与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合理营养对机体的影响教学建议:讲解结合时生活中实例第二章营养素基础第一节蛋白质教学内容:一、组成与分类二、营养功用(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供给能量等)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含量,消化率,生物价)四、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动物蛋白食物与植物蛋白食物的特点)五、蛋白质与运动(体成分,不同运动项目训练对蛋白质代谢影响,蛋白质供能的条件)六、蛋白质营养失调对人体的影响(过剩与不足的影响)教学目标:(1)掌握成人8种必需氨基酸名称。

(2)掌握蛋白质作的营养功用;(3)掌握用生物价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

(4)了解食物的互补作用原理。

(5)掌握蛋白质供能的条件(蛋白质摄入过剩,分解代谢氨基酸,能量不足)(6)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机体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反应的影响;(7)了解蛋白质摄入不平衡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营养功用。

教学难点:蛋白质供能的条件教学建议:讲授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第二节脂类教学内容: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类脂质,脂肪,脂肪酸)二、脂肪的营养功用(供能,构成组织,供给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三、食用脂肪的营养价值的评定(脂肪酸种类及含量,消化率,维生素含量,稳定性)四、影响脂肪营养价值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五、胆固醇(生理产生,食物摄入,主要功用,过多危害)六、脂肪与运动(能量库,脂肪供能的必需条件,不完全氧化产物的影响)七、脂肪的供给量与来源八、脂肪营养失调对人体的影响(过多,过少的危害)教学目标:(1)掌握脂类的分类;(2)掌握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了解其生理功用;(3)掌握中性脂肪作为热源质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4)了解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对脂肪营养价值评价的影响。

(5)掌握提高脂肪供能的途径(6)掌握摄入脂肪不平衡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脂肪的营养功用及运动供能教学难点:提高脂肪供能的途径(本质为线粒体获得高氧:增大最大摄氧量(呼吸,运输,利用)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三节糖类(碳水化合物)教学内容:一、碳水化合物分类[糖(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二、碳水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吸收速度,甜度)二、碳水化合物营养功用(供能,中枢神经热源质,维持脂肪代谢,节约蛋白质等)三、供给量与来源四、碳水化合物与运动(血糖的调节因素,提高糖贮备膳食措施)教学目标:(1)能够区别不同的碳水化合物;(2)掌握碳水化合物供能特点;(3)掌握葡萄糖与果糖的吸收速度差别及应用;(4)掌握碳水化合物与脂肪、蛋白质供能特点的差异;(5)了解血糖是维持正常神经系统功能的热源质;(6)掌握膳食中摄取足够糖类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用教学难点:糖类物质供能特点与蛋白质、脂肪的区别。

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四节维生素教学内容:一、维生素概述(一般特性,分类)二、维生素A(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三、维生素D(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四、维生素E(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五、维生素B1(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六、维生素B2(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七、维生素C(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教学目标:(1)掌握维生素的一般特性(需要量,功用,贮存特性);(2)掌握维生素的分类;(3)一般性掌握维生素A对生长发育及视力的影响;(4)掌握对维生素A需求较高的运动项目;(5)掌握含维生素A丰富的动植物食物来源;(6)一般性掌握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7)了解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及改善微循环作用;(8)了解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9)了解维生素B1 参与糖代谢及维护神经系统机能作用;(10)了解维生素B1、B2的食物来源;(11)一般性掌握维生素B2参与能量代谢及合成蛋白质的作用。

(12)了解维生素C作用(抗氧化剂、增强免疫力、促进血红蛋白合成)(13)了解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来源。

教学重点:维生素A,D,B1,B2 ,C的营养功用教学难点:维生素A的营养功用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五节矿物质教学内容:一、矿物质概述(共性,分类)二、钙(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三、钾(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四、钠和氯(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五、铁(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六、锌(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七、碘(营养功用、供给量与来源)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2)掌握缺钙对机体骨骼生长发育影响;(3)了解有利于钙吸收利用的影响因素(维生素D,磷钙比,体力活动);(4)了解含钙丰富的食物;(5)了解钾对心律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6)了解食盐的摄入量对健康的影响(持水量,血压);(7)掌握有利于HB合成的营养因素(铁离子,维生素C,蛋白质);(8)了解含铁丰富的食物来源;(9)一般性了解锌的营养功用(生长发育,酶,组织再生能力,免疫力);(10)了解含锌丰富的食物来源;(11)掌握碘元素主要功用(合成甲状腺素);(12)了解缺碘对机体影响(生长发育,能量代谢)(13)了解补碘的主要途径;教学重点:钙、铁、锌元素的营养功用。

教学难点:解决缺钙,缺铁性贫血的膳食措施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六节水教学内容:一、概述(机体含量,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体成分差异)二、水的营养功用(体成分,促进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三、需要量与来源1.水代谢平衡2.水的来源(饮水,食物水,代谢水)四、水平衡失调对机体的影响(过多,过少)五、运动补水的方法与措施(适用范围,补水量,间隔时间,水温)教学目标:(1)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体内水分含量差异特点;(2)了解机体水循环对调节体温的机理;(3)掌握不同程度的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4%)(4)掌握运动补水的措施(适用范围,补水量,间隔时间,水温)教学重点:不同程度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教学难点:水代谢平衡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七节膳食纤维教学内容:一、食物纤维的定义及分类二、食物纤维的生理功用(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消化液,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三、供给量与来源教学目标:(1)了解膳食纤维的生理功用(2)了解含食物纤维丰富的食物。

教学重点:食物纤维对人体的生理功用。

教学难点:膳食纤维降低能量密度的作用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三章运动与健康膳食指导教学内容:一、热能概述(形式,作用)二、热源质(概念,计量单位,食物热量计算方法)三、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四、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定法,心率推算法,活动观察法,体重平衡法)五、热能不平衡的危害(热量过剩,过少对运动能力及健康的危害)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对食物热能的利用形式;(2)掌握三大热源质的供能值及简单食物热量计算;(3)掌握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基础代谢,机体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其它因素);(4)了解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原理;(5)掌握热能消耗测定的常用方法(活动观察法);(6)了解热能不平衡对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重点: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热能消耗调查表以课后调查形式完成。

教学建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第四章运动员合理膳食教学内容: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自学)二、合理膳食构成1.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概念,无毒无害,利于消化吸收,正确膳食制度)2.平衡膳食的调配(热量,蛋白质、脂肪、糖类合理比例,氨基酸比例,其它营养素比例,适当膳食纤维)3.平衡膳食的构成(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膳食指导方针)三、合理烹调(自学)四、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1.热量平衡2.热源质比例恰当(糖类:脂肪:蛋白质=55-60%:25-30%:15%)3.充足的维生素4.充足矿物质5.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中性食物)6.合理的膳食制度(概念,三餐分配,膳食制度)7.充足的水分五、运动员膳食中存在问题六、运动营养补剂与兴奋剂的关系七、与运动员有关的食物(自学)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核心(平衡膳食);(2)掌握平衡膳食的概念;(3)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的构成及内容;(4)了解膳食指导方针;(5)掌握运动员膳食热源质的合适比例;(6)能够如何区分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7)掌握碱性食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8)掌握进餐与运动的时间间隔;(9)了解三餐的热能分配合理比例;(10)一般了解运动员膳食中存在问题;(11)了解运动营养补剂与兴奋剂的区别。

教学重点:平衡膳食宝塔的构成教学难点: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第五章各类运动专项的营养特点教学内容:一、不同运动专项的营养供给原则(与热量及各营养素消耗量相适应)二、速度性运动的营养特点(代谢特点,营养特点)三、耐力性运动的营养特点(代谢特点,营养特点)四、力量性运动的营养特点(代谢特点,营养特点)五、灵巧性运动的营养特点(代谢特点,营养特点)六、其它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代谢特点,营养特点)教学目标:(1)掌握速度性运动项目的营养供给特点;(2)掌握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营养供给特点;(3)了解力量性运动项目的营养供给特点;(4)一般性了解灵巧性运动项目的营养供给特点;(5)了解球类运动项目的营养供给特点;(6)了解水上项目的营养供给特点;(7)一般性了解射击、射箭类项目营养需求的特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