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3章 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3章 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
3.熊彼得的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1911年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的著作——《经 济发展理论》,该书标志着创新经济学的建立。
(1883——1950)
熊彼得创新理论
创新有五种情况,包括生产技术和 组织管理技术: 采用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 获得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研发周期长 创新领域宽、类型复杂 研发难度大、风险高 创新成果地域性强、推广速度慢 创新产品公益性强 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
三、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历史上,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是解决生存和 人口繁衍的问题。新月地带、印度、中国、 东南亚等地最早的农业文明,产生于对动植 物物种的人工培育和大规模的生产。
➢ 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历史中,技术创新是建立在农民对本地区生产的 长期而大量的观察和经验之上的。技术供给者往往也是技术接受者。
➢ 在现代农业的形成过程中,市场交易日益成为农民的基本经济活动, 大规模和多样化的农副产品需求,不断促进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和 农业劳动成果商品化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更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 依赖于专业的技术提供者或以某种产品或资源组织起来的农民联合体, 从而出现了农业技术分工链条上的划分。技术供给者与技术接受者之 间的界限日益分明。
现
一类是政府兴办的科教部门与农技推广体系,它们的主要职能
代
是从事前期的创新活动,包括农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
农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之一,它们是农业技术创新前期活动的主要
业
组织者和投资者;
技
术
另一类是企业和农户,他们具有生产的决定权和经营权,主要
创
参与后期的创新活动。
新
主
此外,一些农业技术商业科研组织也有参与创新的行为,一定
一、生产要素节约与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 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 主要包括四大要素:①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②劳动力;③资本;④科学技术。 ♣ 纵观中外农业发展的历史,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始 终是解决农业发展瓶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 力和源泉。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3章 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
技术进步 技术经济
技术创新
经济学视野下的“技术进步”是一 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概念,一般用来 表示社会技术经济活动的结果,即 生产函数扣除资本、劳动等基本要 素贡献后的余额。技术进步的实现 手段很多,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实 现规模经济等,但实现技术进步的 根本途径正是技术创新。在此意义 上,可认为技术创新是源泉,技术 进步是目的。
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企业家从事创新的驱动力量:
追逐超额利润; 强烈的成功欲; 建立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 征服困难的意志 创造快乐
4.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是促使农业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有效达成 均衡的组织、规则及其实施机制。作为社会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 分,农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农业经济生产、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 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科技研究与开发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储 备,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二是通过农 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是反映新技术的生产效能,促进农业经 济增长的直接体现;三是依靠后续农业技术推广,成为联结农业科 技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桥梁,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的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实际包括研究和开发推广两个过程。
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始终承担着两个基本使命:一个是为 不断增长着的人口提供食物保障;另一个是为 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加多样化和质 量优良的食物及其可供再加工的工业原料。
古埃及农业
历史上的农业
两河流域农业
农业大国的中国:南北朝发明的耙和唐代的曲辕犁
创新源:供给者与接受者
➢ 农业技术创新是以获得收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农业系统性的技术变革。
体
程度上说明了在农业创新的某个环节存在着营利的可能。
思考与讨论:
农民只是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被动者吗?
现代农业中,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成 为了单纯的、技术成果的接受者。事实的确如此吗?
科 技 下 乡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一、生产要素节约与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二、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三、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四、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缺水国家的代表:以色列
缺地国家的代表:日本
缺人国家的代表:美国
缺钱国家的代表:乌干达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一般模式
美国式道路——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等国 日本式道路——劳动集约型:日本、荷兰等国 普鲁士道路——中间型: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式道路
普鲁士道路
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第三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
第一节 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三、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1.技术进步VS技术创新
1
2
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活 动,是一个技术渐进和积累 的连续过程。在开放经济中, 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 散、技术转移与引进。
从发明到创新需要一定时间,称之为“滞后时间”。其产生和持 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的获得、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 性、管理、组织及销售等外部环境因素。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创造的关系
获得专利的发明 但未获得应用
发明
创新
专利
获得专利的发明并 且获得商业化应用
获得商业化 应用的发明
未获得商业化 应用的发明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手段, 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 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 活动。它是技术进步与应用 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 用催生的产物。
2.技术创新VS技术发明、技术创造
技术发明是指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某种技术的新概念、新思想、 新原理。而技术创新则是指发明之后,将发明第一次商品化。
技术创造的实质与技术发明一致。创造和发明都不一定导致技术 创新,但技术创新的基础是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