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火灾事故可能发生在办公区、车间、仓库和易燃材料堆放处。
造成现场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危及到周边建筑物和群众,造成重大伤亡。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设施有效 反应迅速 控制准确 报告及时 训练有素 保障安全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可设在会议室。
若总指挥不在企业时由副总指挥负责,副总指挥不在企业时由现场指挥负责。
3.2.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1.总指挥职责:组织指挥专项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应急救援组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有效沟通;负责在本部门范围内紧急调用抢险救援物资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处理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负责对对事故现场及道路进行警戒,保障抢险救援工作正常开展。
3.指挥部成员职责: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和应急救援工作。
4.安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5.保卫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6.生产负责人: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7.设备负责人: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8.卫生负责人: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伤亡、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2)在场员工的职责
(1)熟悉公司重点目标情况和应急救援方案。
(2)对火灾事故,采用适当的手段降低火灾的危害程度。
(3)对火灾事故,选用相应的灭火器材,迅速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
(4)对具有火灾性质的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及二次事故。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危险源监控的方式采取的控制措施备注
办公区巡回检查检查,报警器预警,
车间巡回检查、工艺控制检查、工艺控制、报警器预警
4.2 预警行动
事故预警的条件预警的方式、方法信息的发布程序备
注
5 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5.2现场报警方式
呼叫周围人员,利用手机及身边的电话报警。
5.3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见附件)
5.4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1、公司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应急预案单位,告知本单位发生事故后应支缓的信息内容和支缓形式。
2、报警形式为电话通知,但报警人必须以公司名义报警,并讲清报警人姓名及需求支缓的内容。
5.5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火警救护电话
遇到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迅速和当地的消防部门取得联系。
拨通
火警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讲清起火单位或住户的详细地址和门牌号码;
●讲清火灾中燃烧的物品和火势大小;
●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火警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医疗救护
遇到人员受伤,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120"或迅速和当地的医疗部门取得联系。
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讲清危重病人单位的详细地址和门牌号码;
●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
●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
(3)环保、卫生监测救援
遇到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应立即与环保和卫生监测部门取得联系。
拨通救援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讲清单位的详细地址和门牌号码;
●讲清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名称、性质、数量、扩散原因;
●讲清救援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门的到来。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6.2 响应程序
6.3 处置措施
6.3.1初起火灾的扑救应急处置措施
①派人利用最近的灭火器灭火,
②派人利用最近的室内消防栓对起火部位灭火,
③消防安全员接到报警后,立即到现场观察火情,应就火势大小做处判断并报告公
司领导,同时通知配电室配合工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切断着火区域的非消防电源,并派人到消防控制室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启动相关部位的排烟风机和报警系统。
接受并监控反馈信号报告便于公司领导作出策。
④公司消防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立即赶赴现场,预案各专业小组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到位,组织安全疏散人员,物资和灭火补救工作。
⑤联络通讯组: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通知相关各组,迅速投入灭火战斗,同时保持联络通讯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
派人到着火区域观察火情和人员疏散情况,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救火。
⑥灭火行动组:有安全消防员担任组长,根据预案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切断起火现场电源、火源和气源,检查是否有易燃和易爆物品,并利用就近配置的灭火器、消火栓等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如火势较大,暂扑灭不了,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冷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待119消防队赶到,配合完成灭火任务。
⑦疏散引导组:根据预案或指会员的指令,派人到附近的疏散出口和安全门做出手势,疏通紧急疏散通道,疏散现场人员、危险品及物资,呼叫、引导现场人员通过最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门有序疏散。
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通畅无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维护好现场持序,避免人员伤亡,要做到每个安全门和疏散通道都有人引导。
⑧安全防护救护组: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配合专职消防队员及医务人员抢救火场内被困人员及重要物资。
如有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简单处理后,送医院救治。
⑨后勤保障组: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调集准备灭火所需物资和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对事故现场要实行严格的保护,防止现场痕迹和相关物品、证据被破坏和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表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6.3.2电气火灾的扑救
①电气火灾特点。
电气设备着火时,现场很多设备可能是带电的,这时应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的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同时还有一些设备着火时是绝缘油在燃烧,如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等,受热后易引起喷油和爆炸事故,使火势扩大。
②扑救时的安全措施。
扑救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为正确切断电源,应按如下规程进行;
a、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已失去绝缘性,应用绝缘良好的工具进行操作;
b、选好切断点,非同相电源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部位应选有支撑物的地方,以免电线落地造成短路或触电事故。
6.3.4 人身着火的扑救:人身着火多是由于工作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扑救火灾引起的。
也有对易燃物使用不当明火引起的。
当人身着火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扑救:
①如衣服着火不能及时扑灭,应迅速脱去衣服,防止烧伤皮肤。
若来不及或无法脱去应立即就地打滚,用身体压住火种,切记不可跑动,否则风助火势会造成严重后果,有条件用水灭火效果更好;
②如果是身上溅上油类着火,千万不要跑动,在场的人应立即将其搂倒,用棉布、青草、棉衣、棉被等覆盖,用水浸湿效果更好,采用灭火器扑救人身着火时,注意尽可能不要对面部。
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尽可不要碰破皮肤,以防感染。
对大面积烧伤并已休克的伤患者,舌头易收缩堵塞咽喉造成窒息,在场人员应将伤者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
同时用被褥将伤者轻轻裹起来,送往医院治疗。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见附件)。
保障制度目录
①各类人员责任制: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的职责。
②值班制度:值班时间24小时,值班人员遇有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报指挥部。
③培训制度:每年两次针对火灾的危险特性及防护措施对公司内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④演练制度:每年公司组织两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7.1 经费保障
应急专项经费:从安全费用中支出。
使用范围:用于事故应急方面的应急器材维护及购置,应急培训,事故发生后的救护、监测、清消等善后处理费用。
监督管理措施:应急专项经费由财务部门管理,未经总经理批准不得用于其它方面。
7.2其他保障
交通运输保障:公司现有各种车辆3部,可用于受伤人员的应急救护。
治安保障:公司设有保卫科,在事发初态可以进行有效的警戒与治安,必要时可请110及周围单位进行增援。
技术保障:公司现有技术人员3人,可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必要时请物质采购单位增援。
医疗保障:公司备有应急药物,能做现场简单的救护;距县医院只有13公里,县中医院12公里,120救护很快就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