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见病中药处方及中成药的应用
常见病中药处方及中成药的应用
辣、油腻食物。
14
桑菊感冒片 【主要成分】桑叶、菊花、薄荷油、苦杏仁、桔梗、
连翘、芦根、甘草 【适应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制剂】片剂:薄膜衣片每片重0.6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15
感冒
3、体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 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 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扶助正气,解表散邪。 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中成药:参苏感冒片。
17
中暑
症状:身热,头晕,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重 胀痛,四肢倦怠,心烦,胸闷,口渴;或腹痛, 腹泻,恶心呕吐。舌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虚数。
治法: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香薷散,六一散,清暑益气汤。 中成药:十滴水、加味藿香正气丸。
18
十滴水 【主要成分】樟脑、干姜、桉油、小茴香、肉桂、辣
2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
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 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 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3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 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 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 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 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椒、大黄 【适应症】健胃,祛暑。
用于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制剂】酊剂:每支装5mL;软胶囊:每粒装0.425克。
19
十滴水 【用法用量】口服。酊剂:一次2-5mL,儿童酌减;
软胶囊:一次1-2粒,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常见病中药处方 及中成药的应用
韩水之子 2017-7-10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6月发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
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 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 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 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 用中成药。
7
正柴胡饮颗粒 【主要成分】柴胡 、陈皮 、防风 、甘草、赤芍 、
生姜 【适应症】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 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 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8
正柴胡饮颗粒 【制剂】颗粒剂每袋装: ① 10g; ② 3g。 【用法用量】含糖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
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无糖颗粒:开水冲服, 一次3g,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 油腻食物。
9
感冒清热颗粒 【主要成分】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
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适应症】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 咳嗽咽干。
12
连花清瘟胶囊 【主要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
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 藿香、大黄、红景天、甘草 【适应症】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用于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症见发热、恶寒、 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 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13
连花清瘟胶囊 【制剂】胶囊:每粒装0.3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
16
参苏感冒片
【主要成分】党参、紫苏叶、桔梗、姜半夏、葛根、茯 苓、陈皮、前胡、枳壳、甘草、麦冬、桑白皮
【适应症】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用于伤风感冒,寒热往来,鼻塞声重,咳嗽。
【制剂】片剂:0.5克/片。 【用法用量】口服。1次4-5片,儿童酌减,1日3次。 【注意事项】体质强壮、表证较重、里热炽盛者不宜用。
10
感冒清热颗粒 【制剂】颗粒剂每袋装: ① 12g(含蔗糖); ②
6g(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与环
孢素A同用,可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11
感冒
2、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涕 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黄而黏 稠,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代表方剂:银翘散、桑菊饮。 中成药:桑菊感冒片、连花清瘟胶囊。
内容提纲
胃痛
• 寒邪犯胃 • 饮食停滞 • 肝气犯胃 • 脾胃虚寒
便秘
• 实热 • 气郁 • 血虚 • 肾虚
头痛
• 风寒头痛 • 风热头痛 • 肝阳上亢 • 气滞血瘀
6
感冒
1、风寒感冒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痰多稀薄,甚 则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正柴胡饮。 中成药: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
20
加味藿香正气丸
【主要成分】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 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 大腹皮、大枣、生姜。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 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5
感冒
• 风寒感冒 • 风热感冒 • 体虚感冒
中暑 咳嗽
• 风寒咳嗽 • 风热咳嗽 • 燥热咳嗽 • 痰湿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