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尊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董超
◆课例执教:梁亚威
◆活动成员:董超、梁亚威、王芳、刘江艳(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时间:2009年3月26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信息组全体教师
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
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
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
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通过本次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确实感受到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公开课,或是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实践下去。
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
同时,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的地方。
比如,在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就想要改变部分学生的原有的学习习惯,可能性太小了。
显然,我们需要一种长期、持续的激励来作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作为一门次要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