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影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影调: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
焦距: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
视场角: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景深: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构图: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合作活动。
色彩基调: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固定画面: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光谱:波长或频率次序排列的电磁波序列
客观性角度: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主观性角度:一种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越轴: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
主机位:该场景中表现全景画面的机位及拍摄镜头数目最多的主要摄像机位。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敬业精神。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摄像机的组成:光学系统。
光电转换系统。
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电视画面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三个方面组成
时间特性:.时间上表现的是一个延续过程
空间特性:空间上展开的是一个多维客观世界
造型特点:表现具象。
表现运动。
运动表现
取材要求:①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
简明集中②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力求真实准确③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④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造型元素:画面景别拍摄角度构图形式元素画面运动画面长度
构图形式元素: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
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
三点布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
各景别性质:a:远景:情绪性景别介绍大环境,表现开阔场面环境空间
b:全景:介绍性景别表现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全貌
c:中景:叙事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
d:近景:交流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画面
e:特写:强化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的细部画面
光线从水平方向划分
顺光,侧光,逆光,顺侧光,逆侧光
光线从造型功能划分
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
室内自然光补光拍摄方法
人工光提高室内高度或平衡室内光线。
在补光拍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平衡光线色温:方法有1提高人工光色温,将低色温向高色温“靠拢”2降低自然光色温,将高色温向低色温“靠拢”场面调度方法纵深性场面调度重复性对比性象征性
摄像机的宽容度通常1:32,即相对规定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应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
之间的范围比例
推拉镜头环境变化规律
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滤色片在不同色温条件下
1档:白炽灯,早晚,2档:太阳5600K,3档:日光灯,阴天6000~7000K,4档:高原晴天影响景别的因素
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距离远主体小,距离近主体大、
二是摄像机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焦距长的主体小,焦距短的主体大
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镜头焦距,物距
画面光比由那两种光线形成
主光,辅光
视场角与被摄对象成像关系
镜头的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
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像愈小画面景物越开阔;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像愈大,景物视野越狭窄
焦距与被摄对象成像关系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管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积呈正比。
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越短,则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
主光位置一般的位置在主体的斜侧面,大约45°。
光源方向与环境光相统一,并力求通过光线突出画面中主体人物的主要形象
摄像机有哪些技术特点
1由于摄像机时“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因此摄像作品能够“立等可见”2摄像机具备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调整,对操作条件有要求,基本色温为3200K 3电视摄像的宽容常为1:32
什么是镜头光学特性?由哪些因素组成?各因素对画面影响?
镜头的光学特性:指由其光学结构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3个因素组成。
焦距的影响: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管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积呈正比。
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越短,则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
视场角的影响: 镜头的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
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像愈小画面景物越开阔;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像愈大,景物视野越狭窄。
相对孔径的影响:相对孔径的调节,觉得镜头的通光量。
在拍摄同一照度下的统一场景时,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相对孔径对控制暴光有作用。
如何理解电视用光的动态性?
因为电视摄像的造型表现是连续的,运动的画面之中,是一种具有时空变化的动态造型。
从时间上:电视摄像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化。
它不仅对光源产生了时间上的可持续性要求,而且还涉及到了其他问题。
从空间上:电视摄像则随着被摄主体的移动和摄像机的运动,画面表现的空间多样化,因而其各方面表现需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从造型上:电视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则要复杂多样,光线不断变化。
从心里上:人物的心理变换不断,,色光也应该变化。
电视布光的基本步骤?
1先确定主机,然后根据主机确定主光2配以辅光来补充主光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的完善被
摄体造型3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应运用轮廓光勾画被摄体4根据现场光线,使用环境光交代背景空间5如果被摄体某个局部不理想或不突出,可以用修饰光,眼神光等作为修饰性照明
什么是轴线?克服轴线有哪些方法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①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的轴线;
②利用摄像机运动越过原来的轴线;
③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④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⑤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如何在乱场“挑”“等”“抢”摄画面素质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敬业精神。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挑:必须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内容的事物,选择人物最富个性的动作、表情,选择最佳光线效果和拍摄角度
等: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等到关键人物的活动,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等待被采访者同意接受采访
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果断灵活的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
什么是色彩情感倾向?在红、黄、蓝、黑、白各是什么?
人们会在接触具体色彩时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色彩所激发的联想、想象和情绪。
本不是颜色本身的含义,而是人们主观上积极,能动地进行。
审美活动的产物,它是向更高级的感情和更深入的想象跃进的触媒
红:热情。
兴奋、权势。
力量、愤怒。
色情等
黄:欢快。
光辉。
成熟、稳重等
蓝:冷漠。
深刻。
抑郁。
平静无限空间等
黑:抑郁悲哀诡秘的行为凝重等
白:优雅纯洁和平洁净高尚脆弱等
布局色彩的原则以及如何选择色彩
原则:保证主题突出,对比鲜明、画面均衡,结构严谨
用色上一定要力求简洁明快,保证重点色彩在位置和面积上的核心地位,同时为了使重点色彩得到更为突出鲜明地表现,应配置一些基地色彩。
通过重点色彩和基地色彩的统一与和谐,还需要适当的过滤色彩使画面的色彩构图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