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电视画面的定义:是由摄像机拍摄而成,在电视屏幕上显示而成的图像。

含义:技术上:电视画面是一种电子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艺术上:是电视工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体现。

时空上:是记录从开机到关机一个连续的整体片段,具有时、空两层概念。

作用:(1)是电视节目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面既表现节目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面有即时的视觉反馈能力。

(5)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

是一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线色彩和活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面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面兼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电视屏幕在两维空间上,再现和表现三绝维空间,是一种向现实生活空间的延伸。

(3)框架结构如何突破画面的平面局限性:(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示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征:(1)单向性(2)连续性一是时间形态的连续。

二是运动变化的连续。

(3)同时性电视画面造型特点:表现具体形象:1、再现和表现具体事物形象。

2、再现和表现人物具体形态。

表现运动:物体运动形态、物体运动的速度、节奏及运动的全过程。

1.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片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2.电视画面是展示运动之美的全景舞台。

运动表现:电视摄像机通过运动,往往能造成画面框架的运动,画面中景物由于画框的运动而处于运动之中。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第一,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第二,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第三,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第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拍摄时的操作要领:1、“平”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一定要与地平线相平。

2、“准”包含三层意义;一是起、落幅要准;二是画面取景范围(景别)要卡准;三是校正焦距要准确,即聚焦要准;四是景物色彩和亮度还原(重放时)要准确,即光圈控制、光比和用光控制、白平衡调整要准确。

3、“稳”是指保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4、“匀”是相对的。

无论是推、拉、摇、移,都是对观众某种心理的诱导,有时根据情绪掌握节奏,快慢要有一定依据。

画面造型的镜头元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综述视觉元素:光线、线条、色彩、影调、(运动)镜头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实体元素:主体、陪体、环境、构图电视景别:是指画面边框选取的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或者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一种是具体景物: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

一种是以人为标准: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根据所截取人体部位范围大小来划分景别。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如果以成年人为标准,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特点:(1)视野开阔、深远。

(2)表现整体气势。

(3)远景画面节奏舒缓,并极富抒情性。

注意问题:(1)、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的表现。

(2)、对被摄主体表现的目的性要强。

(3)、远景画面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纵深空间的发展,创造一个开阔、深远的场面。

(4)、远景画面的抒情性和信息量要求画面多以静止为主,并保持一定时间,运动要缓慢。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主要特点和作用:(1)、全景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2)、叙事性和表意性。

(3)、全景具有交代、定位的作用。

(4)、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说明、渲染、烘托作用。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

特点:(1)、人物的整体轮廓形象被破坏,环境的地位被降低,人物的内部线条、动作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

(2)、中景对人物的截取不要取在人物的关节处。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中景相比。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

特点:(1)、近景画面由于拍摄范围和景深的影响,环境视觉作用的被减弱,主体被突出,画面内容单一,空间透视不明显。

(2)、近景画面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3)、近景能够非常清晰、逼真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的性格。

注意问题:(1)、用近景画面表现物体时,注意将表现的重点集中于物体的质感或是纹理结构的上。

(2)、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留有一定的空间。

(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能有一个。

(4)、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5)、注意镜头对焦。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亦称之为特别写照。

特写放大了细部给观众一种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视觉感受,对观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表现功能:(1)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现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内容形象的认识。

(2)描写事物细部,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3)通过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

(4)特写是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的画面。

(5)表现物体的质感。

(6)割裂被摄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调动观众的想象创造悬念。

(7)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

(8)特写镜头在影片组接中常是表现的重点。

(9)特写画面可以调节画面节奏。

注意问题:(1)构图一定要饱满,对形象处理宁可大一点不要不足,即空间不要空旷。

(2)准确控制暴光量,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质感的表现和饱和度。

(3)在一些景物空间复杂的场面,不要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避免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空间混乱现象。

(4)拍摄人物头像时,注意眼睛位置的安排。

(5)对焦一定要准。

景别的功能作用:1.取舍空间、制约视觉2.规定视距、强调程度(看见、清、准、实、透)3.突出重点、区别主次远景——重气势;全景——重气氛;中景——重形态;近景——重表情;特写——重神情。

4.控制刺激、调节节奏5.规定画内、暗示画外6.形成风格、体现创意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1.场景空间2.拍摄距离3.镜头焦距4.影片的风格、导演的风格影响景别改变的主要因素1.镜头切换2.人物的运动3.摄像(影)机运动4.变焦距的运用5.变焦点的使用景别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1.景别与画面被摄体体积、范围和画面表达的信息容量2.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3.追求画面视觉变化,强调视觉表现效果4.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考虑和控制5.景别对画面曝光的影响6.根据全片画面景别的总体趋势,考虑造型元素的处理7、考虑景别变化方式⑴逐步式①远离式:由近及远—大特写、特写、近景、中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远景、大远景②接近式:由远而近—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⑵跳跃式: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⑶混乱式:规律性较小。

8.每一场戏的景别对位与呼应形成景别风格或影片风格9.景别的运用,对场景空间、影片空间风格有描述性和暗示性,要考虑景别对空间的关注10.考虑到景别自身变化的方式及其排列规律画面景别改变的方法⑴镜头外部的切换⑵人物在画面内的运动⑶摄像机的客观运动⑷变焦距镜头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定义:是指镜头拍摄时的“视点”,是镜头与被摄体在实际空间中构成的造型元素,是画面形成的前提。

它包括方向、距离和高度三个元素。

角度选择意义(1)首先是对拍摄距离、高度和方向的选择,决定了画面造型;(2)决定了一种画面构图的组合关系,叙事风格,是造型表现的重要元素;(3)它是拍摄时镜头的位置,是一个视点关系,也是视觉发源点、发源方式。

(4)它反映了摄像师主观意图和创作风格,反映艺术鉴赏水平和画面取材能力。

几何角度:距离远近、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

心理角度:客观角度和主观角度。

拍摄高度:平摄、仰摄、俯摄、顶摄平摄优点:1、平摄的画面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2、平摄的画面感觉客观、公正。

3、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 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常常代表被摄人物的主观视点;4、在用长焦距镜头进行平摄时, 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满。

不足之处:1、在表现同一水平面上的景物时,由于前面的景物会遮住后面的物体,特别是与长焦镜头结合起来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和层次。

2、画面中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 使画面产生分割感, 使画面显得呆板、单调。

仰角拍摄的优点:a、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b、仰摄使观众的视线沿垂直方向的被摄主体向上延伸, 有利于强调其高度和气势.c. 在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 仰摄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 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d. 仰摄突出、夸大了前景,压缩背景,特别是利用广角拍摄时,使前景和背景上的物体产生明显的体积对比。

e.观众在观看仰摄画面时,处于心理劣势;同时由于透视关系, 被摄主体呈现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俯摄的作用:1、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场面,给人宽广辽阔的视觉感受。

2、俯摄镜头使原本在平摄时重叠的被摄物体在地面上平铺开来,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冲突和力量对比。

3、.在观看俯摄画面时,观众有低头俯视的感觉,处于心理优势, 而被摄主体处于心理劣势。

4、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被摄对象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

顶摄是指摄像机拍摄方向几乎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顶摄的视觉经验。

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优点a.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b.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c. 拍人物时, 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d. 在平摄时, 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e. 在平摄时, 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相关主题